美术馆着火了。名画和猫只能救一个。你能救谁?
在大咖对决的争论中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看的电影《天气之子》。当时我看后的感受是:“画质和音乐都无可挑剔,剧情上的争议可能很大。”
为什么当时我觉得剧情有争议?是因为我觉得为了一个人放弃一个城市是不可取的吗?还是在你心里很难在这两个选择中做出选择?
如果我是《天气之子》的主角,抛开“日”的元素,我会选择救杨菜还是救市?
金庸小说里有一句名言:伟人为国为民。
也就是说,经过自我选择,愿意牺牲自己成为一个整体的是伟人,而不是普通人。
我觉得这句话有多重含义,一是主动选择,二是赞美侠义,三是允许平凡。
不为国为民,不是英雄,但至少不是罪人。
当然,这个世界永远尊重和敬佩那些为他人牺牲自己的人——这就是我们人性的美好。
但毕竟很难。很多人不会做出勉强的牺牲,但只要不伤害到别人,这很正常,可以容忍。
当然,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中,牺牲精神和侠义精神之所以一直被推崇,是希望在可以甚至需要更多牺牲的时候,更多的人可以牺牲自己,让更多的人快乐。
但还是那句话,偶尔有人在选择后觉得力不从心,放弃了。那不算犯罪,不需要批评。
这种宽容也是我们人类文明非常重要而美好的一部分。
我喜欢Qipa的理论,因为我觉得这个节目的意义在于解构传统观念的平庸,建构多元文化的表达方式,改变其受众的传统观念和刻板印象。
这个节目仿佛在重组这个随时会失去三观的社会,像一本深思的书。现在,把他们的经验、知识、见识、智慧以一种说的方式分享给大家,然后让你自己去思考人生。......
看节目,发现人与人之间有很多不同,然后接受自己的不同,理解别人的不同。相信这样的多重碰撞会让世界上各种声音都有说话的地方!
这场辩论中最让我吃惊的是李的生日。
在辩论赛中,“七霸说”的王辩手黄志忠非常擅长“重视”,他主张救画。
黄执中一上来就抛出一个“崇高价值”。他认为,人们的认知水平越高,就越能听到“更远的哭声”...
他举了一个老师的例子。上课的时候,老师让大家读小学课文《背影》,读着读着父亲弯下的老腰就觉得心酸,但是很多孩子都嘲笑老父亲,所以他认为人的认知越高,同理心就会越深。
绘画代表了过去无数人永恒的渴望。猫在附近哭,名画在远处哭。我们保存画作不是因为冷血,而是因为看得更深,听得更远。
相反,李的生日就更接地气了。他的前几个可爱的论点让所有人都笑了,最后一个让我惊讶:
“不在乎附近的哭声,能在乎远处的哭声吗?”
“以一种不伤害他人的自私方式生活,才能维持世界的正常运转。”
“正是那些为了伟大的事业和崇高的目标而不顾一切地牺牲自己的小猫的人,经常让我们的世界陷入火海。”
他认为,如果过分强调崇高的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要警惕主流和权威,要看清理想主义者宏大叙事可能带来的个体牺牲。正是那些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在他们自以为是的安排和对他人命运的影响中,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人推向火坑。这段话让我频频鼓掌。
在我们这个崇尚集体主义,忽视个人自由的社会,不得不说李丹的讲话是催人奋进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知识分子的绝妙讽刺。
李丹曾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经历了几次高考的洗礼和人生的挫折,他开始活得越来越彻底。然而一个90后出生的秃子,却屡屡打着崇高的道德旗帜“威胁”别人的人。
为什么说李生日搞笑,连太多煽情的话都没有,就能引起下面的掌声?
李丹太了解小人物和大人物的心思了。在两种人的命运交汇处,他看到了那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他表达的自私是人类真正的同情心,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动力。
职场上,老板每天给你画一个大蛋糕,每天告诉你的公司要支持你。你牺牲自己为公司做点贡献是什么?
于是你回到自己的工位,默默接受了996工作制。
为什么?因为我们都要学会为了别人牺牲自己!
2012年,一部震惊当时的电影《2012》火了。曾经,大家甚至设想,如果世界末日真的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诺亚方舟只能载几个人,但是站在顶端,在他们心目中,为了维持人类物种的延续,必须要登上优质的基因,那么剩下的人开始闹事怎么办?
回答:给你价值,告诉你诺亚方舟只有这么大,他们不愿意,因为为了我们种族的延续,你必须学会为了更大的那个放弃小我。
想起《复仇者联盟》,灭霸是不计后果地牺牲他人,来实现所谓的平衡世界,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资格这么做,从来没有人这么有资格。
以前觉得有些人可能活在一个无限的格局里,后来觉得没有人会不受所谓格局的限制,因为他们读的书太多了,他们可能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以为有什么东西需要拯救,而那些活得安逸的人,可能只有一个小小的世界,但他们也走过了这个世界,看透了生命的本质。好像他们过着自己的生活,不干涉别人的生活,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和谐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