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综述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化不仅是生产的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化,而道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个人行为,影响着国家的兴衰。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

因此,毛泽东邓小平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任务。毛泽东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苏维埃政权必须实行文化教育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加在工农精神上的枷锁,创造新的工农苏维埃文化。”【1】(p 21)抗日战争时期,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2](P25)毛泽东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这个中心任务,必须开展抗战教育,为抗战服务。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动员各级学校和一切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教育的有生力量,直接或间接地为解放战争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中心任务转移了,不是在暴风骤雨中搞群众运动,而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因此,毛泽东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工农和生产建设服务。但毛泽东晚年由于对当时形势的“左”的估计和判断,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路线,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的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中心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时代主题从冷战转向和平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育。为此,邓小平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方针。邓小平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大量的课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科学文化的学习,相反,政治觉悟越高,就越应该自觉勤奋地为革命而学习科学文化。”[3](P104)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必须又红又专,不能只红不专。针对改革开放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崇拜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邓小平在1989中深刻而尖锐地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很好。我们最大的错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教育发展不足。冷静考虑后,我们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4](P290)邓小平的上述论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把政治推向极端的错误倾向和改革开放以来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的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潮。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光辉思想。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把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作为选拔接班人的首要标准。他指出,要注重培养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队伍。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执政一百年,长治久安靠的就是这条路线。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而且要成为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保证,并把干部的品德作为提拔和培养接班人的首要标准。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多,但在不同的环境和任务下,内容是不同的。意识形态教育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应该扩大对* * *思想的宣传,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未来的社会主义阶段,而且也不能把当前的民主革命引导到胜利。”[5] (P706)我们党在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实际上是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然十分重视对资本主义的思想教育。他要求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不仅在专业上要进步,在思想上、政治上也要进步,这就要求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

其次,毛泽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非常重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文化教育“应以提高和普及民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并号召每一个* * *党员学习白求恩的舍己为人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纲领》中明确规定,“热爱祖国和人民”是中国人民必备的社会公德。

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毛泽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于3月5日1963向全国人民发出呼吁:“向雷锋同志学习。”

第四,强调革命纪律教育。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地区后,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就亲自对部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红军纪律教育。毛泽东授予工农革命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张的分裂行径,提出:“必须对党员进行党的纪律教育,使一般党员也能遵守纪律,一般党员也能监督党的领导人共同遵守纪律。”[5](P52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阐述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在人民内部,不能有民主,不能有集中,不能有自由,不能有纪律;这种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首先,邓小平高度重视* *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纪律教育,把理想信念和纪律作为人才素质和“四有”新人的两个重要标准。由于邓小平时代和毛泽东时代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多种文化渗透激荡,多种价值取向并存,思想政治教育应克服过去单一的运作模式,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在强调理想教育的同时,将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结合起来,将理想分为实现* * *生产主义最高理想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层次,使之符合我国实际,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邓小平指出:“我们* * *党员的最高理想是实现* * *社会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都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所以能团结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叫团结。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可以克服。”[4](P190)

邓小平在强调理想教育的同时,把理想教育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把理想建立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邓小平指出:“青年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应该重视任何微小的工作。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通往理想的路,是要靠无数日常的小工作来积累的。”[6](第8页)

邓小平把理想和纪律结合起来,论述了纪律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在安定团结的条件下,有秩序地领导和进行。我特别强调理想和纪律。就是这个原因。”邓小平认为,没有理想和纪律,就不可能建设四个现代化。所以要对年轻人进行理想和纪律的教育,让他们明白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因为很多年轻人崇拜西方所谓的自由,却不明白自由是什么意思。

其次,邓小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用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邓小平根据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的科学概念,强调从思想上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必须加强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1980 65438+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宣传工作还存在着严重的缺点,主要是没有积极地、理直气壮地、令人信服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没有同一些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严重错误思想进行有力的斗争。”[7](P364)1989邓小平还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那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够一致,没有把它作为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教育党员的基本思想。

第三,邓小平高度重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并赋予其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各种崇洋媚外,丧失民族自尊的行为。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自尊和自豪。热爱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全部力量是最大的光荣,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是最大的耻辱。”邓小平批判了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割裂开来,宣扬抽象爱国主义的错误观点。邓小平说: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 * *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不能要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爱国同胞拥护社会主义,但至少不能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否则,他们怎么能热爱祖国呢?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更高。当邓小平谈到爱国主义时,他把它与时代特征联系起来。

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出现了拜金主义和个人利己主义:“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和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和‘一切为了钱’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6](P124)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教育干部群众中的党员,尤其是青少年,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毛泽东非常重视民主和法治,但他在晚年并没有坚持这一正确的理念。邓小平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民主和法制教育。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3](P168)特别是在国门打开之后,西方的民主思潮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把民主问题的重点放在人民和年轻人身上。”[3](P161)邓小平还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以及中国为什么不能搞多党制和直接选举。邓小平认为,民主与法制密切相关。“民主必须坚持,法制必须坚持。这就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都不能削弱。”[3](P189)“为了保障人民民主,我们必须加强法制。民主必须合法化、法律化,这样这个制度和法律才不会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会因为领导人观点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如何加强法制?邓小平认为,“加强法制的重要的是教育,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人。”[8](P136)在邓小平的倡议下,我国从小学开始进行了全民法制教育,同时还进行了民主法制教育,从而增强了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第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原则

毛泽东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同时,非常重视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毛泽东倡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方法。毛泽东指出:“我们不能看到成绩就自满。我们要抑制自满情绪,时不时地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每天都要洗脸扫地,才能收拾干净,掸去灰尘。”[9](P935)在毛泽东看来,自律是良好道德形成的内在因素。

其次是民主、说服、劝导的方法。毛泽东认为,“试图用行政命令来解决思想问题和是非问题,不仅是无效的,而且是有害的。”"我们必须学会通过辩论和推理来克服各种错误思想."[10](P332、337)

第三,练习锻炼的方法。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诞生,在革命风暴的锻炼中成长的。要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考察和鉴别干部,选拔和培养接班人。毛泽东的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榜样的教育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身作则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是毛泽东倡导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抗日战争时期,写下了光辉的著作《为人民服务》,号召人民向张思德同志学习。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些正确思想。首先,邓小平强调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凡是能解决的困难,都要尽力帮助群众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困难,也要耐心认真地向群众解释。”[6](P12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情感基础,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更大成效,也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其次,尊重、理解和关心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鉴于“文化大革命”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等批判方法,不仅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落到实处,而且产生了消极影响,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邓小平在总结这一教训时提出,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邓小平指出:“不仅要承认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天赋和品德的差异,而且要根据这些差异区别对待,使个人在尽可能不同的条件下向着社会主义和* * *生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6](P62)邓小平的这一观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学会根据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规律和特点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通过说服教育来批评不同意见甚至不正确的倾向。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身作则。毛泽东强调榜样的力量。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无声”的力量。如果教育者言行不一,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说服力。因此,邓小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要深入,要为群众所接受。最重要的条件是,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党员,必须从自己做起。”[3](P301)邓小平在1978年6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政治干部应当强调以身作则,我们在战时就是这样做的。那时候你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战斗,你害怕死亡。如果你不联系战士,不联系实际,不联系群众,政治工作就没人听你的。政治干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邓小平的讲话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方法和原则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时代主题的变化和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邓小平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提出了“以德为首的四有”的人才标准,赋予爱国主义教育以时代特征,强调意识形态。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