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月革命和列宁的信息

十月革命的影响

为什么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反响如此强烈?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当中国人民在痛苦中摸索,在黑暗中挣扎的时候,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恰恰为中国人民指出了一条新的出路,为中国人民努力探索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合理的答案。

在此之前,甚至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思想界就有人讲过社会主义。有些社会主义者只是说说无政府主义,他们自己也不觉得这些空话跟现实生活有多大关系。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现实意义。他们认为中国可以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采取一些“社会主义”的措施,以“防止”社会主义革命在未来再次发生。当时有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学派介绍到中国。从1899年英国传教士在《世界公报》上第一次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学说开始,资产阶级维新派如梁启超、革命派如朱之鑫等都对马克思及其学说做了一些介绍。然而,在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没有得到正确的阐释,也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时中国社会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条件尚不成熟,这一理论在中国也没有太大影响。

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理论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这场革命发生在俄国,俄国的情况和中国一样(封建压迫严重)或者类似(经济文化落后)。它对中国人民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说明“物质文明还没有高到阻碍社会主义进步的地步”;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我们可以走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发出的反帝号召,让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感到“特别难过,特别严重,特别有意义”。这有力地促进了先进的中国人民倾向于社会主义,同时也促使他们认真理解指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群众在社会主义旗帜下发动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有了新的革命方法。总之,十月革命给了中国民族解放的新希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初步具备* * *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

1997 10 10月18日,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华北分会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北京联合举办纪念十月革命8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央编译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齐先生首先发言。他说:“1997年,15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召开,举世瞩目。八十年前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把这两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观察,非常发人深省。”他谈到了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着重介绍了中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指出中国和苏联都曾把社会主义看得很短,急于过渡到* * *资本主义,犯过许多“左”的错误。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认清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性。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总结了国内外历史经验,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这一理论的基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遵循这一理论,迅速健康地发展。这一理论虽然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但对今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东方那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他强调,社会主义在苏联和东欧的失败,只是一种长期不变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绝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俄罗斯无产阶级开辟的道路今天正被中国人民继续着。现在国际* * *生产运动虽然处于低潮,但以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的胜利为契机,国际* * *生产运动的下一个高潮不会兴起吗?

接着,与会者就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的发展、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再认识、十月革命和20世纪的现代化进程、21世纪的社会主义、苏俄外交政策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在谈到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的发展时,演讲者认为,直到二月革命,尽管列宁说社会主义将在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胜利,但他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俄国首先胜利,也不能认为列宁排除了世界革命的可能性。但是,为了指导俄国工农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列宁还需要新的理论突破,具体表现在:一是列宁从世界革命的高度谋划了俄国革命,使之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和第一步,利用始于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了世界工人运动的发展。其次,列宁突出了政权问题,并把它上升到决定一切的高度。他认为俄国虽然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文化水平,但可以依靠苏维埃政权创造这种文明,走向社会主义。列宁的两点是在帝国主义战争条件下结合俄国实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只有从列宁的这两点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特点。也有学者在十月革命的背景下谈到了列宁的贡献。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突破,在于他坚持在落后国家,当国家被战争和经济破坏推向灾难的边缘时,应当用革命的方式改变通常的历史发展秩序,而不一定要在社会主义物质前提完全成熟之前,推翻旧政权,在新政权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这恰恰是列宁的伟大之处。他善于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抓住机遇,为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了榜样。同时,正因为十月革命发生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其性质和内容也必然具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某些未完成任务的特点。

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发言者指出,应当坚持列宁关于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时代的论断。这是以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基础的。本世纪上半叶的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同样,本世纪下半叶的历史新形势也无法推翻列宁的论断。因为从本质上讲,时代的性质没有变,帝国主义的垄断特征和基本矛盾没有变。虽然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遇到了挫折,但一些国家仍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十月革命道路在中国延续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观点。但也要避免之前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误区:一是对新时代的长期性、蹒跚性、复杂性强调不够;第二,不能只认为十月革命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比如亚洲的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对论,无线电的发展,这些都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时代的内容是多样而统一的。关于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什么的问题,演讲者认为,这条道路基本上包括两点:一是要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二是要善于把国家的多样性与马克思主义原则结合起来。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都继承了十月革命的道路。过去对十月革命道路的总结也值得反思。例如,暴力革命被视为普遍规律,历史证明,没有成功和平过渡的先例,也没有仅仅通过暴力斗争取得胜利的先例。成功的革命都是各种手段的结合。再比如总结一些不属于十月革命的经验作为十月革命道路的内容,比如计划经济体制。关于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演讲者认为有三个史实不容忽视。第一,十月革命向黑暗势力开火,其战斗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二是促进西方工人运动与被压迫民族的联系,起到桥梁作用。三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前苏联在这方面的宣传有时夸大了十月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并以此作为大国沙文主义的历史依据。当时十月革命主要影响周边国家,对其他地方的影响更多的是折射。

有学者运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列举并比较了十月革命前后俄国、苏联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指标,说明苏联自十月革命以来,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就。只用了十几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进程。十月革命确立的消灭人类剥削、体现社会正义的制度,为一战后陷入危机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一些经济和社会保障措施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面貌。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不仅是十月革命的伟大成就,也是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升华。

与会者还从20世纪现代化的角度讨论了十月革命的意义,认为在上个世纪之交,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土地问题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造成了俄罗斯非常尖锐的社会矛盾。十月革命通过建立民主弥补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不足,用革命的手段发展了文明,也就是现代化。十月革命的根本意义在于它发展了文明、现代化和生产力。如果说19世纪的现代化只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发展模式,那么20世纪创造了新的模式,首先是社会主义国家模式,然后是发展中国家模式。十月革命创造了新的现代化模式和新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伟大的历史成就。

展望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演讲者指出,十月革命仍将是一面旗帜,它所体现的武装斗争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不会改变,但会有新的内容,如夺取政权的方式除了武装斗争之外还可以走议会道路。但是,夺取政权以后,还是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运动有可能在21世纪复兴。主要原因是中国高举社会主义* * *生产主义大旗。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需要十月革命的道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

关于苏联的外交政策,发言者指出,对十月革命后苏俄外交政策的革命性要有充分的估计,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其历史局限性。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而恰当地肯定苏俄外交政策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也要摒弃过去脱离实际的过度主观渲染,认识到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社会主义给国际关系带来的新因素是,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大大减少和避免了资本(或经济利益)驱动的对外扩张引发的战争。这不同于以往所有国家的本质,必然会体现在其对外活动中。同时,这个新的因素是相对的、有限的。它不能从根本上规定社会主义外交政策。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既不能否认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对抗,也不能终结不能单方面停止的战争。此外,公有制不能排除社会主义国家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对外经济利益。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田教授作了即席发言。齐教授对作了总结。他说,在历史研究中,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坚持实事求是,两者必须联系起来。在十月革命史的研究中,要根据历史的发展,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不要被传统的观点所束缚,但一定要实事求是,两者决不能割裂开来。否则就违背了历史科学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