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佛教的起源,传说,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很感兴趣。请推荐适合推荐的书籍。
佛教:
其实佛教的本质是没有信仰和迷信的区别的。佛教就是佛教,基本内容在哪里都一样。佛教是从佛陀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的大悲大慧海中显露出来的,充满了智慧、光明、清凉、安逸。佛教就是根据这种教义信仰建立起来的邪教形式。第二,必须具有普遍性;第三,必须是必然的。换个说法,过去总是这样,现在到处都是,将来也是这样。如果对一个真理或一个事物的信仰或信任经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真正的信仰,而是迷信。一种宗教教义经不起时代的考验,过不了环境的引导,开不了新境界,是迷信而不是真信仰。但这也是迷信。在大乘佛教的流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正统佛教从来都是由山里的高僧和少数君子独享的。至于民间的正统信仰,从来没有普及过。老百姓一直生活在儒释道混合信仰的观念中,比如鬼神崇拜,相信人死了或者有鬼,这些都不是佛教的产物。
佛教,从广义上讲,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宗教秩序的组织等等;但是,在世界各大宗教和思想中,佛教是非常特殊的。所有的宗教都相信上帝的创造和主宰,但佛教是完全的无神论者。所以佛教像宗教但不是宗教,哲学不是哲学,科学不是科学。这是佛教最大的特点。狭义来说,就是佛说的。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该叫佛法。《加一阿含经》序中说,一切恶事都要避免,一切善人都要追求和净化自己的心意。总之,佛学是佛教止恶扬善,净化自己心意的教法,是佛的教育。
佛教的内涵包含了无穷的事件,比现代大学的课程内容还要多。在空间上,它告诉我们,眼前的生活已经演绎到了无尽的世界,所以是教导,是教育,不是宗教;这是一种关于智慧和宇宙生命意识的教育。中国和孔子的教育是从生到死的生命教育。佛教是第三代的教育,着眼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佛教真的是教育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能称得上师生。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根本老师(老师),意思是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立的,他是第一个创始人。学佛者自称“弟子”,弟子是中国古代自称的学生。从这几个名字我们知道我们和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就宗教而言,神与神有关。我们和菩萨是同学——菩萨是佛教早期的学生,我们现在是佛教的学生。我们和菩萨是前期和后期的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和尚为“和尚”,其实一个寺庙只有一个和尚。“僧”是一个印度词,翻译过来就是“亲师”。意思是亲自教我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一样。他很直接。关系很亲密。如果他不直接指导我,就叫他“法师”,就像学校里有很多老师,但是他不上我的课,也不指导我。这就是“和尚”和“法师”的区别。这些名字只有教育界才有,宗教界没有。这可以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就说说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区别:
大多数人认为佛教只是世界上众多宗教中的一种,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样的。事实上,佛教和其他宗教有很大的不同。这里所谓的一般宗教是指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这些宗教,在他们的信徒中,可能认为他们的教义非常不同,不相容。然而,如果我们将佛教的教义与这些宗教广为宣传的教义相比较,我们会觉得它们的基本教义很少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为了便于解释,把佛教以外的宗教部门列为一个体系,把佛教和这个宗教体系进行比较。
第一:佛教否认上帝创造世界及其最初的开端。
所有的宗教,除了佛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相信有一个万能的上帝,一个神圣的上帝: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类,他无所不能。
但是,佛教不承认有这样一个创造世界的万能的神,因为在基础理论上,佛教根本不承认有一个创造世界的最初的开端。
一般宗教的“原始宇宙”理论就犯了这个错误。无穷无尽的宇宙“因果不断流”被自身的有限性强行切断,坚持认为有一个开端。因为这样一个最初的假设,于是一个创造世界的全能的上帝就被创造出来了。问题是:如果上帝是万能的,仁慈的,为什么他的老人不为我们这些悲惨的存在创造自己?但事实上,他并没有这么做。
其实上帝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假设。神的概念来源于古代人对宇宙中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感到震惊,比如闪电、地震、海啸、瘟疫。人类创造的“上帝”概念,既解释了宇宙的奇妙,又满足了人类的实际需求,让人类有了“安全感”。这个概念在人类政治和社会的进步中有其价值。这种人为的假设难以自圆其说。佛教不仅说明了“最初的开始”是人类有限思维的产物,而且告诉我们,这个创造世界和人造事物的神,也是人类思维中的幻想。佛教的智慧因此超过了其他宗教的基本教义,这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区别。
第二:佛教的目的是让所有人成佛,但其他宗教绝不允许人成神。
佛教里有无上的佛、菩萨、神。但佛教中的无上佛与其他宗教的神完全不同。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想先给“佛”一个简单的定义。通常我们简称为释迦牟尼佛。(如上所述)在历史学家眼中,释迦牟尼佛是2500多年前印度的思想家。在佛教徒的心目中,释迦牟尼佛是这个世界上佛教的创始人或领袖,但在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是无尽世界中的千千,是无量诸佛之一。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佛”是无量诸佛的泛指,而且是广义的。我尝试的“佛”的定义如下:
“佛”是一个理性的人格,他的情感和能力都达到了最完美的状态。换句话说,佛陀是一个全智、全慈悲、全能的人。请注意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区别。佛不是万能的,他给不了我们解脱。他只能教我们,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解脱。佛不能让我们上天堂,也不能判我们下地狱。
佛不仅不同于其他宗教中的万能之神,而且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同时达到理智、情感、能力最圆满状态的人格(佛教中也叫佛性)。它只像一个平静的湖面,有着波浪和镜子般的水面。人类执着于外在的环境和现象,各种假设的观念,为了所谓的生存、名利、爱情、权力而疲惫不堪,直到老死也没有意识到,所以埋没了这个法器的佛性;佛陀至高无上的理性、丰富的情感、无限的能力,都无法同时达到最完美的境地,无法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佛陀说他应在世间的目的是教导一切众生,彰显自己的佛性。佛的悲愿,就是让每个人,所有众生,都成为像自己一样的无上佛。所以在佛眼里,所有的人类和众生都是一样的。
其他宗教不是。在其他宗教中,神和人永远是两个对立的单位。神就是神,人就是人。这位全能的上帝是所有教义的中心。人们必须相信上帝才能被上帝拯救。人要得到神的恩典,死后才能上天堂,与神同住。但是人永远不可能是上帝。上帝和人之间总是有差距的。基督教和基督教。然而,这种“合一”和“与神合一”总是意味着二元性。人毕竟不能完全成为神,只能与神“合一”。这种对立的“二分法”概念,实际上是由其基本教义的局限性形成的。因此,许多具有深刻境界的宗教圣人,如爱克哈特大师和伊斯兰圣人Ahalaj。
佛不满足于自己成佛。他要大家成佛,教大家如何成佛。这种对平等、大智慧、大慈悲的拥抱,确实是在一般宗教之上的。总之,佛教教导人要有自尊自信,才能从生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才能让一切众生从生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我们要珍惜佛祖传下来的教法,加倍努力展现自己的真性情。
第三:佛教是一种包容的、灵活的教学原则,其他宗教大多是排外的。
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是建立在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所有众生都有佛性的理论基础上的。所以在佛教中,并不存在基督教十诫第一条的教义:“不可信假神”。基督教徒把穆斯林或印度教徒信仰的神视为邪神,穆斯林或印度教徒也把基督教的神视为邪神。都说不要信假神。这场由战争、十字军东征以及新旧宗教间的基督教战争解决的争端,都是历史上的例子。佛教没有这个问题。佛教认为佛教本质上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佛,所以不存在排外和专制的氛围。进一步说,佛教是包容的,宽容的,可以包容所有的宗教教义。任何宗教讲的理论,在佛教里都是足够的。但是佛教充满了。但是,有很多东西是其他宗教找不到的。比如,就慈悲与拯救而言,佛教不仅有与其他宗教相同的* * *说法,还有同体无大悲大悲的说法。浩瀚的菩提心,无尽庄严的菩萨愿,深邃广大的空明智慧,是任何宗教教义都找不到的。佛教从不诋毁其他宗教。佛教认为众生有不同的根源,不同的教法。所有的宗教都有它的价值和作用,所有的宗教都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开导和利益某一类众生。追随任何好的宗教,都能让人在这个世界和未来获得利益和幸福。但是,如果他们想要解脱和完全开悟,他们必须完成解脱和完全开悟的条件。佛教认为,所有的宗教只有深浅之分,很少有善恶之分。对于任何问题,
再比如,高智商的人能够理解和包容低智商的境界;然而,一个低智慧的人做梦都难,更别说理解或吸收一个大智慧的人的境界了。物理学家可以理解和吸收普通人的常识,普通人却无法理解,更不用说吸收物理学家的观点和境界了。唯有大海能吸收所有的河流,唯有博大精深的佛教能吸收所有其他的教法。
第四:其他宗教的神有烦恼,有主见;佛是无烦恼的大解脱者。
一般来说,宗教说,如果一个人不服从上帝或违背上帝,上帝会生气,惩罚他,甚至送他到地狱永远受苦。在各种宗教的记载中,很容易看到神的愤怒、惩罚世界的灾难等故事和训诫。基督教的最终审判尤其令人恐惧。因为这个终审判决,你可能会被判下地狱永远受罪,没有翻身的机会。如果这些话是真的,那真是人类的不幸。上帝本来就不应该造人,但是被造的人,因为不信上帝或者没有受洗,被这位慈悲的上帝判下地狱,永远受苦。真的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情。我们先退一万步。假设有这么一个全能的神。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神的性格。如果上帝愤怒地把人送进地狱,他就是一个有仇恨和报复心的人。仇恨意味着他烦恼的种子还没有耗尽。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正在听我的演讲,这一刻你可能不会生气——至少我希望如此。但这不代表你没有生气的能力。如果我这时候下台,你无缘无故扇我耳光,你一下子就火了。这说明贪婪、愤怒、愚蠢的潜在(种子)往往存在于你的内心,根深蒂固,无法消除。只要和外界一见面,马上生效。所以,不管你是人还是神,如果他生气了,就会惩罚那些不服从他的人。他是那个没有打破愤怒种子的人。
佛不会生气,不会审判众生;佛是不会发脾气把人送进地狱的。如果一个人会下地狱,那是他自己的报应。如果是他送来的,绝不是佛罚他送来的。佛祖不仅不会把人送进地狱,还会下地狱救他!所以佛教绝不会威胁人说“不要得罪佛,不然佛一生气就送你下地狱。”相反,佛教鼓励人们去地狱度过一生。地藏菩萨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就是这种精神的表现!如果我们将佛陀的品德与其他宗教神比较,我们就会知道佛陀的优越和伟大。
第五:佛教是民主理性的;但其他宗教大多是武断和独裁的。
因为佛教的基本教义本来就是平等、宽容、包容的,在佛教的历史上,表现出来的只是宽容、民主的精神,与其他宗教的武断、不宽容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佛教历史上,没有宗教迫害和异端审判的故事,相反,佛教和各派都有绝对的言论自由,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批评他人。这种精神是多么彻底啊!多么大胆!在其他哪个宗教中你能找到这些表现!在其他宗教中,上帝或领袖所说的话是神圣的。基督徒只能接受上帝所有的话,不管是错的还是不对的。但佛教不是。佛教徒对佛说的话,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因为佛陀所说的道理,往往因为佛教徒基本智慧的差异而具有多面性;佛教徒可以接受佛陀说的一些真理,但不能接受另一些。在佛经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对他的弟子和听众说:我是一个真说话的人,一个真说话的人,我不说废话。我总是说服观众,研究真相,讲究理性,从不使用恐吓或胁迫手段让人听。< & lt<莲花经> & gt明明说佛陀要讲的是优秀的、不可思议的佛法,却有五千个听众自以为解脱了。他们不想听讲座,就走了。佛陀没有生气、调查或惩罚他们,只是说:“他们的机会还不成熟。与其听而不信,反而加重罪恶感,不如让他们离开。”多么宽容、民主和伟大!
第六:对佛教的爱是无限的;其他宗教的爱是有限的。
基督教圣经说,“你应该爱你的邻居”和“你应该爱你的敌人”。这些说明都很棒。因为基督教的教义已经超越了国家,超越了种族,超越了人类,超越了现世,所以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但是,一般宗教的教义虽然可以超越国家、种族、人类、现世,却无法超越宗教。你可以爱你的敌人,但千万不要爱异教徒。一切都可以包容和原谅,但一涉及到上帝和宗教,不宽容和不爱的精神立刻暴露无遗。最根本的问题是:这些所谓的异教徒不是上帝创造的人类吗?作为上帝的“孩子”,为什么无缘无故地创造他们,送他们下地狱永远受苦?他的博爱在哪里?佛教的爱和慈悲是无限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佛教的爱不仅是对全人类的爱,也是对所有生物的爱。佛教不仅叫人爱敌人,也叫人爱异教徒。恒沙(印度恒河沙,佛经中常引用代表绝大多数的沙)众生,如果不停止,永远不会成佛!更进一步,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佛教的爱超越了所有的阶段。这种爱超越一切相,与不可思议的空性融为一体,使一切佛法都达不到,没有大悲,任其上升。这种空悲哲学是佛教教义中最高最不可思议的部分,很难一下子理解。
法尔很容易得到所有法律和这个头脑的空性。同体大悲,这是极其感性的,也是足够的。当体悟到一切法的空性时,大悲心就会从做作中解脱出来,这是一件微妙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被愚昧习气所遮蔽,无法展现真实佛性的众生,佛自然会感到无比的悲哀。所以佛本能的觉得众生成佛失败是因为自己的不完美,所以自然会想尽办法让众生成熟,让他们完成佛道事业。学佛的人,总能有“我与诸佛合一”的境界,而十佛,总能有“我与众生合一”的境界。只有从这种深刻的法尔境界中,才能升起伟大的慈悲和博爱。
第七:佛教所教导的前世净土,与其他宗教的永恒乐园完全不同。
一般来说,对佛教不够了解的人说:基督教祈求上帝,死后上天堂,和佛教没什么区别。从表面上看,这似乎不错,但仔细研究后,我们就会知道有很大的区别。
其他宗教宣扬的天堂和地狱,似乎都是与这个世界相对的地方,包括整个宇宙。世界是暂时的试验场,天堂或地狱才是真正生活的终点。这是一个有限的和消极的论点。佛教所说的净土与此根本不同,但佛教的世界观是无限的。大乘佛教,在揭示诸佛浩瀚肃穆的法界时,明确说明宇宙的无限性。恒河沙数的世界,只是无尽法界中的沧海一粟。所以别的宗教只有一个极乐世界,但是佛教的净土多得不可思议。阿弥陀佛这样的西方极乐世界,只是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的一片净土。再者,佛教中已经正名的净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人间。你也可以出生在南方...《维摩诘经》说:“一颗纯洁的心通向一片净土。”你可以净化你的心,这片土地就是净土。所以去净土本质上和入世是一样的,绝对不是一切的终结。其他宗教所谓的永生,就是和上帝在一起,享受自己。佛教根据因果律原理,认为不可能有有限的善因。在你享受了你的善因之后,你还是会堕落。就像从天而降的箭,在你耗尽力量后,箭会再次落下。佛教的净土,就是说有了你的善因,你就可以去一个好的修行环境(净土)。在诸佛大愿的感应下,整个环境都可以帮助你修行。如果在实践中有所成就,也不一定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
总结一下:去天堂享乐,真的是一个有限宇宙学家的自私消极的幻想;而再去净土修行,就是无尽愁与愿菩萨的方便与庄严!
之所以有那么多禁忌(可以说是戒律),是因为人总会想到这些东西,努力去学,然后去做各种恶,净化自己,斩断一切杂念和行为,放下一切。然后一心学佛,修行十善,证菩提道,涅槃成佛,超越三界!
南方没有阿弥陀佛!跟着幸福的功德走!
南方没有阿弥陀佛!普渡众生!
南方没有阿弥陀佛!功德无量!
把头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