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域文化论文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华东西北部,横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临江浙,西接湖北、河南,南接江西,北接山东。以下是《安徽地域文化论文》,希望能帮到你!
安徽在清初属于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江南省在清朝被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正式设立为省。当时安庆成为全省政治中心,徽州成为全省商业经济中心,所以以安庆和徽州的首字母命名。安徽,简称安徽,因中国安徽山而得名。万山,古称绥山,今称天柱山,在潜山和岳西境内。相传周武王封诸侯时,在今天的潜山一带封了一个亳国,称为安徽国,山名安徽山。又因为安徽省会安庆属于古安徽国,“安徽”就成了安徽的简称。
一,文化的基本概念
“文化”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的古籍中,“文化”是“文化”与“文化”的结合。“文”的本义是指各种颜色的交错纹理。“化”的本义是化生、变化、自然。“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刘向的《说苑》中。在《武职》中,“凡武功之所以兴盛,皆因不服之,文化不改,而后必惩之”。在这里,文化的含义是讲教化或教育,这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含义明显不同。
当代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1832-1917)最早提出并定义了文化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是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需要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综合体。
文化最常见的定义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广义的文化概念。比如《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机构和组织。
二,地域文化的概念
文化有一定的地域性,生活在不同地区的群体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一般来说,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内历史形成的,被人们感知和认可的各种文化现象。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地域分布,与历史上的自然地域和行政区划密切相关。
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区域文化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包括:区域文化产生、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区域文化的内部结构、形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区域文化的分布和空间组合特征,区域文化的交融、渗透和整合,文化与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生态概况,区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安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安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近的考古发掘表明,安徽是早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8年,200万年前的繁昌人字洞发现旧石器时代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之一。它的发现和研究为中国早期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信息。这说明在几百万年前,安徽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
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大量文物,不仅表明当时的渔猎业、养殖业和农业比较发达,而且在出土文物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工艺美术水平,如石器的打磨、穿孔、牛角的珩磨和陶器上的纹饰等。其中,蚌埠双墩遗址发现的描绘符号是迄今为止史前时期最复杂、最完整的描绘符号,可能是汉字起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长期的战争给江淮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使周边地区的文化在江淮发生了交流和碰撞,对安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产生了划时代的管子思想和老庄道家学派,标志着安徽文化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这一地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汉时期,安徽文化在继承道家思想和楚辞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淮南子》一书,该书充分发挥了道家思想的作用,吸收了儒、墨、明、法的长处,将道家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东汉时期,安徽人桓谭的《新论》是中国早期唯物主义的光辉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除了学术思想,这一时期安徽的文艺成就也很大,典型的是东汉末庐江地区的长诗《孔雀东南飞》,代表了这一时期安徽的文艺水平。
东汉末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秦诸子思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并呈现出自由解放的趋势。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了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及其领导的建安文学集团,开创了“慷慨大度”的建安文学风格。这一时期,安徽地区进入了艺术的春天,各种艺术都充满了活力,出现了一些杰出的艺术家,尤其是安徽的绘画艺术在魏晋时期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如曹懋和戴奎的绘画。
隋唐时期,由于安徽之前经历的长期战乱,远离隋唐政治中心,与其他区域文化相比,这一时期安徽文化的发展是有限的。除了张继、沈李、杜荀鹤等少数诗人,他们在文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学术思想、科学技术和绘画艺术上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就
随着南宋政治经济重心南移,中原文化也随之南移,尤其是皖南远离战乱,对安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南宋时期,安徽不仅人才辈出,而且在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以朱为代表的新安理学,方志研究空前发展,在文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出现了、胡载等有影响的人物。皖南,尤其是皖南徽州,成为安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数百年来成为中国重要的学术文化中心。
明末清初安徽文化再度兴盛,形成了安徽两大文化的重心,即以桐城派文派为中心的皖中研究,或称江北研究,以及以戴震为代表的皖南研究。由于其主要成就在儒家经典,它也被称为安徽学派的经典研究。
明中叶以后,安徽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皖南手工业和商业突飞猛进。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安徽人民的文化创造力空前活跃,在科技、绘画、戏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安徽文化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一系列总结性和开创性的成就,将安徽文化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
晚清时期,中国即将进入近代社会,文化发展也处于新旧交替时期。这一时期的安徽文化,一方面延续了传统的学脉,另一方面新的文化因素开始出现,具有鲜明的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安徽文化经历了从相对封闭的古典形态到接受现代文明的艰难转型。安徽古今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和仁人志士,呈现出辉煌的局面。既有洋务运动的开创者李鸿章,也有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胡适、陈独秀。他们在继承安徽文化传统的同时,也为安徽文化注入了现代文明的精华,安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