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倚天屠龙记》简介

常遇春《倚天屠龙记》简介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有个人物叫常遇春。小说中的常遇春是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的。虽然在《千古情仇屠龙记》中只是一个小配角,但他重情重义的角色形象受到了众多金庸迷的喜爱。“常遇春舍命救张无忌”这一幕,把常遇春重情重义、兼济天下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和常遇春双双身负重伤,常遇春带着张无忌去蝴蝶谷找胡青牛求助。胡青牛是常遇春的叔叔,他们两人都是明教中人。胡青牛的绰号“免于毁灭”有一个原则“只救明教的人”。胡青牛答应给常遇春治病。但张无忌不是明教。他要想活命,只能加入明教。张无忌的曾祖父张三丰曾经警告过他,明教是异端,所以张无忌发誓不加入明教。

后来常遇春决定把自己的治疗机会留给张无忌。这也让胡青牛非常不高兴。最后,胡青牛对张无忌的病情越来越好奇。他这辈子从没见过这样的病,于是下定决心要治好张无忌的病。等他治好了再杀他,就算不违背“只救明教人”的承诺。

后来,张无忌留在胡青牛身边学医。张无忌看到常遇春身患疾病,希望帮助常遇春。就这样,常遇春的病被张无忌误打误撞治好了。但是,胡青牛告诉常遇春,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刺错了穴位,常遇春可能会失去40年的生命,也可能只能活到不惑之年。常遇春听后说:“君子能济世报国。如果他能建功立业,他就30岁了。他为什么要40岁?如果活一辈子,就算100多岁,再多的食物消耗也没用。”这也反映了常遇春胸怀大志,想称霸天下的心态。

常遇春是* * *还是汉族?

常遇春,明代名将。一直以来,常遇春的民族属性都是讨论的对象。有人说常遇春是从东亚搬来的* * *后裔。之所以很多人这么说,也是因为常遇春的后代中有很多* * *的信徒。在北京的常颖镇,有一份家谱可以证明这一点。

但正史从未提及常遇春的* * *身份。常遇春出生于安徽怀远县,祖籍浙江台州。朱元璋领兵攻占河州时,投奔朱元璋,跟随他征服天下。从现有资料来看,常遇春是汉族的可能性较大。据了解,常遇春出生的安徽怀远有一本常氏族谱,记载了常遇春、儿子常胜、孙子常继祖等人,可信度较高。

此外,常遇春死后葬于南京太平门外的紫金山一带,碑上刻有“明太祖开平王遇春之墓”。常遇春的墓葬完全按照汉族的礼仪进行安葬,而不是* * *教* * *,这也可以证明常遇春是汉族。

另外,常遇春的后代,有人信仰* * *宗教,但大多数人不信仰。据了解,常遇春的后人遍布云南、四川、广西、江苏、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地,其中信仰* * *教的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因为有少部分后人信仰* * *教,就断定常遇春是* * *,实在没有什么可信度。

常遇春为什么杀人?

中国历史上有句话叫“杀投降者,不祥之兆”。这句话大致意思是,两军交战时,如果已经分出胜负,投降者不应被杀。如果进行大屠杀,这将是不人道和不公正的,并将受到谴责。纵观历史,喜欢大开杀戒的人往往没有好结局。

常遇春,朱元璋手下的一员猛将,随朱元璋征战南北,是明朝开国元勋之一。常遇春攻占理想城后,准备大开杀戒,大屠杀投降。对于此事,朱元璋曾教训过他,但常遇春一再禁止。

据说常遇春在睡梦中想起了自己悲惨的童年生活,于是下令屠杀。当他从梦中醒来,发现士兵不在帐篷营地时,他问身边的卫兵士兵在哪里。卫兵告诉他,将军下令屠杀,士兵们得到命令后,开始执行命令。常遇春一听,赶紧撤回命令,但士兵已经杀了不少人,流血不止二十里。

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等人的军队,统一了江南地区。徐达和常遇春被派往北方消灭元军。在去青岛的路上,常遇春包围了魏县。因为城内的元兵拼死抵抗,常遇春的部队耗了不少时间。常遇春的人马在这场斗争中损失惨重,但最终还是攻占了县城。常遇春非常生气,下令屠杀魏县所有居民和元兵。

朱元璋曾经劝说常遇春攻占城池,得到土地,可是一座没有百姓的空城有什么用?但是朱元璋并没有让常遇春改掉这个毛病。

后来,常遇春四十岁时突发疾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