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造影简介

目录1拼音2简介3造影设备3.1快速换片装置3.2压力或高压注射器3.4心导管3.4 X光机4造影剂及剂量5造影方法及适应症5.1静脉心动描记术5.2选择性右心室造影(x光片50A、B) 5.3胸主动脉造影5.4左心室造影(x光片51) 5.5左心房或左心室造影伴间隔缺损5

简介心脏造影是一种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心腔或大血管进行连续造影的特殊X线检查方法。可显示心脏、大血管、瓣膜等解剖结构是否有异常改变;了解心腔或大血管之间是否存在异常的沟通;反映心脏运动和血液动力学。这些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3影像设备3.1快速换片装置应能以每秒至少2-3张或更高的频率连续拍摄10张以上的x射线。如果同样的两套设备能同时进行正面和侧面摄影就更好了。其他还包括100mm Odelca荧光缩微胶片换片机,直接从影像增强器进行70mm连续摄像和16或35mm X光胶片相机,可根据不同的诊断要求进行选择。

3.2压力或高压注射器应以不低于每秒65438±05 ~ 20ml的速度向心腔或大血管内注入一定量的造影剂,以保持造影剂的相对浓度,从而获得满意的显影。一般有气动和电动两种,后者比较理想。

3.3心导管应为内腔光滑、壁薄、有侧孔的造影导管,以保证快速注射,避免管端退缩。近年来,猪尾状对比导管可以降低心肌损伤的可能性。任何导管在使用一定次数后都应丢弃,以确保质量和安全。

3.4 X光机需要500 ~ 1000 Ma等大容量x光机,曝光时间应短于1/10 ~ 1/20秒,电压可达100kV左右。成像最好在装有图像增强器和电视机的特殊导管床上进行。

4造影剂及剂量造影剂目前一般使用60 ~ 76%的水溶性有机三碘化物泛影葡胺,显影效果好,毒性低。成人剂量为0.8 ~ 1.2 ml/kg体重,一般一次剂量为40 ~ 50 ml。如果心脏很大或者分流很大,可以酌情加。儿童可按1.2 ~ 1.5 ml/kg体重计算。注射前应该加热到接近体温。血管造影前,静脉或导管内注射1毫升做过敏试验。如果恶心、呕吐、皮疹、心律不齐是过敏反应,就不适合做血管造影。如诊断需要,第一次注射后如无特殊反应,半小时后可重复造影。

一般来说,摄片只用局部麻醉,婴儿需要全身麻醉。如果左心血管造影辅以气管内压迫,也需要全身麻醉。气管内加压有利于提高对比密度,显示解剖细节,但其缺点是增加操作程序和患者负担,可适当使用。

5血管造影方法及适应证5.1静脉心血管造影采用粗针直接穿刺外周静脉或切开静脉插入套管针后再注射造影剂。该方法适用于不适合做心导管检查的患者,能全面显示心血管系统的一般情况。常用于观察腔静脉的疾病、右心和肺血管的某些疾病、胸部和心包的某些疾病,以及估计肺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由于显影密度不够高,部分解剖结构重叠,诊断价值受到很大限制。

5.2选择性右心室造影(X线片50A、b)通常在心导管插入术后进行。导管末端定位时,应在脑室腔内保持自由,避免喷射颗粒对心室壁的损伤。这种方法具有局部显影密度高,能清晰显示局部解剖结构的优点,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适用于观察右心、肺循环疾病,主要是先天性畸形中右向左分流的疾病,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永存总干、单心室、三尖瓣畸形、肺动脉狭窄等。这种方法在诊断左心和左向右分流畸形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5.3胸主动脉造影常用的方法是切开动脉(股动脉或肱动脉)并插管,或经皮穿刺动脉并经管芯导入导管,沿血流相反方向插入主动脉,后者更常见。导管端置于升主动脉主动脉瓣上方2 ~ 3 cm处,造影时应压迫双侧颈动脉,避免大量高浓度造影剂进入脑血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清晰显示主动脉的全貌,适用于主动脉畸形、主动脉与心底左右分流、主动脉瓣疾病、主动脉瘤、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等疾病的诊断。

5.4左心室造影(X线片51)按上述影像操作方法将导管插入升主动脉后,继续推过主动脉瓣,送入左心室进行造影。左心室造影适用于观察左心室和主动脉病变,如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房室通道畸形、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室壁瘤等。用X线片测量左心室容积,可以分析和判断左心室的功能。

5.5经左房或左室间隔缺损造影行右心导管插入术时,左房或室间隔缺损造影可同时完成左、右心检查。左心房血管造影可用于诊断心房粘液瘤和二尖瓣疾病。

5.6腹主动脉造影根据主动脉造影的操作方法,选择股动脉,将导管插入腹主动脉造影。该方法适用于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疾病,如动脉瘤、大动脉炎、髂动脉狭窄、肾血管性高血压等。

6禁忌症及适应症6.1心血管造影禁忌症为急性肾脏疾病和肾功能衰竭;严重肝病;碘过敏或其他明显过敏性疾病;最近有心力衰竭史。

大多数患者注射造影剂后出现短期发热,反应强烈者全身有烧灼感,并伴有恶心、头痛、口干、咳嗽。一般过几分钟就淡了。部分患者可出现呕吐、荨麻疹、寒战、高热、出汗、惊厥、心律失常,甚至晕厥、呼吸或心脏骤停,以及心肌内注射造影剂、房室壁穿孔、冠状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休克、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脏压塞,导致死亡。心血管造影死亡率约为0.3%。

7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