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下水道系统是什么样的?
本质上和今天的城市下水道系统一样,只是技术相对落后,挖水管建在地下或者地上排放污染物。不同的是,今天的城市污水系统已经成熟,城市产生的污水不会影响城市中居民的生活。古代技术落后,一度造成无水可排,城市的水无法终身使用。
比如汉代长安就有下水道。这种下水道由粘土烧制的无底陶罐制成,并有铆钉结构用于固定。这种下水管道类似于现在的一些金属管道,只是材质不同。地下还挖了大量的沟渠用于排放污水,在城市的居民区随处可见更小的漏水管口。这一切的结构和今天的城市一模一样。
而长安城的污水并不排入外部可移动水源,也没有专门存放污水的地方,而是在城市周围形成一个封闭的水循环系统。虽然当时没有工业污染,人们吃着喝着耶戈,但这并没有持续几百年。城市排放的污水在当地浸入土壤,彻底改变了当地的水质。长安城存在八百年后,当地的水质变成了类似于卤水的东西,完全不能食用,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后来改朝换代,有些皇帝又想在长安建都,但就是因为水质不适合人类使用,无奈放弃。毕竟当时人类的力量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改变自然环境。后来人们总结经验,把城市污水系统和自然环境中流动的河流连接起来,这样城市中的污水就不会储存在城市中,也不会影响环境。而且在古代农业社会,虽然人类产生了大量的污水,但是这种污染对于大自然的修复能力来说是小菜一碟,所以在古代只需要把下水道系统和河流连接起来,不像今天的工业污染需要二次处理才能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