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U-571的幕后花絮
乔纳森导演在1992参观二战潜艇展时,萌生了拍摄二战潜艇战的想法。三年内,他周游世界,探索“退役”的二战潜艇、舰船和博物馆,采访老兵,阅读二战书籍、潜艇日记和战斗日记。
1: 1标准尺寸建造潜艇。
为了逼真,导演请了两位景观专家分别建造了二战时期的德国小型潜艇和美国S型潜艇。然而,由于S型潜艇的照片很少,而且军方单位以安全为由拒绝公开内部结构图,重建美国潜艇的计划面临危机。幸运的是,在高级海军军官哈尼芬的帮助下,S型潜艇重新出现在屏幕上。两艘潜艇的内模都是按照1∶1的标准尺寸制作,内部结构与当年相同。其中U571重达600吨,在通用转向系统上进行复制还原。这个系统允许潜艇以任何角度上下移动,下沉和在海里航行。它让一名当年在这艘潜艇上战斗过的军官大吃一惊,仿佛回到了二战那年。
为了让潜艇的效果更加逼真,完成了5个50英尺长的潜艇模型,每个模型都有不同的功能,有的可以前进,有的可以下潜,有的可以发射鱼雷。足以展现真实的潜艇在深海的突击和在水中的运动。
演员被集体“虐”
在拍摄过程中,演员们的头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淤青和肿胀,这一切都是因为拍摄顾问帕特里克·汉尼芬(Patrick Hannifin)的完美主义,他“为了逼真不惜一切代价”。帕特里克·汉尼芬曾操作纳粹德国潜艇。他说,当时的潜艇空间“非常狭小”。如果导演和制片人决心模拟当时的真实情况,花巨资建造等比例的纳粹潜艇,影片就可信了。因为这些演员都身材魁梧,而且当时的潜艇军官身高要求严格,以节省个人空间。导演要求演员们在狭小的船舱里快速奔跑,快速穿过狭窄的大门。稍微犹豫一下,这些高个演员就能明白“头磕”是什么意思。舱底总是有无尽的水,导演总是告诉动作不熟练的人一遍又一遍的重新开始。拍了一天,身上的淤青可不输给武打明星。只有扮演军士长的哈维·凯拓像飞行一样迅速而放松。别人觉得他“老辣”,他却笑着承认自己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早就训练有素。
汉尼芬说,当时的潜艇如果今天设计得不好,经常会漏水。于是导演也跟着做了,也把水管顶到了头顶。演员们都湿透了,但也因为地面潮湿而一个接一个地摔倒了。尤其是潜艇遇到水雷爆炸,艇身上下左右剧烈摇晃,所有人都惊呆了。轮流表演“狗吃屎”。
因篡改历史而受到批评
影片上映后,历史学家提出影片严重篡改了史实:影片中提到的德国在二战中发明的特殊密码机并不是美国潜艇首先俘获的,而是在1941年8月被英国潜艇首先获得的。直到1944,美军才又拦截了一架。基于此,影片在英国潜艇官兵的压力下,勉强给字幕加了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