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日北方四岛争端的历史回顾

俄国的扩张被康熙击退,矛头转向日本北方诸岛。

17世纪,沙皇俄国将其疆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直指东亚的中国、朝鲜和日本。沙俄的南扩与此时如日中天的大清帝国康熙朝相遇。在jaxa两次战败后,1689年与中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沙皇俄国的南下势头得到暂时遏制。随后,俄罗斯将目光投向了朝鲜和日本。

17世纪40年代,德川幕府颁布“锁国”政策后不久,俄国在太平洋西北海域进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探险”活动。

1697年,哥萨克首领、俄罗斯雅库茨克官员阿特拉索夫带人进入堪察加半岛,向当地居民征收皮毛税。1699年,阿特拉索夫在堪察加半岛的部落里发现了一个名叫登比的日本商人。这位商人于1696年航行至江户(今东京),因风暴漂流至堪察加半岛。俄国人向登比详细询问了日本的地理、矿产资源、政治制度、军备等情况。沙皇彼得一世得知此事后,召见了登比。1702年4月,彼得一世下达指令:登比要学好俄语,然后要教俄罗斯人学日语,为在日本从事俄语工作培养专门的翻译人员,进一步染指日本。

根据彼得大帝的命令,俄国政府于6月1705在彼得堡开办了一所日本学校。1753后,俄国政府将彼得堡日本学校迁至远东重要据点伊尔库茨克。这所日本学校从创办到1816年关闭,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其办学成就并不显著,但这一时期俄国的影响力已经延伸到了日本的北领地。

从1711到1713,俄罗斯政府派人“探索”千岛群岛,并向沙皇政府提交了关于千岛群岛地理状况和居民的报告。

10月2日,1719,65438+彼得大帝颁布诏书,派出大批“地质调查专家学者”,对堪察加半岛及其附近海域和岛屿进行深入“调查”。彼得大帝在密令中指示“远征队员”:我们必须仔细勘察整个千岛群岛,找到通往日本的航道。1721年,由“地质学家”埃夫列莫夫率领的俄罗斯“探险队”对千岛群岛中的社子古丹岛等14个岛屿进行了调查。他们在对千岛群岛北部的六个岛屿进行勘测后,强行将岛上居民纳入俄罗斯国籍,强行将千岛群岛北部纳入俄罗斯版图。

1728,14年7月,沙皇政府派遣海军上校白令率领一批人在北太平洋“探险”,发现了欧亚大陆与北美之间的白令海峡。俄军也借助这次航行入侵了日本近海。

1738年,俄国政府派遣海军中校·斯潘伯格率领舰队赴日“探险”。斯潘伯格的“探险队”于同年7月15日沿群岛南下,访问了千岛群岛中的29个岛屿,并用俄语一一命名,其中包括“北方四岛”之一的色丹岛。

从1775到1780,俄罗斯殖民主义者在不断骚扰千岛群岛的同时,千方百计想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他们在千岛群岛各处竖起十字架,作为占领的象征。与此同时,俄罗斯政府还组织大规模移民,并将其势力延伸至南千岛群岛,引发了“日本北方领土问题”。

1794年,俄国政府派遣38名流亡者和20名猎人到德福岛定居并建立定居点。德川幕府得知此事后,命令有官方背景的富商Kahee于199年在择捉岛设立17渔场,并派幕府官员到岛上建立行政组织。自1801开始,幕府从南方和津轻派出100兵力登岛,并于同年派官员到德福岛劝告俄国移民严禁贸易,并立下“永远大日本岛”的牌子。1803年,德川幕府颁布禁令,禁止北海道民众前往千岛群岛,以此切断俄罗斯移民的物质来源。幕府的“釜底抽薪”很快见效,次年俄国人被迫撤出德福岛。

19世纪初,俄国在日本北部不断挑衅,制造事端。1811年,俄罗斯的一支“勘测队”被日本缴获。俄国立即派人到日本乞求释放,同时表示愿意与日本签订和平条约,划定边界。德川幕府随即提出,日俄各自以朝鲜岛和新之岛为界,两岛之间的岛屿为中立区。第二年,德川幕府派官员在崔丁岛等待俄国的答复。没想到,因为害怕,俄国人只是坐船到了德川岛,把文具放在箱子里就逃回来了。

1762年,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后,继承了彼得大帝的衣钵,亲自指挥了俄国对日本的“勘探计划”。今年,一直以“研究日本问题的学者”身份出现的基里尔向叶卡捷琳娜二世提交了一份精心的“探索计划”。按照计划,叶卡捷琳娜二世向西伯利亚总督下达了11的具体指令,并任命警卫员基里尔和上尉·亚当携带西伯利亚总督的亲笔信和价值2000卢布的礼物赴日。1792 10,亚当一行到达日本北海道根室,要求德川幕府开埠通商。经过近一年的谈判,日本人拒绝了俄罗斯使团的要求。

11年后,俄国政府派遣特命全权大使雷扎诺夫到日本要求贸易。雷扎诺夫在日本待了半年多,还是没有打开日本的大门。1805年4月,雷扎诺夫愤然离开日本,决定报复日本。

在雷扎诺夫的授意下,两名俄罗斯海军军官率领两艘武装船只入侵日本北海海域。10月22日,1806,10,袭击日本松前九春谷丹税务所,缴获警卫人员、600袋大米、餐具、被褥等物资。他走的时候留下了一个黄铜的牌子,上面写着库页岛以后是俄罗斯的领土。随后,俄罗斯人以同样的方式进攻该岛。

4年后,俄国政府海军部派出海军上校瓦西里率领勘测队乘船闯入国后岛等岛屿,登陆后被日军俘虏。

大约40年后,日俄之间没有官方接触,但俄罗斯从未放弃对日本北方领土的窥视。

65438+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在军队整顿计划中,日本以中国和俄罗斯为假想敌,扩充军备。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的同一天,俄国政府、德国和法国联合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日本因为在甲午战争中耗尽军力而被迫屈服,而俄国也借此机会将势力扩展到中国东北和朝鲜。日本政府虽然借机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但始终以此为耻,伺机报复俄国。

1904年2月8日夜,日本舰队在仁川港和旅顺口对俄罗斯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动员了60多万军队。日军以7万多人伤亡的代价,消灭了远道而来的远东俄军、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鸦片战争以来远东的政治版图。日本作为当时亚洲的主导力量,得到了欧美列强的认可,而这场战争的失败引发了俄国长期积累的政治危机,爆发了“1905革命”。

苏俄政权建立后,日本加入协约国干涉远东地区的部队登陆,并立即染指蓄谋已久的蒙古地区。2月1945,11日,美、英、苏三国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达成秘密协议。为了使苏联早日出兵日本,美英两国同意在战后以中国为代价在远东划分势力范围时照顾苏联的利益。根据这一秘密协议,战后苏联长期占领大连等港口。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消灭作为总预备队的日本百万“关东军”,并准备登陆北海道岛(北海道也在三八线以北),以认可美国人提出的划分朝鲜半岛投降区的计划。

为了打破战后美国人对苏联远东舰队沿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封锁,苏军对日作战,长期占领南千岛群岛、朝鲜、色丹、齿舞群岛等国。“北方四岛”问题也因此成为苏(俄)日之间悬而未决的一大争端。从吉田茂到森喜朗和小泉纯一郎,日本政府都把解决“北方四岛”问题作为缓和苏(俄)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国力已经大大不如前苏联,但在这个问题上,叶利钦和普京都不会放手。如今,在外人看来,日俄关系因成功达成修建“安娜线”的协议而进入蜜月期,但如果这一工程有朝一日成功建成,必然成为日本政府要挟俄罗斯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的筹码。工程开工的那一天,可能就是日本政府提高对俄罗斯人要价的时候。二战期间,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武力夺取北方四岛。

冒着大雾突然袭击,战败的日军不甘心

所谓“北方四岛”是日本的说法,俄罗斯称之为南千岛群岛,指的是千岛群岛南部的四个岛屿,即择捉、色丹、齿舞、国后。二战后期,为回报苏联出兵攻打日本,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协定中规定:“千岛群岛必须交给苏联。”此后,苏联(包括现在的俄罗斯)一直实际控制着上述领土。但日本认为从未放弃收回“北方四岛”的要求。

苏联人决定用武力夺回。

千岛群岛(俄罗斯称“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指的是日本人自古以来居住的仇蜀、色丹、齿舞、国后四岛。18世纪,千岛群岛的北部和南部分别属于日本和俄罗斯。19世纪,俄国占领了千岛群岛和库页岛(萨哈林岛),包括北方四岛。1905年,由于日俄战争的战败,俄国被迫通过《朴茨茅斯条约》将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的控制权移交给日本。

日本在那里立足后,不仅关闭了俄国对太平洋的出口,还关闭了通往堪察加半岛和楚科奇半岛港口的海上通道,成为进攻沿海地区和远东的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加强了对千岛群岛的防御,集结了8万兵力,修建了9个机场,可容纳近600架飞机,其中包括23000名守岛日军,还得到了11战车联队的支援。

1945年2月,日本战败前,苏联、美国、英国关于战后日本问题的雅尔塔协定规定,包括朝鲜、女王、色丹、齿舞诸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全部划归苏联。

苏联为了落实雅尔塔协议,决定用武力收回被日军占领的千岛群岛,发动了著名的“守门人战争”。

1945年8月15日夜,苏军步兵101师和太平洋舰队奉命实施登陆作战。战役的关键是拿下离堪察加半岛最近的占寿岛,该岛有两个完好的海军基地,偏邦和柏原港。拿下这个地方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千岛群岛。

午夜登陆,发动突袭

为了达到奇袭的效果,苏军进行了艰难的午夜登陆。由于当晚大雾,苏军无法出动飞机支援,只能依靠岸炮和护航驱逐舰掩护登陆部队。

18年8月2时35分,苏军岸炮部队从12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岛洛帕特堡炮击了占寿岛,以巡洋舰基洛夫为首的苏军舰队也向日军砸了180毫米口径的喀秋莎火箭炮。

在战役开始时,日本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他们从海上一直被射击到背后。日军司令部无法判断登陆的是什么部队,有多少人。直到他们在战场上听到俄语“乌拉”的叫声,才明白苏军来了。

4点30分,苏联登陆舰队逼近占领该岛的海军基地偏港。部队准备在3公里的狭窄地段抢占滩头,占领郭端齐制高点和171高地。努力恢复过来的日军拼命阻止苏军后续部队登陆。日本人利用海面上的雾气,企图用猛烈的炮火挽救自己的颓势。

苏军登陆舰1被日军炮弹直接命中,机舱受损。上尉·阿斯特鲁博无视恶劣的环境,在那里他受了伤,一半的水手死去。在浓雾的掩护下,他假装军舰爆炸失去战斗力,以此来迷惑日军。然后在炮击减弱的同时,他组织剩余人员进行修补,堵塞漏洞,让军舰再次继续执行任务。

在着陆点,* * *成员冲在前面。当一艘军舰中弹、起火、即将爆炸时,第373步兵团队长党员叶尔马切夫拿起团旗喊道:“我有团旗,跟我来!前进,小伙子们!”他第一个跳入冰冷的水中游向岸边,其他官兵紧随其后。

混乱中,苏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苏军护航舰的一枚幸运炮弹击中了昆都士的灯塔,引发了大火。大火为登陆舰队在浓雾中驶向岸边提供了良好的方向。凌晨5点左右,苏联登陆兵终于艰难地在海港建立了两个坚固的桥头堡。

苏联士兵用身体堵住了射击孔。

随着天空的曙光,苏联和日本都开始了解各自的战场情况。在离方圆不到3公里的地方,谁能前进就意味着杀死对手。

从早上6点开始,日军以重炮火力为掩护,利用联队(团)级冲锋,试图将苏军赶入海中。日本人明白,一旦苏联人站在这里,他们的抵抗将毫无意义。

在苏联工兵临时挖的战壕里,双方都用上了刺刀、铁锹和枪托,因为苏联士兵大多高大威猛,无论是白刃格斗还是摔跤都占了上风。

下午14,日军从171高地投入使用最后一支预备队——11号战车联队,18坦克配合两个旅的步兵进行最后的斗争。坦克编队散开后,随着越来越近阵地的轰鸣声,苏军士兵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坦克上的龙纹。

当坦克逼近仅200码时,苏军各种武器一齐开火,反坦克枪手瞄准坦克,步兵用冲锋枪和机枪攻击日军步兵,试图将敌方步兵与坦克分开。由于射击准确有效,不到两分钟就有6辆日军坦克起火,但其他坦克很快也来到了苏联。在领先的坦克里,日军指挥官池田半露在炮塔外面,手里拿着一面展开的太阳旗。舒托夫少校用冲锋枪打了两枪,池田当场身亡。瞬间,科斯蒂列夫中士用集束手榴弹让坦克像蜡烛一样燃烧起来。

18时,在舰炮的掩护下,苏军登陆兵开始进攻171高地。日军利用掩体停止射击,而苏军登陆兵在空地上,无法靠近几十米外的日军掩体。Vilcov是一名海军中士,也是* * * *的成员,他依靠石块移动到敌人的掩体中。他往射击孔里扔了一颗手榴弹,掩体哑了一会儿,然后又重新浮出水面。维尔科夫跳起来扑向掩体,完全不顾自己的多处受伤,用身体挡住了射击孔。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红旗终于飘扬在高地上空。

日军的失败是不甘心的

19年8月,得知裕仁天皇降旨的日军一方面提出停战,但另一方面仍在积极备战。日军甚至重新开放了两个准备撤退的旅,企图压迫苏军。但苏军并没有受到停战的限制,继续向纵深发展占领该岛。直到18: 00,日本千岛群岛驻军司令中将·迪贾布才当场接受无条件投降。此时日军已死伤1018人。

8月23日,中将·迪布加来到占寿岛,与苏联签署了停战协定。他不仅是当地日军的长官,也是当地垄断企业的大股东。过去,他可以在捕鱼季节利用手下发大财,但现在,他永远失去了这笔收入。他试探性地问苏军指挥官少将·格雷奇科,有多少苏军参加了登陆作战,格雷奇科几次故意夸大数字。然而,迪贾布的脸上充满了难以形容的失望。他说:“如果我知道只有这么多水手,我会先淹死他们,然后投降。”后来,迪痛苦地声称,1945年8月23日是他人生中的“黑手党日”。

当时形势对苏联非常有利: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北部的日军已经投降。8月28日凌晨,苏军登岛,1.35万日军不战而降。然后在1年9月占领了国后和色丹两岛,日军没有抵抗。攻占齿舞岛的最终行动于9月5日结束。由于日军没有抵抗,双方都没有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