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的老房子和小区最后会是什么结局?

市中心的老房子和小区最后会是什么结局?结合以往的经验和国外的案例,谈谈个人的看法,探讨一下,仅供参考。

一、对老小区老房子的基本认识01、老小区老房子占地性质

我国实行两种形式的土地所有权:国有和集体所有。

城市土地一般是国有的,农村和郊区的土地是集体所有的。那么,市中心老小区的老房子,除了城中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很可能都是建在国有土地上的。

02.旧社区旧房土地使用期限

根据老小区老房子的建筑年代不同,房屋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早期的老小区一般属于福利房。1998年开始住房商品化改革后,市中心建设的老房子、小区一般都属于商品房。

一般来说,福利房的土地使用权往往是划拨的,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但可以自由使用;商品房土地使用权经常出售,使用年限为70年;但也有分配的,商品房初期会有。比如昆明的金星小区。

03.为什么要讨论老小区老房子的地权问题?

很简单,“房间通向任何地方。”

房子不能凭空造,不能做空中楼阁,一定要建在陆地上!建好之后就不能动了,属于典型的房地产。

所以在讨论房子之前必然要讨论土地,土地权利的属性决定了房子的走向。

二、土地的性质决定了老小区老房子的最终走向:01,城中村自建房。

市中心也可能有村庄,往往是集体土地。集体土地上建的房子虽然年代久远,但还是属于农房(农村合作建房也可以归为农房,有的是小产权房)。

因为宅基地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只要老农房能安全居住,无论户籍是否迁出,依然可以居住和世代传承。房子的最终走向完全由产权人自己决定。

当然,一旦政府征收拆迁,房子的最终走向还得跟着政策走,个人控制不了。

02.市区福利室

在市中心各种老旧小区的福利分房中,土地往往是划拨的,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也不需要缴纳使用费。一般来说,只要房子住着安全,房子就可以继续住,保留产权,世代继承。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福利房是划拨土地,无偿使用,即使产权已经划分到职工名下,这类房屋的最终走向更多是由政策决定的。

比如房改单位被撤销,单位不存在,话语权被削弱,原有权益可能难以维护。相应的福利房老旧后,容易被征收拆迁。到时候老小区很难保住,不得不面临补偿安置。

03、市中心商品房

住房商品化始于1998年,第一代商品房开始出现。

但其实在1998年之前,市场上也有商品房。早期的一些商品房权利表现为国有土地出让的形式,但房子是委托建设的,没有现在的商品房那么大。

因为这类老小区的旧房属于纯商品房,土地已经交了款,过户手续已经办完;房子也是钢筋混凝土混合的,也是用钱买的。这类老旧小区的老房子到了一定年限后,就会面临改造,也就是近几年如火如荼的老旧小区改造,延长房子的使用寿命,改善小区环境,让老房子、老小区更好的居住。

这些装修完成后,老房子仍然面临着使用年限到期的问题。房子的最终走势大致如下:

①拆迁安置

市中心老住宅区的老房子区位优势好,配套齐全,土地价值大,建筑密度低,所以很多开发商往往愿意投资拆迁,在原址上重建商品住宅区。

对于旧房业主,可以选择货币补偿,带着现金离开;你也可以选择搬迁,继续在这个地区生活。

②筹资和重建

市中心老小区区位优势好,生活方便,容积率低,住户少。70年到期,房子已经成了危房,却没有开发商愿意投资拆迁。业主可以再续交70年土地使用费,然后* * *一起集资委托专业施工单位建房。新房部分由原房主分配,剩余部分可以出售,资金回笼。

③国有化。

老小区的土地寿命是70年。这个期限到期,房子已经是危房,不能住了。没有开发商愿意投资拆迁,业主也无法达成协议筹集重建资金。房子要和土地一起收归国有!

政府收归国有后,与原所有者无关。危旧房可以和土地使用权挂钩,重新上市出售,由摘牌单位自行拆除,再按规划建设。

④再次更新。

老小区的老房子,70年的土地使用期到期,依然可以安全居住。然后业主交钱后可以续租土地使用权70年,继续住在房子里。当然,买卖、抵押、继承、置换、赠与等产权转让也是可以的。

老小区的老房子完全有可能用70年以上!虽然国家标准是不低于50年,因为国外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新加坡一套公寓的产权期限是99年。小修五年,大修10,房子99年真的能住。99年期满后,房屋和土地将再次收归国有,由国家分配,与原产权人无关。

像德国、美国、加拿大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建造商品房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他们很多房子的寿命都超过了100年!

朋友在加拿大买了房子,买的时候已经287岁了。传了几代,还能正常生活,只是需要不断的翻新,维修,保养。土地不是使用权,而是所有权,私有制,可以代代相传!为房子的可持续存在奠定了产权基础。

但是土地私有制的缺点就是每年都要交税,还是比较重的,大致两点。也就是说,价值1万的房子,每年需要缴纳2万多的房产税。税收大部分由地方政府掌握,用于改善当地民生,发展当地教育,雇佣警察维护当地治安。极少数上交联邦财政,这可能是发达国家住房拥有率低的一大原因!

现在很多人盲目呼吁开征房产税,但是别忘了别人的前提是土地是私有的!换句话说,你所有的房子和土地都可以征税,因为谁拆房子,产权人想拆就拆,不想拆就“神圣!”就算国王来了,你也可以说“不”!

国外有一个关于房屋拆迁和私有财产保护的经典案例,就是“风能可以进,雨水可以进,但是国王不行!”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的前身)在他的宫殿前发现了一个又低又丑的磨坊,影响了宫殿的形象!于是,他派人以国家的名义征用了它。谁知无论什么条件,磨坊主都不同意。一怒之下,国王强行拆除了磨坊,磨坊主却委托律师将国王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国王恢复原状!理由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但是现在,我的房子是我的,只是建在别人的土地上。我只是租地。70年租约到期,我得重新交地租,房子才能保住。不交钱,房子就算能住,也会被收走;而且就算土地续租了,每年还得交房款。我该说什么?不好说,所以房产税难产!

第三,市中心的老小区怎么办?01,接受转换

近几年政策出台,中央财政拨出大量资金,开始大规模的老旧小区改造。在我看来,如果不需要自己掏钱,只需要放弃社区的一些权利,就可以换取社区的改造,是可以的。

毕竟老小区改造完成后,各种生活配套会更好,有利于改善居住体验,提升房屋价值,延长使用寿命。

02、加速更新换代

现在房价很高,有的同志可能买不起新建商品房,就买别人旁边的老小区。这是一些老业主置换旧房的好机会,套现走人拎包入住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03,等待拆迁

最值钱的不是房子,而是土地!

市中心的老小区,值钱的不是房子,而是土地。市中心的土地如此稀缺,不言而喻。正是因为这种稀缺性,很多开发商才愿意投资老旧小区的拆迁。

所以基于区位优势带来的土地稀缺性,未来还是有很多选择的,他们还是有主动权的。担心了就加快置换,冷静了就租出去等拆迁。应该还不错。

谢谢你邀请我。老房子和小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每个城市的老房子都有两种结局,要么存在,要么消失。留守老宅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比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老洋房。它们因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而受到保护,并将永远作为历史和文化标签保存下来。以及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老城区会如何存在?基本上会有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旧改”,也就是老房子、老小区的最终结局。

为什么采取“旧改”的形式?首先,老城区的老房子和小区都有历史遗留的问题——陈旧破旧。面对老房子、老公寓、停车不方便、绿化不够等问题,必须改变。

其次,老城中心的房子虽然老旧,但周边配套资源优势不容忽视。因为一个城市的中心是建立在多年发展的积累基础上的,基本上配套设施是非常完备和成熟的。一般来说,市中心的老房子、小区,离学校、医院、商场等配套设施都不远。有些“破旧”的甚至比新区的房子还贵,因为有学区房的资源。由于老中心成熟的配套资源等因素,只能采取“改造”而非“拆除”的形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当前政府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旧改,这种旧改比传统的拆迁形式更加温和、合适,能够更好地保护建筑的原貌,保留其建筑价值。

很久以前就听说,很多发达国家的老城区都是穷人居住,富人住郊区。那时候我想,有一天我也能住在郊区的大房子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实现了住在郊区大房子里的梦想。回看城市,城市里的老房子大部分还在,但是房价飙升,大家都成了纸上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各种羡慕。

原因一是拆迁,二是学区,三是方便。

国外的老城区不是随便就能拆的,貌似我们北京的王宓和豪宅也要留下来,但是大部分四合院真的很破。经过几十年的私搭乱建,四合院早已成为“富家”窑洞,没有任何保护价值。推倒旧的,建立新的,才是最终的结局。

除了学区,一个学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素质。当年轻的父母已经在郊区的大房子里生了孩子,优质的学生也搬出去了。几所传统名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奠定了基础,名校办的分校一直在悄悄外迁。当然,现在他们把郊区的大房子租出去,和孩子一起高价租学区的小老房子。他们是支撑老城区房价的主力军。未来呢?政策一变,名校一迁,恐怕学区房就只是一地鸡毛了。

更不用说方便了。网购时代,哪里都一样方便。停车是日常的事情,几年都去不了剧院。

经济不好,公司也在外迁,省房租。疫情过后,网上远程办公估计会和网购一样普及。那个时候城市里还有什么?有开发商砸钱给红眼钉子户吗?恐怕不行。

8.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小区,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已经走过了陈年。外墙斑驳,管道陈旧。因为楼层不太高,而且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没有外界影响(比如地震),用几十年都不成问题。

在一个富裕的城市,上海对所有的老旧小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屋顶斜坡,重新铺设PVC管,外墙加厚水泥涂料,内墙白色。除了整体结构,装修什么都没剩下。除了旧貌换新颜,也为城市的面貌增色不少。

在我生活的三线城市,财政实力不够,所以市中心的旧小区改造缺乏大刀阔斧的动力。仅在沿街的标准化、卫生、墙面粉刷等方面做了少量改动,对腐蚀的煤气、自来水管道和室外电源布线进行了更新。只要建筑没有安全质量问题,正常使用是完全可以的。

8.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房屋布局不佳,但市民仍希望拆除重建。第一,如果能圈成商业中心,拆迁户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实现新家园的梦想。二是棚改,国家拨款支持,拆掉旧小区,重建新小区。第三,政府集资建设公益项目。

毕竟老小区很大,不可能一步到位。没有以上三个机会,只能凑合着过日子。

现在很多居住在老小区的居民,经济上不是很富裕,或者是年纪比较大的退休人员。拆迁很头疼。几个钉子户就能把旧小区改造拖延几年,甚至十年八年。不富裕的开发商玩不起。

因此,一些小规模的县市宁愿放弃黄金地段的旧住宅区,而在新的地区选择新的地点、政府机构、商圈和学校。这样扩大了城区,减少了社会矛盾。

对于市中心的老小区,从二类老村到上世纪中叶的老公房小区,一般都有“拆、改、留”。前几年以“拆”“迁”为主,近两年以“留”“改”为主。

“拆迁”

最常见也最容易理解的“拆”,就是把旧房子拆了,腾出空间来进行新的开发。一般拆迁的地块都有很好的开发商投资开发意向,或者市政工程搬迁(建地铁、高速公路、公共场地等等)。

但是,过了两年一证一套,拆富时代结束了。

改变/停留

随着拆迁成本的上升、房地产开发征地速度的缓慢以及各种风貌保护的实施,旧城区社区的老房子开始由拆迁向保存改造转变。

对于更有特色、地段更好的老小区,可以将原有居民搬迁改造成片,用作酒店、办公或高档住宅等。,而且可以引入社会资金,面积和功能也和原来有很大不同。

但我个人觉得,对于住在市中心旧房和小区的居民来说,想要改善生活,与其等着拆迁或者改造,不如主动想办法解决住房问题。毕竟有时候等待就是几年或者几十年。。。值得吗?

除了搬迁,“拆迁”还可以是原小区拆迁,旧小区拆迁后,在原址增加容积率建设新房,增加原居民的居住面积和公共设施。

大面积的居民区,尤其是临街的,都在等着拆迁。背街小巷的小规模房子,不拆迁很难说。不要以为每个人都能得到幸福。很有可能相当一部分老房子,因为面积和位置,最终成为城市建设的死角。对于上述房屋,政府没兴趣,开发商更没兴趣,所以最后拆迁无望。好在政府会给你粉刷墙壁,平整路面。至于看不见的地方,比如楼里的地下管网和电缆,不太可能修复。而且停车位和绿化都没有地方,我们也做不到。

市中心旧房和小区的结果大致可以分为永久保存、拆除、改造提升三种情况。这和经济发达不发达无关,只是实施的时间不同。经济越发达,进步越快,反之亦然。

在市中心永久保存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只能修缮和恢复,不可能拆除或升级。比如上海的石库门,早期遗留下来的各种洋楼、古镇,都有很强的文化价值。都是特别保护的古迹,和珍贵的文物没什么区别,所以市中心的这类建筑,作为文化遗产,会被传承下去,永远保存下来。

市中心部分旧房拆迁,老旧小区建设杂乱,建筑设计不合理,质量差,升级改造难度大。比如上世纪60年代,上海市中心一户人家被分割成20-30平米的老公房,连卫生间都没有。每天,他们都要倒空马桶,然后刷马桶。住在那里不仅不方便,而且房子破损严重,老化,几乎无法修复,升级改造毫无意义。

还有八九十年代建的小区,都是砖混结构,老式户型,根本不适合现代生活。这种房子的建材很差,几乎不可能换户型,有的甚至已经开裂变形。这两类房子都在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的拆迁规划中,只是时间问题。

上海经济发达,城市建设进度很快,不是一般城市能比的。但时至今日,仍有很多老房子和小区是计划拆迁的,并没有具体实施。这些居民也在翘首以待,希望尽快拆迁改变居住条件,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

对90年代中后期建造的小区进行改造升级,建筑技术已经相当先进,材料、结构、户型更加科学合理。这些房子还可以对户型做小的改动,以便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只是当时流行平顶,会有开裂漏水的情况,再加上没有普遍安装电梯,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境。尤其是老龄化严重,没有电梯,老人行动困难。

上海已经开始对这类小区进行升级改造,首先将平屋顶收起来,改成坡屋顶。无论从实际漏水还是市容市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效果特别明显。下水道加厚加深重装,电梯重新设计建造。升级后,这些小区和新建的差别不大,已经很宜居了。

市中心的老房子和小区,无非就是以上三种结果,尤其是第二种情况。目前这类人生活最困难,生活最不方便。只有全民努力发展经济,才能加快拆迁速度,早日过上幸福生活。对于市中心不会大规模迁移的城市,老小区会越来越贵,价值攀升。

搬到市中心的城市,原来市中心的老房子、小区,大概率成为“贫民窟”。

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旧城改造的整体成本非常高,所以政府的最佳选择是将资源投入到其他可以快速发展的领域。医疗救治资源、教育资源的迁移,必然导致城市中心的迁移。

对于是否留在老小区的问题,其实目前各大小城市的策略大多是一样的:

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和有机更新。开展老旧小区抗震加固、建筑节能改造、养老设施改造、无障碍设施补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增加停车位等,提高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老旧小区日常管理维护长效机制,推进物业管理规范化、社会化、精细化。

可以预见的是,除非未来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或高溢价的大型商住项目,否则旧房搬迁的可能性极小。大概等待它的只能是慢慢变老。......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中心的老房子和小区最终会有什么结局?

一、市中心老房子在市中心。有这样一栋房子,被称为老城区的“老小”。老小区的这一部分是建城之初的房子。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范围越来越大,这个老房子所在的区域成为了城市的中心。

在闹市区,是城市最繁华的区域,也是中央商务区的辐射范围。拥有最成熟的配套设施,比如交通枢纽站(高铁、地铁、轻轨、公交、出租车集中分布),比如各大银行的分行,比如各大超市(新世纪、永辉、国美、苏宁、盒马等)。),以及各大学校和医院,可以说是整个城市配套最成熟最齐全的区域。而这座老房子与众多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并肩而立,成为市中心的一道别样风景。

但是因为老房子年代久远,房子的外观已经破败不堪,看起来又破又旧。老小区的楼房往往比较凌乱,房子的室内格局也比新小区小。甚至有些老房子也有成为危房的可能。难怪他们被称为“老小”。

二、“老破小”的结局老小区的老房子确实叫“老破小”,但它们所在的区域却是这个城市最值钱的区域。那么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这个老房子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呢?

首先,少量危房被拆除或重建。有些老房子太旧了,或者有四五十年了。房屋上的青瓦摇摇欲坠,房屋下的横梁已经支撑不住房屋倒塌。像这样的老房子已经成了危房。只有拆迁后重新规划,才能让城市保持更新。

其次,大部分老房子都会因为“旧改”而焕然一新。大部分老房子,虽然看似“老而小”,但房龄只有30年左右,还能继续住下去。针对这类老房子,中国今年重点推进的“旧改”将成为这些老房子的福音。

最后,无论是“拆”还是“改”,都要“因地制宜”。拆迁就是推倒重来,居民要离开长期居住的地方;而“改革”则是小修小补,相对来说更加温和,节省人力物力。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同样是城市中心,但是城市发展的道路不同,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不同,对于城市中心旧房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无论是“拆迁”还是“改造”,都要“因城施策”。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城市更新的步伐一直在推进。市中心的老房子都在最有价值的区域,影响了城市发展,或被“拆”或被“改”。总之就是要“因地制宜”。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市中心的老房子和小区最后会是什么结局?其实没必要太担心这些问题。毕竟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起步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20多年过去了,这是国家应该考虑的普遍问题。对于市中心来说,别的不说,这块地肯定很值钱,开发商拆了还可以重建。有的地方已经在试运行了,就是每平米差17块钱,最后还能继续住。现在所有的产权证都是不动产权,也就是除了你个人的住宅之外,你还有后面的土地使用权,所以如果后期小区出现质量问题,你就面临拆迁重建的趋势,然后补差价来分配这样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