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国旗的历史演变

莱斯特·皮尔逊是加拿大历史上著名的总理。他的政治经历很有趣。皮尔逊领导自由党连续赢得两次大选——一次是1963,一次是1965,但两次都只能组建少数党政府。虽然是少数党政府,但他的政府近年来取得了许多成就,如正式建立全民医疗体系,引入学生贷款,双语制,国民养老金等。皮尔逊政府的另一项值得称道的成就是将枫叶旗正式确立为加拿大的国旗。

在皮尔逊之前,加拿大就已经计划采用新的国旗。过去的旗帜,无论是英联邦旗帜还是红旗,都与英国关系过于密切,这引起了法国民众和其他地区移民的不满。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越来越需要一面能真正体现加拿大特色的新国旗。但是,设计一面新的国旗,看似很小,做起来却很难。阻力主要来自一些不想改旗的人。20多年来,“改旗派”和“护旗派”争论不休,改旗始终未果。

皮尔逊能够在首相任期内最终推动改旗易帜,与他的外交经历有关。皮尔逊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成功解决了苏伊士运河危机,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想法是由皮尔逊首先提出的。运河危机期间,埃及政府一度反对加拿大派遣维和部队,理由是国旗:加拿大军队的红军旗与英国国旗过于相似,英国当时是埃及的敌人。这件事让皮尔森很兴奋。皮尔森因此希望加拿大能有自己的国旗,最好不要和英国扯上关系。在反对改旗的人中,进步保守党的约翰·迪芬贝克(John Diefenbaker)是一个代表。迪芬贝克在皮尔森之前担任总理,1963年大选败给皮尔森,成为国会反对党领袖。在国旗问题上,虽然大多数人希望看到一面全新的国旗,但迪芬贝克也有相当一部分支持者。在英语地区,尤其是农村,人们对红军旗非常满意,根本不想换。军人对红军旗也有特殊的感情。

在迪芬贝克担任总理期间,皮尔森作为反对党领袖要求政府采用新国旗,但迪芬贝克坚决拒绝。1963年大选期间,更换国旗成为皮尔逊的竞选纲领之一,他承诺上任后两年内采用新国旗。在那次大选中,皮尔逊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首相,上台后兑现了承诺,开始改旗易帜。

1964年6月,国会开始了对新国旗方案的正式辩论。保守派希望不仅采用新的国旗设计,而且保留标志英国的米字,以显示加拿大和英国的渊源。但是皮尔森的自由党认为是时候剪断脐带了。他们服从多数意见,希望枫叶图案主导新国旗。

保守党在国会使用阻挠议事的手段,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新国旗的诞生。这招还是挺有效的。国会从6月15一直争论到夏季休会,没有达成任何结果。皮尔森干脆取消了当年的夏季休会,让议员们在暑假继续辩论。但是过了一个暑假,还是没有头绪。

当年9月,皮尔逊采纳建议,在国会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国旗委员会,包括所有政党。挑选国旗的任务落在这个委员会身上,最后期限定在六周。这六个星期是紧张的,不仅委员会成员,普通加拿大人也积极参与。在此期间,加拿大人向国旗委员会提交了3500多份设计,其中2000多份设计包含枫叶图案,只有408份保留了英联邦国旗的大米图案,359份设计包含了标示法国血统的百合图案(即出现在魁北克国旗上的图案)。各种设计方案让委员会晕头转向。随着六周期限的临近,最终方案还不能确定。这时,一个简洁而醒目的设计吸引了委员会的注意,那就是来自阿尔伯塔省的历史学家乔治·斯坦利(Georgle Stanley)设计的白底红边的红色枫叶图案。斯坦利的设计理念是,新国旗应该易于识别,并且足够简单,便于在校儿童绘制。有一次,当他经过安大略省金斯敦的皇家军事学院时,他看到了一面红白相间的旗帜。他深受启发,想出了枫叶旗的主意。

1966 10 10月22日,委员会对两个最终方案进行了投票。另一个等待投票的方案是皮尔森自己设计的。委员会中的保守派成员认为自由派成员肯定会投票支持皮尔森的计划,所以他们都投票支持斯坦利的计划。他们没想到,7名自由党议员也投票支持斯坦利的计划。结果,这个白底红枫的设计获得了14委员的一致通过。新国旗的评选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后来知情人士透露,枫叶旗能被全体议员一致通过,自由党确实做了一些手脚。

委员会决定了这个计划,很快议会(下院)和参议院都投票通过了这个计划。英国女王也很快批准了新国旗计划。1965 2月15日,新国旗被国民议会正式通过。虽然来之不易,但新国旗一制作出来就迅速受到加拿大人的喜爱,甚至在魁北克省也被广泛接受。但Diefenbaker本人一直对枫叶旗耿耿于怀。1979年迪芬贝克去世时,按照他的遗嘱,他的棺材上仍然盖着红军旗,而不是枫叶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