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张村的历史传说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隗嚣太子王祖和妻子辛氏从云南槐树迁到即墨果村,后迁居于此。因村东与张铮村有一段距离,故在地理上命名为沟西村,后改称南张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张村与其他张村一起,在崂山郊区成立了隶属于人民政府的张村乡政府,将张村100多亩土地划归南张村。65,438+0957,“光绪老年合作社”成立。1962年按自然村划分为七个生产大队(张村、西张村、东张村、张文村、张铮村、南张村、河南村),也就是常说的“七张村”。1964年,西张村和东张村合并为张村,剩下五个“张村”,南张村就是其中之一。
南张村的村民世世代代过着典型的农耕生活。村里三分之二的土地是丘陵和山地,村民根据地形种植果树,主要是苹果、桃子和梨。平地上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1968,村里打了一口大井,铺设管道200多米;1972又修建了一座水库引水上山,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在南张村,一家面馆开了很久,加工粉条的技术远近闻名。农闲时出去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上世纪70年代,村里组织了一些瓦工、木匠外出到青岛“搞副业”。改革开放后,村里成立了建筑公司,承接一些大型工程;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起来,有的开店,有的搞运输,有的搞养殖,多种经营给村民带来了实惠。特别是村里集资建设了电缆厂等13集体企业,使集体经济迅速壮大。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76万元,人均收入617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