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沁乡的文化景观
境内有丰富的绿色和红色旅游资源,包括“安置暴动”遗址、毛泽覃烈士陵园、毛泽覃烈士纪念碑等。龙凤塔:(又名荀塔、文星塔),位于瑞金县城东南2.5公里、泽沁乡西平村西北3公里处,位于西平村与南岗村交界处的笔架山山顶上。距离连续的村庄5公里,这座塔位于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移动。此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为七级六面实心砖塔,高约20m。塔下刻有青石匾,名为“龙峰塔”。在塔下的山坡上,原本是为了保护塔而建的文兴寺。据《瑞金县志》记载,文星塔即寻塔塔,位于福祥李三方金岭。明万历年间,知县潘捐资倡导,并带领城市士绅朱兴建。
彭土塔:(又名冯冰塔、大路塔),位于县城东2.7公里,泽沁乡安治村西北3公里处,位于金安治村与西贝村交界处的笔架山山顶上。东北有龙凤塔,西南有冯明塔,这座塔在中间。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为九级六面空心混凝土塔。高约24米,塔下部嵌有石碑,上书“鹏图塔”。据《瑞金县志》记载,丙峰塔位于县城南五里竹园岭的一座小山上,“背山为书房宫”。乾隆元年,士绅赖体云、赖捐资与杨、卫生员杨长进、朱初一起养鼎,其地基于邓维元之恩。塔成了牌匾,写着“鹏图塔”。
冯明塔:(又名丁奉塔、妙教塔)位于县城南3.4公里,泽沁乡光辉村居民1。在5公里外的笔架山山顶上,此塔位于西南和东北方向,有彭塔(居中)、龙凤塔(东北)。此塔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为七级六面空心混凝土塔,高20米。塔的下部嵌有一块青石匾,字迹难以辨认。据瑞金县志记载,“冯明塔”。与丙峰塔合建,其地基由李、等后人捐赠。塔上成匾,上书:“冯明塔”。
三塔是瑞金八景之一:笔架凌霄,位于瑞金南部竹园岭笔架山上。也是泽沁乡的风景之一。2008年,瑞金市政府率先集资恢复原貌,现已全面翻新。宋新寺:位于泽沁乡泽沁村宋新寺,建于唐末。中间几经修缮延续,是该乡最早修建的寺庙。有“先有宋新庙,后有东山寺”的传说。有罗公菩萨,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斋戒神。占地65438±0.5亩。1958破四旧灭菩萨。1965文革前后,因年久失修自然倒塌。
黄冈罗溪朱富赤沙寺:位于泽沁乡明星村罗溪莱芜岗坂边上(始建于唐代)。清嘉庆八年(1803)续建,1999年6月在原址重建。
皇岗府主庙:位于泽沁乡明星村社公、甘龙铁路旁,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1994年秋。因国家建设铁路而搬迁。1997秋迁。
黄冈普英寺:位于泽沁乡明星村脑干龙铁路旁,始建于1994年秋,因国家建设铁路迁建,于1997年秋迁建。宗典证字(赣)F070650053
罗溪寺:位于罗溪寺后岬下,现泽沁卫生院岬下。建于明末清初,1915年(B年)毁于洪水。曾以道士自居,修习道教,有观音菩萨、斋僧等。神每年都会庆祝农历三月十九日。1958在资本主义破局的时候被拆了。
后继祠:位于后继老屋村小组杨氏宗祠旁,建于清代中后期,70年代初拆除。
庙脚朱富庙:位于庙脚村水口,建于清末,70年代初拆除。
石水龙颈蒲平庙:位于泽沁乡石水村枣子排东南的龙井坑蒲平庙路边。建于清中叶,1987后建成。7月19日,这一天是献给观音和其他斋戒神的。
石水洲坊福树寺:位于金泽沁乡石水村绵江畔。建于明朝天启元年,心有岁时(1621),由当地市民邱敬堂捐建,供奉唐将军冯祥兴三兄弟,称:朱富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徐兵(1706)在洪水中失守。乾隆七年,年号任旭(1742)。邱仁福、、秋石、邱中奇等人主张公姓,重建左社檀香,其山田根基由邱姓赐下。清同治《瑞金县志》载。1958,“四旧”破的时候都拆了。
石水徐天后宫:位于金泽沁乡石水村石水许巍北端,始建于清朝顺治初年(1644),1982后建成。
石水九村朱富寺:位于泽沁乡石水圩西南,建于清代中后期。当时的旧村是指上牛尾坝、黄泥塘、徐、朱砂塘、刘坑、下刘坑、上新屋、仓下、。会期从正月初三到16初六,八月初五到四月初五。
石水陈祠:位于泽沁乡石水村陈霞府,西依小河,为陈庆福后裔所建。
石水朱轼寺:位于泽沁乡安福村杨梅岗南岸,由朱本建后人所建。
丰田瑞莲山寺:位于上丰田瑞莲山。始建于清末,原名瑞云山寺。民国时期,被烧毁。1989后,当地群众集资捐建。供奉者和菩萨种类繁多,后改名瑞莲山寺。
布泉石镇坑水口寺:位于泽沁乡布泉村石镇坑水口一侧,建于清末,1989后建成,民国时期倒塌。
布泉岗下、灵仙寺:位于关九间甲岗脚下,建于清代中后期,供奉龚、刘、杨三仙,供奉斋戒果。持续时间为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10月18日举行元宵节。民国时期倒塌,1990后修建。
茶寮府主庙:位于家坑口,建于清代中后期,民国时期倒塌,建于1989。菩萨有很多种,比如肉神,素食神。
泽沁鳗口永隆福主庙:位于泽沁乡泽沁村鳗口,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岁),信众种类繁多。神:五月初一贺妙神,八月初七罗宫神。从民国到建国初期几经修缮,1987后陆续修复。
泽沁若别凹后龙宫寺:位于若别凹后,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供奉者多种多样,有龚、陆、杨三仙等。第一个月从13持续到15。从民国到建国初期几经修缮,驻扎在红林大队和绵江林场水运队。之后因年久失修于2005年自然倒塌。
朱富寺:(旧称龙廷寺),位于安知前。长巷的陶阳关,明代叫夏佳,清代叫南区的安子乡。丁友创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赖、黄、、赖体云、胡、赖定西、赖、、邓尚昭、邓迪佐、顾启维、邱、高士元、胡为善、胡彩臣等组成。每年五月,他奉茶,是朱富寺的何苗之神。民国时期为安子乡政府所在地,安知暴动旧址。建国初期,是中共安志乡党委和安志乡政府所在地。
安知鹅公仙紫云寺:位于泽沁乡安知村山窝鹅公仙点。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戊申年),咸丰八年(1858,戊午年),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焚毁。十年后,何方贵族得以重建。它的地基是胡在山上打下的。清同治《瑞金县志》载。民国时期修的。1985后陆续修复。还有龚、陆、杨三仙等各种吃素神菩萨。
西平滴水村观音寺:位于泽沁乡西平村天坑滴水村。建于清初,咸丰十年重修。祭拜者有罗公、、陆、杨三仙等多种。庙会:正月初六至初九,八月初一至十五,1982后修建。宗典证字(赣)F070650045
龙山寺:位于半工社左侧,建于明末清初。有许多种肉神和菩萨,如侯丰朱富,他在农历五月中旬携带水稻幼苗到农田,并在65438年至0969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拆毁它们。
鲜卑寺:位于大田下阳山路口,建于清中叶,供奉者有龚、陆、杨三仙等多种。1969文革期间,资本主义被摧毁。
蓝田菩萨岩翠华寺:位于泽沁乡蓝冲村丘屋5公里处,始建于明朝初年,后建于1982。有龚、陆、杨三仙等各种拜佛,庙会:农历八月初一、十月十五。宗典证字(赣)F07065140
山重庆凤山寺:位于彰武与交界处的天安山上,建于清末,供奉的有龚、陆、杨三仙等多种。1987之后陆续建成。
慈云山寺:位于泽沁乡山冲村陈坑,建于清末,供奉有龚、陆、杨三仙等多种神佛菩萨。1995重建。朱轼宝塔:位于金泽沁乡石水村与安福村交界处(杨梅岗对面),为明代郑德年间朱本建后人所建(1517)。五层六面中空,混凝土结构,塔顶被雷电摧毁。
陈宝塔:位于金泽沁乡石水村与石廓村交界处(下陈屋对面,于风亭上侧),为明代郑德时期陈清福后裔所建(1517)。五层六面中空,下面四层为混凝土,第五层为青砖。塔高11米。
这两座古塔,既是风水塔,又是风景塔,是由上下两坝的“排状”房屋捆绑而成。据说他们可以帮丁赚钱。
新中古塔:塔子洞,位于泽沁乡新中村竹盆屋后面。它创建于清光绪六年,陈海玲50岁(1880)。混凝土结构,由于年久失修,塔顶已经坍塌了一半。
石拱桥:位于泽沁乡安志村、西平村门前。7个来自连续的村庄。5公里。该桥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670),桥长十尺,宽一尺,高二尺,中间有三个石拱和两个桥墩。两端都有护岸,全部由200多公斤的石头砌成,像三条横跨安枝河的“飞虹”。宏伟。这座桥是瑞金东南部的古建筑之一。它是从县城到长汀楼子坝的重要桥梁。这座桥连同寺庙建筑。和周围的草坪。它是历代政府驻扎的地方,是国共两党争斗的地方,是当地人民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活动的中心。近二十年来,石拱桥年久失修,被洪水冲毁,交通中断。
安字前石拱桥:位于安子千福寺侧,城南十里,是瑞金南部的古建筑之一,也是古代省道的重要桥梁。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新茂(1771),原名“金阙桥”,由魏、邓迪佐等人修建。罗林在北端建造了一座拱门。三工古桥长十尺,宽一尺三尺,高二尺四尺,两端有长坡护岸。有条不紊的记录着,诗词散文都有记录。1927年9月7日,贺龙、叶挺率南昌八一起义部队路过此桥。1930年4月3日,邓西平率部发动安志农民暴动,在此桥树立了全县武装斗争的第一面旗帜。1937年,国民党的维和部队在桥头修筑了坚固的堡垒,增加了桥身的压力。1958年《桥头序》和诗文题词被“破四旧”破坏。上世纪70年代,绵江林场水路运输木材撞码头。1987由于年久失修,1987和2009两次被洪水冲下,至今未修复。
楚米什:位于泽沁乡兰冲村秋乌村民小组5公里处,距相继的几个村约25公里,靠近江西、福建两省边界。这块石头是天然的石头,呈不规则的长方形,里面有一条裂缝。根据历史传说,在那之后,每天会有半斤大米出来,就像普通的大米一样,可以让一个从纸槽里过来挑纸的搬运工吃很久。后来,一个贪心的和尚发现了,就用凿子凿石头缝隙,希望能有更多的米。裂缝被切开后,一米也没出来。这个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它说明了一个哲理:“人不能贪”。这块石头有没有米只是传说,但这块奇怪的石头至今确实存在,并不是造假。据笔者实地测量,石长4。1米,宽4米,厚1米。6米,3米高。6米,而且石头很硬。
石镇石:位于泽沁乡布泉村石镇坑村群房对面的山脚下。距离相邻村庄15km。这块石头是天然的石头,长方形的石条中间有一个凹的形状。它自然生长在山脚下,水通过石坑流入农田灌溉2米,至今仍起作用。自古以来,它使这片土地免受干旱和洪水的影响,从未使用竹管或树槽来引水。这个村子用这种天然石头,取名石镇坑。
洛溪石拱桥:位于泽沁乡洛溪段与秋岙段交界处,南北走向,横跨洛溪河。是瑞金南部的古建筑之一,古代当地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全乡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桥梁。辛四岁(1341)人殷树清,始建于元朝至正元年,先建桥,后由知县郑仪建三墩。明嘉靖年间,省祭李赤(字洛溪)集资重修。这座桥长三英尺六英尺,宽一英尺两英尺,高一英尺两英尺。这两个洞是用凿过的石头、混凝土和沙子做成的。石桥两边都有护栏。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大水、云龙、洛溪二桥于四月十八日建成。李铎,定茂(1667)县人,明朝隆庆元年,在马道上建石墩。辛未年(1571年)杨胜森捐款重建。后面的木桥被破坏了。到了明朝,杨胜森、赖和刘师傅修了一个四尺高的码头,还盖了一个房子盖在上面。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为县令潜江,经清桥协劝恢复。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码头坍塌,县令陈让(官,衡山背人)劝说清桥社集资重修。雍正年间,李长胜首次捐银三十两。说服刘基美重建石梁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常胜、美人死后,的儿子颜叉捐银一百两,而刘基美的儿子也在同一天死了,而这个督学也就完成了。清咸丰十年(1860)六月十三日至十九日,雷雨冰雹相伴,县内多处南山崩塌,冲毁田地、房屋,洛溪大桥、各乡上下湖堰坍塌,多处石拱桥受损。民国三十八年(1949)六月洛溪大桥被洪水冲毁,良田被淹,拱桥变成了平桥。6月7-8日,1952,连续暴雨再次冲毁洛溪大桥后,木材由绵江林场运输,桥墩影响筏道,于是拆除中间桥墩,两端用长杉树搭建平桥,铺上厚厚的沙石层供人通行。1979新罗溪大桥在旧桥下游30米处改建。
下洛溪桥:即洛口桥,位于泽沁乡福田段与木岭岗交界处,南北向跨越洛溪河下游。是古代瑞金云龙桥-蓝坡坳-石洲湾-福建桂龙山省际古道(石碣路)必经的主要桥梁。在老独木桥上,学生杨的母亲谢捐建了三个桥墩,并在上面架上了木梁。清顺治四年,定海(1647)山河泛滥,县令陈让(知州之官,衡山后主)将石墩抬高四尺,放在上面。有时桥上的居民罗世威、王威廉、彭文国和曾美良也来帮忙干活。清康熙四十五年,徐兵(1706)被淹而崩。次年(1707),陈让之子由祁(横山背知县)等人捐资重修石桥,石桥由凿石、混凝土、碎石组成,桥面两侧修筑护栏。5月1933日,5月17日,毛泽东主席赴舞阳举行“春耕生产运动”授旗大会时,代表团一行路过此桥。1968、2004年用钢筋混凝土就地修复,现已通车。
上罗溪大桥:位于下湖北下300米处,今南华电站入口处。它建于清朝初期。民国四年(1915毛毅年),毁于特大洪水。1959,铺木桥,1984,建水泥平桥。有两个洞的桥墩现在可以让车辆通行了。
上三坝桥:位于泽沁乡石水河第三坝的绵江上,大坝下到尚湖。清康熙十九年(1754)获朱本建朝廷支持,跨地三亩以上,其子姓等。,设摆渡会准备修缮,多次被洪水冲走,聚集朝廷捐款。60年代大石背水泵建成后,
回龙桥:位于长巷陶阳爱安子前,公路通往福建。老木桥是木头做的,但是每年破了景观就被冲走了。清康熙五十六年,丁酉老(公元1717)。、杨次金、杨等人捐资修建了一座石桥。铺屋顶瓦大约要花1000美元。于风亭:位于福祥李思,金泽沁乡石水村三坝对面的山沟上。明郑德十二年,丁丑由朱本建(1517)修建,丁卯由朱廷宣、朱邦杰等人于清乾隆十二年重修。清咸丰八年(1858),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将军石达开路过,驻扎在雨亭。落后到会昌和新丰。1933 5月18日,毛泽东主席一行赴舞阳举行“春耕生产运动”授旗大会,路过此亭。
新中亭:位于李思,一个漂浮的乡镇,在泽沁乡新中村的低处。该县居民赖慈展捐赠了5英尺多来建造这个亭子。清乾隆年间,新中村陈第一个联合朱、赖、秋、刘、李等人捐资修馆。因地处新中关,故名新中亭。300多年来,它倒塌过几次,附近的人也多次捐款重建。1972年,石水至新中、丰田高速公路修建时,茶亭被拆除,后由绵江林场在此修建朱穆检查站。
赖婆坳亭(古称竹泉庵茶亭):位于尖岭山下福祥乡李思,公路通往会昌县城。它位于今天泽沁乡五龙村的石水村道山麓,是附近的人们自愿捐款修建的。清朝乾隆年间,先建茶亭者的功勋被镌刻如下:杨、赖炳春、商、邹一山、钟应社、、杨次金、杨继穗、杨道南、廖丑子、郭依群、商、赖训山、张等共同建茶亭,置田二十余亩。每年都看茶亭。几百年来,老茶亭修过几次,每次都是附近群众自愿修的。5月1933、17日,毛泽东主席一行前往舞阳举行“春耕生产运动”授旗大会,路过此亭。瑞巴公路1968在此开通,老茶亭被拆。
南坑亭:南坑岬位于福祥李思,今泽沁乡光辉村南坑岬。清乾隆年间,刘家为寨主,李、杨、陈、胡、邓等捐资建亭,因位于南坑海角,故名南坑亭。由于年久失修,1958把四栋老楼打坏了,没修就塌了。1973修建南坑东路,旧茶亭通过其所在位置被拆除。2007年5月,由李德全、王、黄、李等人牵头,30余人捐资在原址一侧重建茶亭,以水泥红砖砌成,四周水泥漆成桔黄色供行人通行,名曰“安康亭”。
凌霄馆:位于关外五里,城南,竹园岭省际古道上。今日,泽沁乡安志村路岬,胡翔镇水晶岭夏达路岬(石碣路)上坡。清道光十四年(1834),知县梁家主张捐资劝人建茶亭。因其位于凌霄风景区,鹏图塔对面的笔架上,故名“凌霄亭”。内部有序记录、艺术记录和功勋牌列表。亭北墙上有两扇龙眼般的圆窗,可直视清代瑞金县衙门,视为吉祥。由于年久失修,建国初期就倒塌了。1995年,安志原乡长罗主张先捐,30余人捐款在原址重建。
桃源阁:位于五里五仙岬与柴沟岬之间,关外,城南,泽沁乡西平村,胡翔镇水晶岭下关坑尾山。清末民初,当地人捐资修建茶亭。因此,这条路直接通往陶阳海角,它位于陶阳山口竹园岭的后面,因此得名“桃园亭”。建于凌霄亭之后,又称新茶亭。1987年7月,、顾志敏、曾荣、谢存贤、曾照明、邓等20余人捐款重修桃园亭。亭子里有一座功德碑,周围是水泥画的橘子,供行人使用。
陶阳亭:位于泽沁乡陶阳亭中段下岭坑路边(左边可去山冲木温坑,右边可去长汀荣坑)。清中叶,当地人捐资建茶亭。因此,该亭建在陶阳海角,故名陶阳亭。1960自然崩了。
观音阁:位于泽沁乡陶阳洞与福建交界的江西观音洞内,建于明代中后期,由当地民众捐赠。因位于观音洞,故名观音阁。1960自然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