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应用模式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是最基础的学校,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往往是基础教育战线的主力军。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中国大部分中小学都有很好的硬件设备,尤其是电脑和网络设备。因此,提出基于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应用模式具有普遍意义。

人类长期以来一直将纸张作为承载和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在现代,广播、电视、录音设备、录像设备等纷纷有了自己的教学应用模式。作为知识传播的媒介,这些媒介因其单向性特征而被称为线性媒介。

在现代,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作为传播知识的新媒体,不仅可以同时传播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还可以实时、非实时地与用户进行非线性的互动,带来了知识传播方式的一场革命。这项技术也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教育模式,带来教育模式的巨大变革。

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应用模式是在可以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条件下进行的。

一、所需设备和资源

1.装备

学校应该至少有一个多媒体教室,至少有一台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条件较好的学校使用多媒体投影设备向学生展示来自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然而,在中国的大多数农村学校,一些多媒体教室使用电视向学生展示来自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为小学配置了以下硬件设备条件,是典型的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应用模式。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硬件设备和资源。

室外接收天线通过功分器连接卫星接收机和计算机;卫星接收到的信息中的IP信息由接收卡接收并解码,然后通过控制面板显示在监视器或电视上。有投影仪的教室可以通过投影显示在大屏幕上。卫星接收的电视信号由数字卫星接收机接收并解码,在控制面板的指令下由相应的电视或投影显示;DVD播放器通过控制面板显示在电脑或大屏幕上。从图11-1可以看出,在多媒体教室中,“中控台”是控制所有信号的中枢。

图11-1可上网的多媒体教室

2.资源

远程教育卫星资源可分为四类:电视节目、语音广播节目、IP数据广播节目和VBI数据广播节目。

(1)电视和语音节目这是我国开展远程教育最早采用的节目形式。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利用这种节目资源类型,向全国各级电大发送教学资源信息,为祖国建设培养大批人才。在我国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80年代,电视节目和语音节目是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发送的唯一节目形式,这两种节目形式也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因为广播电视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VBI数据广播节目电视VBI数据节目也被称为VBI数据节目或VBI节目。

20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增加了网络数据节目和电视VBI数据节目。

人们将计算机中各种格式的图形数据插入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使这些数据可以和正常的电视节目一起播出,接收到的信号由用户端直接发送到电视机,还原为常规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种播出形式。同时,也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直接发送到具有VBI信号解码功能的计算机(内置VBI数据接收卡)中,获得VBI图形数据。

(3)卫星IP数据资源90年代后期,随着数字压缩算法的不断完善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P数据广播应运而生。IP数据广播形式的出现和卫星IP数据广播的诸多优点,带来了卫星远程教育的巨大发展。

卫星IP数据广播是将远程教育资源的数据通过UDP协议封装到卫星上,每个数据包都有自己对应的PID码(PID码是英文Packet Identifier的简称,这里指的是数据包标识符)。卫星转发器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信息转发给地面接收端。接收机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卫星IP数据接收卡和相应接收软件的多媒体计算机来接收和下载卫星IP数据广播节目。

远程教育卫星资源的节目内容包括中小学基础教育节目资源和高等教育课件节目,如图11-2所示。

图11-2中国农村远程教育卫星IP资源

二、教学应用模式——导师制教学

1.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方法主要是用教师的口述来呈现知识,阐明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操作简单,应用广泛。除了历史原因,讲座式教学的流行还在于以讲座为基础的知识传授方式的高效性和经济性。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日益明显。这里我们引入“导学教学”的概念,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指导性教学是指综合运用讲解、示范、演练、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手段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2.指导性教学资源应用模式(图11-3)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的表现力作为引入新课程的工具。多媒体技术使知识内容能够以单一形式或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达,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图像等,从而使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在直观生动感知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联想的线索。

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知识组织工具,适合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与传统知识组织的线性特征相比,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的非线性网络信息结构,通过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联想),使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从虚幻的间接过渡到真正的直接链接。

多媒体技术不仅是模拟的,而且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过去不能直接展示的东西,而且是交互式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摆脱传统的被动注入式教学模式,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为学习者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可以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对知识的获取,甚至创造新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同行、专家等读者合作,发表作品,进行交流。

多媒体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总结工具。众所周知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包括计算机化测试和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多媒体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虚拟的环境,可以作为学生应用知识的工具。虚拟教学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社会、虚拟图书馆等。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感觉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虚拟技术对于研究高风险的知识和技能(如爆炸性化学品的开发)、宏观宇宙(如星系的构成)和微观世界(如DNA分子的复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11-3多媒体资源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模式图

三、教学案例设计的教学模式

1.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来说,在设计教案之前,教师应该分析学习者的特点。主要从学习者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两个方面。

(1)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特征,二是初始能力。

①一般特征。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征,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成熟度、智力、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历、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等。虽然它们与具体的学科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影响着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组织。

②初始能力。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学科内容时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以及对这些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态度。态度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一个人对特定对象的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技能是掌握和使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初始能力分析的内容包括:①预备技能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新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新学习的基础。(2)目标技能分析,即调查学生对目标技能的掌握情况,是从事新的学习前的目标技能分析。(3)学习态度分析,比如学生对自己要学的东西是否感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有偏见和误解,是否畏难情绪。

(2)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学习风格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勒姆(harbert Salem)在1954中提出的。学习风格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教学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学习风格的定义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学习风格本质的解释基本一致,即学习风格是一种具有个体特征的持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倾向,都强调学生喜欢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风格或倾向在学习风格中的核心地位;都强调学习风格是稳定的,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大家都认为学习风格有个体差异和独特性。

2.信息化教案设计建议

标题_ _ _ _ _ _ _ _ _ _

一.主题领域

介绍本教学计划适用的学科领域。如果教案涉及的科目超过四门,建议不要超过四门。

二、适用等级

介绍一下这个教案适用的学生的年级,建议不要跨度太大。

三。教学/学习内容概述

在这里简单概述一下学习内容,如果涉及角色扮演,也要在这里设置情境。

四。学习目标/学习成果

首先写一两句话,概述学生将通过这项研究获得或学到什么。然后清楚地描述学习者的行为,最后的结果可以是:

学到了一系列知识;

回答了一系列问题;

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概括了被创造事物的特点;

阐述了自己的立场并加以说明;

进行了创造性的工作;

……

动词 (verb的缩写)学习过程

介绍学员完成任务应该遵循的步骤。这部分是教案的关键。务必简明清晰地使用这些步骤。你也可以在这里给学生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整理收集到的信息,或者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建议可以采取由复选框组成的调查问卷的形式,其中的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引起对要考虑的事情的注意。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在这里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1)步骤1

(2)步骤2

(3)……

不及物动词所需的材料和资源

用这一节介绍学习者可以用来完成任务的资料或参考网站(建议在每个网站的末尾写一句话,简要介绍通过那个网站可以获得的信息)。

七、评价方法或工具

创建量表、自我评估表或其他评估工具,以便学生知道如何评估它们。

四。摘要

1.重视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接入互联网,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了解课程的要求,认真研究教材。除了明确教学知识和能力目标外,还要制定情感、策略、文化等相关目标,找出重点和难点。只有教材本身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才能充分发挥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老师对教材理解的越深,资源的利用就越有效。可以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用好软硬件资源的前提和必要基础。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要准确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已经学了哪些知识,是如何掌握的;在引入新知识之前应该增加哪些知识;有没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比如转班的特殊教育学生等。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思想状况、智力发展水平、学习习惯等。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和障碍,从而为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在课前对大量多媒体资源进行深入浏览和选择,确定资源的课堂应用模式。无论是视频、音频、动画、课件,还是智力游戏,都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要设计哪些资源以播放为主,哪些资源要让学生同步参与,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在了解课程要求、分析学生特点、选择媒体资源后,就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确定适当的教学活动形式,写好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为上好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灵活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

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共同思考,形成互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既要适当讲解和强化教学要点,又要保证学生在充分体验、消化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这些知识,还要兼顾实践、作业、评价等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注重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积极适应新课程。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探索和应用知识。恰当地选择和应用教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或指导学生自己选择或制作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有一些挑战性或开放性的课堂或课后作业,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鼓励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对方。还要重视知识的复习和拓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特别是对有学习余力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3.认真听课,课后做总结。

一般来说,上课的过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进行你所设计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而是根据你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你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师要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仔细观察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理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既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要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具体的知识环节上给予指导。教师要宏观把握教与学的进度,兼顾整体和个体;微观控制媒体的灵活运用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同时,要根据备课时设计的评价方式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评价方式。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尤其是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