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有多复杂?为什么贵妃的地位最尴尬?

经常看古装历史剧的观众,对皇太后、皇后等称谓应该不会陌生。皇族向来等级森严,就连后宫也不例外。后宫里不仅有皇帝的妃子,还有一套权力体系,而太后和皇后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佼佼者。

目前最流行的古装剧题材应该是清宫剧,大量清宫剧的诞生也让很多人对清宫后宫的等级制度产生了兴趣。事实上,清代后宫的发展有几个阶段。清朝还只是晋朝晚期的时候,努尔哈赤就有很多福分。但此时他们只是游牧民族,没有建立封建制度,所以后宫制度无从谈起。

直到清军入关,清朝正式建立,后宫制度才随着清朝向封建制度的转变而逐渐确立。在清朝的后宫制度下,后宫的女性分为若干等级,地位由低到高依次为:长公主、贵族、妃子、皇妃、皇妃、皇后、太后。

清朝没有民间选嫔妃的方式。如果你想成为宫中的妃子,你必须有八旗血统,显赫的家世和良好的名声。至于长相,那是次要的。所以清朝后宫的女人并不都是美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长相非常普通,但由于其杰出的家庭背景或才能,他们仍然受到皇帝的青睐。

皇后和太后的地位更复杂。皇太后是皇帝的母亲,名义上高于皇后,皇后是皇帝的妻子。古代强调孝道,即使是皇帝也要孝敬母亲。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皇太后是高于皇后的。皇后是后宫的主宰,但皇太后往往能凭借与皇帝的关系决定皇后人选。

而且慈禧太后其实也分两种,皇帝的第一个母亲慈禧太后和母亲圣母。在宫中,地位比亲情更重要,所以太后的地位高于处女太后。

在众多级别的后宫中,皇妃的身份是最特殊也是最尴尬的。贵妃的地位很微妙。她比贵妃更受尊敬,但她不是皇后。皇妃黄的地位有点类似于“代皇后”。她可以作为女王的权威,领导第六宫。

大多数情况下,清朝贵妃只有在皇后去世或被废黜后才会被追封,不出意外的话,她就是下一任皇后。比如小昭仁皇后死后,康熙就立童贵妃为贵妃。童贵妃掌管后宫八年。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康熙立她为皇后。

贵妃和皇后一般不会同时存在,否则容易导致皇后和贵妃的矛盾,后宫陷入混乱。当然,这并不是牢不可破的。比如顺治皇帝在皇后还活着的时候就让董鄂博做了贵妃。

历代皇帝都很能接受贵妃的存在。贵妃不是真正的皇后,出身也不一定要很高贵,只要皇帝想封就行。皇后的家族大多非常显赫,对皇权的干涉是巨大的。所以每当皇后去世,皇帝总会找一个贤惠贤惠的后宫女子,让她做贵妃,但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任命她为皇后。比如童贵妃,直到去世才成为皇后。

当然,有时候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皇后死后,总会有很多人盯着这个位置,尤其是那些为皇帝生过孩子,出身显赫的女人。在复杂的权力体系中,皇帝有时不得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