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正面人物还是负面人物?

长期以来,中国历史学界和社会上有一个普遍的结论,即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些历史学家,比如台湾省著名的所谓历史学家柏杨先生,在他的《白话译镜》一书中也是这样评价武则天的。这真的让作者很困惑。

这些年来,很多人随意歪曲历史,对武曌大加赞赏,夸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继承贞观开明元朝,作为世界强国管理一代王朝”。

武则天真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后吗?事实上,武则天并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公开称帝的女性。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女人不是武则天。首先,我们来看看历史文献的真实记载: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前三十七年,唐朝周目(辖区相当于今天浙江桐庐、建德、淳安)还有一个叫陈硕珍的女子,自称文嘉皇帝。永辉四年(公元653年),女子陈硕珍,以讹传讹,背叛其妹夫张,出兵,自称文嘉皇帝,以叔父殷为仆。半夜,尹姝和帅忠攻打桐庐,并陷入其中。朔方敲钟烧香,引二千兵攻下周目、于谦,攻下亳州(今属安徽)。”“十一月,,方合兵一处,夺得硕珍,,斩之,其余党平。”(《子·同治·唐十五世》)

——这是中国第一个公开称帝的女子,但她坚持了很短的时间,就被唐军镇压,成了胜败,在历史上影响不大。武则天执政时间长,历史影响大,但她用了一个阴谋篡夺了李姓王超的天下。她不过是一只趴在巨人头上的虱子,用和别人后代的“性交易”来偷拍周朝国家的一幕,再加上狡猾和残忍。有什么好夸的?只有流氓才会善待武则天,互相欣赏。

在一些个别文章中,笔者还看到了另一种说法:中国历史上有三位皇后:即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位,陈硕珍和武则天,还有“公元528年的元姑娘,北魏的武泰”。事实上,这个所谓的袁姑娘由称帝,不到一天,就改圣旨,让临洮王元宝惠的长子袁昭继承皇位。所以,我觉得袁小姐不应该算在女王的数量里。

参见:白杨版《紫同治剑》,第36集,第79页:

“正月初七,帝(九肃宗,孝明帝)徐苑的妃子潘瑾(小嫔第四品)生了个女儿,谎称生了个儿子。正月初八,大赦改名五台(孝昌四年前,时任五台元年)。”

第85页:“由于害怕灾难,阎正和许歌与胡太后密谋毒死皇帝徐苑。因此,2月25日,徐苑突然去世(年仅19岁)。2月26日,胡皇后宣布皇女继位,大赦天下。然后写道:“潘崇华(潘金)生来就是皇亲女儿,不是太子。临洮王元宝辉长子元昭是高祖(第七帝袁弘)的后代(元宝辉是袁弘的孙子),应该继承大一统。“二月二十七日,元昭登极(第十帝),三岁。胡太后意欲长期独揽政权,正因元昭年纪太小,才教他继承。”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孝明帝徐苑正月初七生下Hiuke之女后,其母胡太后一直谎称自己生了一个儿子。2月26日,宣布出生不到两个月的袁姑娘假扮太子继承皇位,随后下诏,临洮三岁长子袁昭继位。所以笔者认为,元姑娘不应该作为一代皇后载入史册,更何况她还是一个懵懂的婴儿,自始至终都没有以女帝的身份出现过。

在历史的研究中,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那就是历史上只有公开称帝,然后改朝换代的,才被称为一个皇帝的朝代,而不管这个皇帝实际上是否掌权,执政时间是否长久;至于皇朝的最高统治者,没有公开自称皇帝,时代也没有改变,不记载为皇朝的朝代。

比如西汉开国皇帝的妻子吕后,在汉高祖刘邦死后实际控制了汉朝,但她并没有改名为皇帝,所以不能算作一代皇后;在历史上,像这样的女性最高帝国统治者还有很多。比如人们比较熟悉的慈禧太后叶何娜,她没有改名,不能算作一代皇后。虽然光绪皇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没有实权,连自己的生存和健康都不能保证,但从历史定位上来说,还是算一代皇帝。

皇帝在位时间的长短并不是王朝历史走向的一个因素。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的皇帝执政时间都很短,少则两三年,多则最短不到一年,但历史上记载的都是朝代。所以文佳帝陈硕珍虽然称帝不到一年,但还是一代女帝。

武则天治理皇朝、建设国家也很差,从来没有像有些人吹捧的那样“把一代王朝治理成世界强国。”

唐朝的伟大和繁荣主要归功于一代明太宗李世民的贡献和继承。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公开自称皇帝的女性出现在唐朝,绝非偶然。这与唐代贞观时期社会的开放和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有直接关系。

从唐代遗留下来的文物来看,唐代妇女穿的衣服多为敞开的。赤足低胸的衣服更能表现出唐代女性的优雅和高贵。女性束胸裹脚的陋习,在唐代是绝对看不到的。一般认为,女子缠足最早始于公元969年至975年南唐李煜统治时期。甚至有人称武则天为皇帝,吹嘘这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完全是替别人打工,胡说八道。人类历史上的另一个极端情况是,威胁、压迫、限制女性的社会越是严峻,就越是反动、保守、落后、野蛮。例如阿富汗的塔利班宗教极端主义政权。

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历史,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体恤民情,删减繁文缛节,安居乐业”,让百姓“各有事业”。他从“国以民为本”的思想出发,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采取了“以农为本”、“不抢农时”、“与民同息”、“轻税”等政策。

在用人方面,采取“为官选人”和“任人唯贤”的做法。“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倾听可接受的意见。唐太宗为了能充分调教,下令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流在中书省值班,随时召见,及时商议重要事宜。他本人并不武断。他把国家重要的军政大事和五类以上官员的任免交给宰相会议,充分听取所有人的意见,集思广益,任命最合适的人选。对于一般政务,他要求负责起草圣旨的中书省和负责审核圣旨的门下省都要各负其责。

李世民非常重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重视“法治”,避免“人治”。李世民即位后,戊己、方等人修订了《武德法》,并在贞观十一年主持制定了《贞观法》。长孙等人在上面做了笔记,这就是唐律,成为封建社会最成功的法典。与此同时,大量法令、表格和公式被汇编和删除,作为法律的补充。* * *“律五百,刑名二十,比隋律少九十二,比移民少七十一。断烦除烟者,不能胜之。”另外订购了1590件。“吾亦自武德起删其条,决存七百条,甚为颁布。”(《子唐X》)

此外,他在军事、外交、民族关系,尤其是文化建设方面也有不少建树。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李世民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极权主义、皇帝说话算数的惯例,自动限制皇权,规定诏令、命令必须由宰相等主管大臣会签才能生效,防止皇帝心情不好或有片面、错误的观点时,施政有失偏颇;同时,加强法治,避免人治。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帝王统治时期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年间三省之间的职权划分初步体现了现代政治特征——三权分立原则。

“凡军务,书舍人各持所见,杂署名目,谓之五花判官事。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反驳。从一开始就肯定旧制度,所以很少失败。”(《子同治汤集安集九》)

中书省发布命令,厦门省审核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政令的形成,首先是宰相们在中书省政事厅召开会议,然后将决议上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圣旨发布前,必须报省政府审核。省政府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会签。李世民规定,它自己的诏令必须由省级政府会签才能生效。没有会签的诏书,不能依法颁布。只有门下省“会签”后的圣旨,才能成为正式的国家政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与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非常相似。兴起于西方17世纪的分权理论,早在1000年前就被李世民运用到中国的政治制度中,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

例如,有一次,李世民命令18岁以下但身体健康的男子参军。魏徵拒绝副署圣旨,李世民解释说:“这是一个逃避兵役的汉奸,故意少报年龄。”魏徵回答说:“陛下经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求人民不要欺骗;但是你先失去了你的正直。陛下不以诚待人,先疑人诈。”李世民的反应很深刻。

想当然,马上收回。

李世民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也是一个伟大的女人,他的妻子,长孙皇后(公元601-636)。皇后长孙从小爱读书,精通管理。十三岁时,她嫁给了李世民。唐朝初期,她被追封为秦公主。当与太子李的嫌隙加深时,她一心侍奉唐高祖,对后宫嫔妃殷勤顺从,争取她们对的同情,消除她们对秦王的误解;她对秦手下的将士也很好,她周围的将士都为之感动。李世民到达极点后,她被封为女王。

长孙皇后生性节俭朴素,所用之物都以够用为限,从不奢侈。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义,所以经常要和她商量国家大事。但女王的长孙从不随意谈论国事,干涉国事。然而,当唐太宗李世民心情不好或有什么想法时,她却能适时地开导和劝诫他。女王的孙子,他们的亲戚,从来没有。

允许她利用女王的地位谋取私利。长孙不愧为好皇后,伟大的女人。

一个社会的道德不仅取决于上层建筑的健康和公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个社会中女性的道德。如果社会上的女性普遍懒惰贪婪荒淫无耻,嘴尖脸皮厚,不敬贫爱富,唯唯诺诺,野蛮残暴,这个社会的道德只会越来越差!

此外,妇女在培养和教育下一代,即在培养和教育婴幼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女性人格低下,品德败坏,如何给孩子打好思想人格基础?怎样才能培养出善良正直的人性?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皇帝和他的皇后,他们崇高的人格和辉煌的历史功绩,让现代的丑人如此畏惧。在他们的光辉下,这些丑陋的人更是卑鄙无耻,肮脏龌龊。

唐太宗死后,唐高宗李治身体虚弱,无能,妻管严。后来她身体不好,英年早逝,这就使得成为皇后的武则天为把持朝政,屠杀异己,篡位创造了条件。从大量史书记载的史实来看,武则天在唐高宗李治在世时,对丈夫李治“训练”得最多的是:她要做一个守信用、守信用的“正派皇帝”,而不是规劝李治继承唐太宗礼贤下士的进步传统,依法治国,勤政之风。

说白了,她登上皇位的“诀窍”是阴险、狡诈、狠毒、残忍。为了自己的私利,她会不惜动用任何一只手,毁掉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包括自己的儿女和其他亲人。极端利己主义和异常凶残是所有专制暴君相同的人格特征。用其所谓的“伟大”来掩盖人格的丑陋和残酷。

我们来看看武则天建立了哪些“功绩”。她在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大工程建设中毫无建树;(她为自己和她的男宠建了几座寺庙和大厅。);在社会道德文化的建设中,她只起破坏作用;在帝国政府的法制建设中,她不仅毫无建树,还打破了唐太宗时期许多良好的法制。

破碎;在与邻国的关系上,她没有发展和进步。相反,周边国家对她的折磨和对国家事务的控制极为不满,几乎要入侵了。

武则天最大的“政绩”就是在中国大规模建立间谍网和告密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利用间谍网秘密监视、迫害民众和官员的人,可能是武则天皇后。唐高宗死前,武则天用各种收买手段安插私人心腹,设置个人耳目,密谋夺权。唐高宗死后的第三年(公元686年),”

太后命铸铜像:东宫说‘燕恩’,献贡求官进者投之;南越‘谏’,说政事得失者必投之;西方说‘平反’,有冤屈的人会投其所好;诺斯说:“宣彤”,那些谈论天体灾难和军用飞机秘密计划的人投了赞成票。王母娘娘想知道人间所有的事,于是铸造了沉默铜供世人玩。它的器* * *是一个房间,里面有四个隔断,上面有不同的孔口,这样从外面看得见,从外面看不到。”(见《资治通鉴》卷203)。

在这里,“青铜棺材”是用来鼓励告密、陷害、控制和迫害人民的间谍工具。于是,社会道德沦丧,邪恶盛行:“太后反叛徐敬业,怀疑天下人都想为自己谋取更多,长期致力于国事,又不内行,知道宗室大臣们的怨恨和不满,想以武力惩罚他们。那是一个满是告密者的门,也有告密者,我问不出来。全部给驿马换五种食物,让易继续。虽然要召集农民和柴火人,但他们担心的是招待所。如果他们说了或者说了他们想说的话,他们不会被解雇,那些不真实的人也不会被询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起来,大家都屏住了呼吸。”(见《资治通鉴》卷203)

在这一点上,武则天可以算是间谍统治的鼻祖,明朝东西厂的间谍网只能是她的弟子和孙辈。就连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的领袖希特勒也难以匹敌。

武则天继承了封建专制王朝的一切罪恶,在使用特务维护其专制统治方面走得更远。试想,连亲人、孩子、朋友、同事、邻居都可能成为政治迫害的“告密者”或“告密者”,就像十年文革时期一样。

武则天另一个最大的“政绩”就是任用酷吏,任意诬陷,刑讯逼供,残酷镇压,迫害她想消灭的人。一方面,如果她不是鼻祖,至少也是巅峰时期的反派。

可能有人会说:“武则天在用人上也可以提拔人才。”她起用了狄、张謇等清廉的人才。".其实,一个专制王朝的皇帝,就像她/他的人格一样,在治国和用人上都有两面性。任命所谓的“忠臣”和奸臣是一个专制皇帝维持自己统治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只不过“好皇帝”任命更多的忠臣,“坏皇帝”任命更多的奸臣。忠臣与奸臣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武则天任命的忠臣,几乎都是关心唐朝,总想恢复唐朝的官员。由此可见,唐太宗和李世民创立的贞观之治,在各级官员和百姓心中是多么的崇高和不可磨灭。武则天对宰相魏的迫害和谴责,确实充分展示了她对待忠臣贤士的真实态度。同样,武则天对奸臣、酷吏和男宠的偏袒、纵容、包庇和利用,充分表明了她对这些人的真实态度。

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作者认为武则天应该是大有作为的。作为女王,她的特殊地位完全可以让王位继承规则发生大的、革命性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规定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在我们的儿女中选择最优秀的,平等对待王子和公主,平等对待男女。她自己能当女王,为什么她女儿不能当女王?如果她当时这样做了,那她就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改变,也一定会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武曌仍然没能跳出“只有男人才能继承王位”的原始窠臼,竭尽全力在儿子和侄子之间选择王位继承人。

这个愚蠢的女人用上帝给她的所有礼物来锻炼她的自私、邪恶、狡诈和残忍。她所谓的“挑战封建礼教”该从何说起?

在根本政策上,武则天抛弃了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政治政策和法治原则,这些政策和原则给唐朝带来了巨变和繁荣,也使封建王朝回到了极权主义的旧轨道,这是武则天最大罪恶的根源,也是唐朝的最终灭亡。将来,人们会在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写下:狡猾残忍的专制皇后,破坏唐朝启蒙、进步、法治和长治久安的罪魁祸首,中国历史上永远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