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错误几次取得了统治地位。

三次

1.1927 11至1928四月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

2.1930年6月至9月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3.1931 1至1935 1遵义会议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宗派主义。

补充:北伐后期,以陈独秀(被斯大林误导)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中国* * *生产党的领导机关中占统治地位。表现为放弃党的领导,而不是放手发动工农去斗争,使党无法组织起强大的斗争。抗日战争初期,犯过“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王明,在“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以退让求团结”思想的指导下,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把抗日领导权交给了蒋介石,严重影响了江南新四军的发展。右倾和“左”倾都是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都具有主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分离的特征。虽然他们从两个不同的极端出发,但他们的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所以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政治斗争中,马克思主义者既反对“左”,也反对右。

党内的“左”和“右”的问题,是对党的政治路线的认识问题。在任何历史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和任务都不是任意的,也不是永恒的。人们对政治形势和政治任务的认识水平不同,所以对政治路线的认识也是参差不齐的。再加上政治形势千变万化,人们的认识有时超前于政治形势,有时落后于政治形势,于是就有了带有一定倾向性的政治思想或言行。“左”和“右”正是这种政治路线方向的倾向性问题。也就是说,“左”和“右”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政治路线确定前后,具有落后或主导政局倾向的政治理念或政治言行。再者,任何落后保守的政治理念或言行都是“左”的,任何先进激进的政治理念或言行都是右的。比如,目前我们党的政治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坚持改革开放。在这个基本路线方向上,如果一味强调改革开放,而忽视四项基本原则,那就是右倾;如果一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搞改革开放,这就是“左”的偏向。正如邓小平所说:“来自‘左’的干扰更多的是来自习惯势力。旧的都习惯了,想改也不容易。右干涉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全盘西化,包括照搬西方民主。”(《邓小平选集》第3卷)。

陈独秀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从一个曾经的帅书生,成为北大教授、文科学长,再到“五四时期的总司令”,再到中国* * *产党的创始人,甚至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曾几何时,星辰变,陈独秀在苏联的错误指导下发展右倾机会主义,最后贫病交加,死于异国他乡。

从建党开始,陈独秀就决定落后于俄国的中国必须用俄国革命的方式进行革命,即* * *产党先帮助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取得二月革命的成功,再联合工农实现自己的十月革命。他在公开场合发表多篇文章,解释中国革命之所以走两步,是因为“中国的工业不够发达,不能使阶级壮大和明显分裂,所以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个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时期才成熟”。

但是陈独秀一直认为中国的无产阶级很幼稚,资产阶级也很幼稚。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远远大于资产阶级。由于两个阶级联合进行民族革命,无产阶级的力量最终必将大于资产阶级。国民革命成功后,自然会是“十月革命”,“资产阶级决不会坚持本阶级所特有的经济制度。”正因为如此,他一直认为* * *产党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争取和组织无产阶级,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在民主革命成功的时候,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社会革命。* * *生产国际转而突出国民革命,与陈独秀原来的观点明显不同。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 * *生产党内形成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1923年,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以后,才能发动第二次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1926 65438+2月,在汉口中央特别会议上,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支配党中央的右倾投降主义,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导致了大革命在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时的灾难性失败。

主观上,在大革命时期,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把中国革命的实践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客观地说,* * *生产国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其错误的指导也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重要原因。至此,陈独秀离开了他努力了六年的中央。因此,他被控“右倾投降”。季诺维耶夫在陈独秀辞职后担任* * *国际总裁的布哈林,几天后在公开场合发表文章,点名批评“陈独秀,一个最有机会主义倾向的领袖”。几天后,《真理报》又进一步给陈独秀扣上“右派”、“投降路线”的帽子,说他是“中国* * *产党最突出、最正宗的机会主义代表”,是实行“机会主义投降路线”的“右派领袖”,说他提出退出国民党是“把革命领导权全部交给资产阶级”,“正在进行中”。毫无疑问,当年对俄国人的这种批评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