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记叙文见证
记叙文可以说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文章,也是最早的文体。记叙文似乎人人都会写,但真的容易吗?我们很遗憾地发现,很多同学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
第一,故事老套。要写老师,下雨天必须点着灯批改作业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大雪载着我们去看病;写朋友总是一开始好,然后误会,最后好起来。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个现代社会。不要让80年代的流行统治我们21世纪的思想。别人嚼过的馒头都变得索然无味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后来的模仿者往往陷入“向东方学习”的嫌疑。
第二,人物太刻板。汉语是一种伟大而美丽的语言,汉语词汇中有无数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可惜我们大部分学生写人的时候,都写得很完美,缺乏真实的感情。母亲永远是善良的,父亲永远是严厉的,老师永远是关爱的,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完整的。
第三,写作能力有待提高。(1)缺少对人物的描写,使他们显得干瘪。(2)叙事过于平淡,没有情感,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作品没有办法感动别人。(3)表达过于单调,只有平淡的叙述,如同白开水,平淡无味。
总结这些问题,要对症下药。现在我们的写作一般都是课堂作文,讲究即兴创作。要写好作文,需要课外努力,这是我们应该迈出的第一步。
第一步:课外功夫。
同学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写得好的同学更喜欢阅读,或者说有摘抄的好习惯。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很有道理。我们会觉得生活很平淡,没什么可写的,这是不对的。生活并不平淡,即使平淡,也有很多细微的事情让你震惊,让你的心情波动。我们认为生活平淡只是因为缺乏观察和理解。更多的时候,即使我们身边有什么让你感动的事,我们也往往因为缺乏记录的习惯而让好的素材擦肩而过;另外,除了生活的真实,我们还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获得灵感,看看别人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可以作为参考;你也可以把别人描述的人物作为一个人物模板,和身边的其他人产生联想,哪怕你把一个看完印象深刻的人物作为你的写作对象。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虚构的真相并不比真实的真相差。一句话:1。用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2.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小灵感,任何一个感动你,震撼你的瞬间;3.从阅读中模仿人物刻画,从阅读中汲取素材。
第二步:确定中心。
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学生一般都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来写,所以选择谁不会是问题。会成为问题的是如何描述这个人。显然,按照我们的老方法来写是不可能的。写人通常是为了表现突出人物的一些性格特征,再往深里说,也许是赞美或批评这个人,表达对这个人的怀念;又或许,通过这个人物的描写,可以从一个小的角度反映社会背景,比如孔乙己。因此,我们在写人物叙事时可以建立以下几个中心:1,单纯表达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2.表扬或批评这个人的品质特点;3.通过回忆“我”与这个人的交往来表达“我”对他的记忆;4.通过对一个具体人物的描写,可以展现这个社会中一群具有相同特征的人,反映一个社会背景。
一般来说,我们选择前三个中心,第四个中心如果能写出来就很出彩了,但是主题大,很难把握。
第三步,确定几个人和几件事。
作家的叙事可分为单人叙事、双人叙事和群体叙事。写单个人可以是“写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是“写一个人很多事”。写一个群体就像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其实就是写一个群体的* * *性质。我们不提倡每个人都写一个群体。其他模式各有优缺点,也各有需要注意的要点。
(1)一人一物?这种叙事通过一个相对完整的事物来表现一个人,需要具体生动的事物。所以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事件,选择最能打动我们,最能打动我们的事情,要求这个事件表现这个人物最典型的特点,或者说这个人的几个特点在这个事件中慢慢呈现出来。就好像我们拍照的时候,镜头慢慢推进,人物在叙述的过程中逐渐丰满起来。
(2)初中一人记叙文要求的字数是600字,所以写一人多事是有限度的,一般是两三件事。如果超过四五件事,那么这样的文章就没意思了,因为要写的东西太多了,只能匆匆而过。这样的文章需要适当的细节,段落可以互相补充。写很多东西通常从多个角度代表一个人的不同特点;当然也不排除用几个相互关联的东西来写一个人典型性格的某一方面。
(3)两个人的文章通常是为了反映两个人之间的某种友谊或者人物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在写这样的文章之前,我们要明确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和主次地位,认识到两个人物应该互相衬托,互相影响。
我们谈到这一步是因为只有确定了写多少人,怎么写,知道重点应该是什么,才能在真正开始写的时候有所准备。请参考下一章,等你正式开始写作的时候我们再谈如何开始。
最后一部分讲了写作前应该准备的步骤,包括材料的准备,中心的确定,人和事的确定。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主要谈论四个步骤:审查问题,准备问题,选择材料和结构化。完成这四个步骤就相当于构建了本文的整体框架。本文将告诉你如何做好这四个步骤。
第四步:审题。
审题是个老话题了,但我们还是在这里强调一下,因为很多同学还是不厌其烦地犯一些无关紧要的错误。关键在于我们同学能力不足,没有正确的审题方法。正确审题要做到三点:1,看题目要求写人还是写事。如果是要求写人物的文章,叙述的重点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如果是关于事物的文章,人只是主角,主要是通过整个完整的事件来突出主题。
2.看题目的限定范围。在题目中,可能已经局限于谁来写,何时何地写。比如《我的辅导员》定义必须用第一人称;有的要求在材料中写自己身边的人;有的材料要求写一个人在学校和家里的不同表现;有的题目是“爸爸变了”,要求你写出爸爸以前和现在的不同面貌。
3.看看题目有没有问题。所谓标题,是指标题中的关键词。比如一篇文章叫《我最喜欢的人》,标题是《喜欢》。你不能用太多的笔墨来描述我有多崇拜这个人。喜欢和崇拜是不同的情感。《奶奶的微笑》的标题就在于微笑。
第五步:提出一个话题。
一般来说,明确要求作者给出题目的叙述,大多是命题或半命题。当然也有你拟题的可能。标题是文章的窗口。好的标题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何写好记叙文标题?
1.通常我们以作者为题,让人一看就知道你在写某个人。在题目中,还可以加上一些修饰语,写出这个人的主要特点,比如“可爱的爸爸”;或者把我对一个人的感受写成难忘的他,这里“我”基本不讨论人物。
2.如果你想在文章中强调你对这个人的主观感受,可以在标题中表达,用“我最尊重……”和“一个让我感动的人”。
3.如果你想在文章中强调一个人的变化过程,可以写“他变了”,“张小宝的新故事”,“浪子回头金不换”。
4.如果强调两人的关系和交流,可以写“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最好的朋友”、“难忘的友谊”。
从人物角度的作文题形式多样,除了常见的直言风格,也有具象风格,比如我身边的雷锋;说话:“老师,听我说——”;赞叹:“他不错”;语句,比如我最了解他。这里我们只是说了一些传统的题型写法,为了避免学生单纯求新求异,最后以题害文。创新题目是个大题目。请继续关注我们的桥雪。com。
第六步:选择材料。
在最后一部分,我们提到了学生在选择材料时的常见问题。可以说选材是写记叙文的一道坎,很多同学都在这里摔了一跤。我们说选材创新不能只是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当然也要注意,选材创新不等于描写社会的阴暗面。总的来说,我们的文章应该是正面的。阅卷的老师很讨厌那些又大又空又不切实际的材料,比如写爸爸在雪地里骑车带我去医院。这样的事情在21世纪几乎不可能发生,打车也变得非常方便。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材料呢?
1,写生活小细节。写父母其实是最容易的。每天生活在一起,关注生活细节,可以找到无穷无尽的素材。爸爸每天在家等你学习做夜宵,或者为你改掉一个习惯。妈妈有时很唠叨,但她就像你的姐姐一样。看似不经意的东西,其实蕴含着爸爸妈妈的爱。不管是写谁,都可以考虑从一些生活小细节入手,然后展开来描述。
2.写人要体现时代新特征。要写一个人很有钱,乐于助人,请去掉旧的那套数字。你要明白,时代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人新事物出现。和年轻时相比,你身边的人在各方面有没有随着时代而改变?比如竞争意识变强后,人有什么变化?
3.写特定时期或特定地点的人物。特殊时期的人往往表现出特殊的状况,比如非典。你身边的人是怎么表现的?在不同的社交场所,人们一般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家里和办公室里的父亲看起来一定很不一样。
第七步:结构如何为一篇文章构建一个好的框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怎么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开头、正文、结尾应该写什么。《孙子兵法》说:“战局只是太奇而正义,其意也太奇而正义,所以不能战胜贫穷。”奇正相生,像无尽的循环,修行可以穷。“作文结构是很深的东西,也是多变的。我们叙述者的叙述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1。介绍:人物外貌描写+指出主题。2.准备:不同角度的选择。3.揭露主题:详述一件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内涵的事。
4.指向:紧扣主题或讨论或表达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奠定了叙事的基本结构。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会谈到如何写人才能使文章生动。
我们在上两篇文章中已经建立了写人叙事的基本框架。同学们一定急于知道如何写,如何充实和丰富文章的内容,如何把一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如何写出人物的外貌和性格,如何表现一个人物的具体特点。在本文中,我们将逐一揭示这些技巧。
人物是写记叙文的重点,写记叙文的目的是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如何写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如何让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感人肺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动作,不同的思想和性格,所以写人的第一宝是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等。
第一,通过人物画像来写人。
人物肖像主要是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外貌、服装、姿势、表情等。人像描述可以写静态人物,也可以写动态人物。
描述外貌有几个技巧:1,素描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的爱恨情仇;4.一个人的几张肖像;人像描写要注意两点:第一,人像描写不是说把一个人从眼睛写到鼻子,从鼻子写到嘴巴,从嘴巴写到耳朵,从耳朵写到头发,从脸写到身材。通常我们只是选择这个人外表最有特色的部分进行特写,比如写眼睛。鲁迅说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像的关键。他在《祝福》中写了14次林嫂的眼神,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了当时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变化。我们不是说写眼睛,而是说鲁迅用了“画”这个字来强调人的外貌最有特征的部分的特写。通常,描写人的外貌是为了表现人的性格。鲁迅把祥林嫂写成“画眼”,也写了祥林嫂的“白发”(表现她的悲惨命运);写闰土,一边写眼睛,一边把重点放在闰土的手:“那只手不是我记忆中那只又红又圆的手,而是又粗又笨又裂,像松树皮。”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2.人像描述不要公式化,不要整容。一般来说,“人如其貌”。但是,一个人的内心和外表并不总是一致的,美丽的外表不一定是美丽的灵魂。通常,外貌和性格的对比能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比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是瘸腿的,面目丑陋,刀伤累累。《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英俊,但冷酷无情。
第二,通过语言写人。
1.通过人们的语言来写他们。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育、经历、性格,让人读来仿佛听到了它的声音,遇见了它的人。
鲁迅先生指出:“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从其言谈中看到人。“也就是说,从对人物语言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鲜明特征。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育等特点。比如《孔乙己》里的孔乙己,永远都是“跟他一样”。文章中用来描述一个农民所说的话的词语一般都很简单。如果写得很优雅,那显然是脱离了生活实际。
第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尽量反映人物的特点。孔乙己说的话处处显示出他的酸味。
第三,通过行动写人。
人物的动作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有特色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人们所做的是他们思想和性格的表达。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为了塑造宋武的性格,施耐庵安排了一出《景阳冈武松打虎》,全是宋武如何“打”的,从动作上描述了宋武的足智多谋和武功。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意其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就是作者不仅要写人物在做什么,还要写他是怎么做的。所谓典型性,就是作者要写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第四,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把内心的喜、怒、哀、乐、爱、向往、抑郁、痛苦、怨恨、恐慌、嫉妒等等全部展现出来。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有内心独白、回忆与联想、梦境幻觉等。
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适合心理活动。写心理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写在特定的环境下,只有特定的人才会有的心理活动。记得《卖炭翁》里有一句话“穷人穿衣服,愁炭,愿天冷。”在寒冷的冬天,即使卖炭人瘦了,为了卖炭,他也只能希望天气更冷。
第二,要力求写出人物微妙的情感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比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尼罗芙娜找到了刺探时的动摇、恐惧、内心冲突的瞬间,直到坚定、冷静。
第五,通过人的活动环境来写人。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物性格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一个好的环境,对于表现一个人物的性格是极其有用的。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茅盾也认为“人物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运动,就必须在作品中写环境。作品中对环境的描写,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与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息息相关。”所以人的记叙文往往需要描写环境。
学生们都知道环境描述分为两类:
(1)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的活动的自然景物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是:(1)通过写景物来烘托人物的情绪;(2)写出景点的季节和地点;(3)描写景物,表达物体之间的关系;(4)写场景表现人物性格。?描写景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景物特征的描写。
2.选个好角度写风景。
3.布景写作应该渗透人物的感情。要有意识地把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周围的景物中,把作者的感情直接渗透到所写的景物中去。
4.可以用对比法写风景。如《祝福》开头和结尾的风景氛围,将祥林嫂的悲剧与音乐场景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5.自然景物可以隐喻一定的社会环境,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2)社会环境:狭义的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活动的场所、背景和氛围;广义上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总和。
对社会环境的描写要注意以下几点:1,它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我们所处的时代往往会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很多典型的世纪新人、新人,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2、必须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鲁迅写《祝福》时,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鲁镇的风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描述了几种角色描述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方法,我们作品中的人物就会从干涩逐渐丰富到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