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历是什么?
农历又叫夏历、阴历、旧历、中历、农历。由于使用了“夏征”,旧社会常称之为李霞,1970后,“李霞”改名为“农历”。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均一年是十二个月;闰年是十三个月。一个月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其平均历月等于满月。
发展简史
从主枝古时代到清末阳历的启用,历史上多次修订,中国历史上产生了102多种历法,对中国的文化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比如官历(照片)、夏历、商历(阴历)、周历、西汉的太初历、三通历、隋朝的皇帝历、唐代的大衍历等等。有些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但在医疗保健、医学、思想学术、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古人观察天象的运动规律,古代采用干支时代。据明代历史学家万明英介绍,这是他根据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明确记载,确定干支为帝家时发明的,在其著作《三戒会》中有详细记载。树干和树枝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的出现,这种历法是用来用数字计算年龄的。
先秦时期,各地都有自己的历法。秦代和汉初使用秦历,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为“后九月”。汉武帝元年,闰月放在一年中不含气的月份作为上一个月的闰月。中国的历法从汉武帝开始发生了大转折,全国统一的历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技术。
汉武帝指示、、罗等人商议创制《汉历》,汉武帝用七年时间完成。当年5月,年号改为太初(即太初元年),这套《汉历》颁布实施。后人把这种历法称为“太初历”,后来刘欣写了“三历”。这两种历法的重要特点是纪年一体。一年中的整数天是365天,不再是以前日历中的366天。
用“加法”代替以前的“减法”来调整时差。年龄周期的开始是相当固定的,闰月可以通过数学计算确定。
民国成立时采用公历,公历和民国历都采用,废除了中国的传统历法。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继续使用西历标记年份。但保留了我国的传统历法——夏历,并于2017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农历编制与颁布》。
1970后,“夏历”改名为“农历”。现行农历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推算,是官方年鉴《中国天文年历》的一部分。
扩展数据:
随处使用
其他东亚地区的阴阳合历大多源于或受中国历法影响,如藏历、和合历、朝鲜半岛历、越南历等。目前由于时区的差异,大中华区(UTC+8)、韩国(UTC+9)、越南(UTC+7)使用的农历版本并不一致,所以各国的农历日期也不完全相同(比如2012中国闰4月,韩国闰3月,端午节也相差一天)。
不按照国家时间标准调整某些软件会导致错误。
中国人民* *和紫金山天文台作为国际上农历计算的主要发行单位,牵头制定了名为GB/T 33661-2017《农历编制与发行》的中国人民* * *和国家标准。
规定了许多基本历法概念的定义和算法规则,在现代科学和天文技术的基础上规定了农历的计算和制定,如以冬季至日为第一个节气(而不是立春),以冬季至日的月份为次月(11月),修正银月,采用国际通用天体模型,精度为1秒;
并且要求公开发布的历法产品必须包含西历与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对比,符合标准规定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精度和表达方式,有效遏制内容错误的农历产品无序发布。
日本农历(和历)最初是由中国历法计算的。从明朝灭亡后的1685,日本历法自行编制(向真历)。直到1873年,日本阴历(天宝历)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西历(公历),并从1910年起停止在官方历法中记录,在旧历中记录。但目前,日本国家天文台每年2月出版的官报《重要事项》仍收录了节气、月亮等自行计算农历的数据。
日本目前只有中秋节等少数节日按农历庆祝,其他原本在农历日期庆祝的节日,大部分都提前一个月左右在西历的同一天庆祝(如日本的端午节在西历5月5日庆祝)。
绝大多数海外华人会使用与大中华区相同的农历,但南半球的澳洲、新西兰、新西兰的部分海外华人会出版根据当地时间制作的历法,这些历法也会根据当地季节错开半年的节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