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中国古代的玉玺是哪个朝代丢失的?
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县太爷升官入教时,桌子上有一个巨大的公章。这枚官印是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官职身份和权力而赐予的。而玉玺是皇帝的“官印”,是世界上最大的官印。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他官印都是来源于玉玺。
那么这个“国家法令”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
历史上的玉玺是秦朝以后皇帝传下来的印章。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下令刻制了一枚玉玺,称之为“帝玺”。据史料记载,这枚印章是由陕西蓝田的白玉雕刻而成。方圆有四英寸长,是一条龙鱼和一只凤鸟。玉玺正面镌刻着宰相李斯在篆书中所写的“朕受命于天,长生不老”四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此后,历代皇帝都把圣旨视为权力的重要象征,是统一全国的象征。传国玉玺,不仅成为野心家觊觎的对象,割据君王争夺的对象,也是中央王朝后宫之宝,国之重器。得到印章的人将其解读为自己“受命于天”的标志;一旦玉玺丢失,就被视为王朝“衰竭”的标志。如果哪个皇帝登基时手里没有国旨,就被嘲讽为“白皇帝”。意思是你自己封了皇帝,没有办法证明。他们发出去的没有玉玺印章的信件,自然没有那么有说服力。
据说玉玺是由著名的“何”制成的。这块“和谐玉”是古今罕见的瑰宝。玉玺的传说要从这块玉说起。
相传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里得到一块原石玉,视为稀世之宝,送给楚王李。楚王李不好判断,就请玉工鉴定。恰好这个宝玉属于隐型。楚国的玉工看不到它的宝贝,就说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那是一场灾难,边和。卞和因为欺负国君,左脚被砍断,留下终身残疾。后来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献宝玉。楚武王和玉工们又一次冤枉了卞和。卞和又一次被判欺骗君主罪,连右脚都被砍掉了。楚王即位后,老边贺捧着玉在景山脚下痛哭。楚文王知道后非常惊讶,于是派人去问。卞和道:“我不是在哀叹命运,我是在悲哀我手里的宝玉被世人当作一块普通的石头。总有一天会有人证明我没有说谎。”楚文王让人把汴河的石头剖开,仔细考察后,果然雕出了一件稀世宝玉。因此得名“何石碧”。
和氏璧的曲折命运似乎预示着用它制成的玉玺的命运多舛。秦始皇用它来制作至高无上的玉玺,希望这个皇权的象征在嬴姓子孙手中代代相传,永远护国。没想到,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随着秦朝的迅速灭亡,何世弼创作的玉玺开始了长达79年的颠沛流离,最终销声匿迹,成为一大历史谜团。
公元前206年10年,刘邦率领农民起义军到达咸阳巴,秦王子婴投降,向刘邦献上玉玺。刘邦对玉玺爱护有加,在西汉建立后将其作为新王朝的国玺。刘邦也希望玉玺在刘家代代相传,称之为“汉传国玺”或“汉传国宝”。玉玺珍藏在长乐宫。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如果他想换王位,他需要一个法令来证明他的合法性。当时,玉玺是由他的姑姑,汉的皇太后王掌管。王对刘家的感情比王家更深,但他不会交出玉玺。最后,王莽命令他的弟弟,安阳的侯汪顺,强迫老太太交出玉玺。王顺留下狠话,说玉玺不交就得交。王本来对王莽等人很有好感,现在却觉得被自己虚伪的侄子骗了,边哭边骂,把玉玺往地上一扔。王顺急忙拿起玉玺,可惜玉玺还是破的,不完整。后来王莽等人虽然用黄金补了缺角,但玉玺还是留下了破绽。
王莽新政权垮台时,玉玺就在王莽身上。乱军夺下玉玺,呈给绿林起义军的创始人刘璇。刘璇后来被赤眉军打败,玉玺曾经是赤眉军扶持的小皇帝刘彭子的玉玺。刘彭子后来失败,投降建立东汉刘秀。国玺又变成了汉朝的国玺,从刘秀开始就在东汉的皇帝手中流传。东汉洛阳的朝廷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国家的玉玺,生怕出了什么差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当何进、袁绍等。当太监们被武装起来准备杀死十名正式侍从时,他们夹着韩绍帝匆忙逃走了,而且已经来不及拿走玉玺了。血腥镇压被平定后,我查看了宫中的一些宝物,发现玉玺不见了!十几年后,十八路军阀讨伐董卓,洛阳再次引来流血之祸。董卓兵败西逃,放火烧了洛阳朝廷。第一个闯入洛阳的孙坚灭火时,在洛阳城南的甄宫井里打捞出一具宫女的尸体。国玺赫然挂在宫女孙坚的颈下,视之为吉祥之兆,将国玺据为己有。没想到,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了教主袁绍。袁绍也想过玉玺,所以演了很多戏。有人说,袁绍当即扣留了汉光武帝刘秀的“标准像”。玉玺有没有留在他手里?孙坚妻子逼孙坚交出玉玺;《三国演义》说孙坚带着圣旨回长沙,被袁绍一伙刘表截住,死在路上。后来,玉玺落入袁术手中。反正袁绍和袁术最后都是打着汉朝的旗号被曹操打败,玉玺又回到了汉献帝手里。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给自己禅位,建立曹魏。法令自然延期,成为曹魏皇权的象征。曹丕在百合花上镀金,派人在于的肩膀上刻上“伟大的魏守汉的官字。西晋统一三国,玉玺归金。西晋末年,中国北方陷入所谓的“五乱中国”时代,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通过玉玺开始了最激烈的颠沛流离。
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玉玺被西晋灭亡的前赵匈奴部刘聪夺得。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灭前赵,得玉玺。它还在百合上镀金,并在右侧刻上“命运的石头家族”,意思是做皇帝是命运的安排。后赵大将冉闵,杀了史鉴自立,建立了魏冉,后来拥有了玉玺。乱世,所有野心家都需要往脸上贴金,希望证明自己权力的合法性,同时贬低和打击对手。据说魏冉有玉玺,北方的鲜卑人心理不平衡。81公元352年,鲜卑族慕容淼为了获得玉玺,南下攻打魏。三月,冉闵战败,被俘,五月被杀。魏冉都城邺城被北方鲜卑军围困。魏冉将军蒋干等人协助太子冉植封城拒守。当时邺城闹饥荒,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后赵时期的宫女都被饥民吃光了。为了解决困局,蒋干只能一方面向鲜卑人投降,另一方面派人向东晋的谢商求援。蒋干的如意算盘是,希望把鲜卑军和东晋军都吸引过来,让他们互相竞争。谢商等人也不是傻子。战前,谢商派戴氏占头。东晋没有恢复北方家园的野心。相反,它更重视魏冉颁布的法令。对于以天下正统自居的东晋来说,它是证明自己合法性的重要工具。戴氏接到蒋干的求救信息后,派使者到邺城讨价还价,说东晋可以出兵相助,但要拿玉玺做抵押。蒋干犹豫了,不愿意用玉玺换援军。戴氏见蒋干还在犹豫,过了几天,就亲自率领一百多名精兵进邺城帮忙防守,并进一步欺骗蒋干说:“皇上听说玉玺到了我手里,这才相信蒋干是真心求援,出兵救他。”蒋干相信了戴氏的话,把圣旨交给了他。戴氏一拿到玉玺,就命何荣送到房头,然后派遣胡斌部带着300名精骑连夜护送玉玺到东晋都城建康,献给晋。传国玉玺再次成为金朝统领天下的象征。两个月后,邺城遭到鲜卑人的攻击。魏冉灭亡了,但是鲜卑人并没有达到得到玉玺,做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的目的。他们的沮丧和失望可想而知。慕容淼干脆谎称自己获得了玉玺,当上了皇帝。看来鲜卑人为了证明玉玺在自己手里,还信誓旦旦地要换元玺。
现阶段,称王称霸的人很多,但政令只有一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多有权有势的人自己刻印章。比如东晋南逃后,刻了玉玺。此外还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玺,姚琴刻的玉玺等等。他们在制作私印方面的“创意”受到了后世众多造反派、盗贼、英雄的欢迎和模仿。
据说玉玺留在建康,与东晋、南宋、南齐、南梁代代相传。到了南梁,建康发生了侯景之乱。侯景在寿阳造反,最后攻占了首都,得到了玉玺。侯景很快被杀,叛乱被平定。而侯景任命的助理、平原太守赵思贤趁乱,带着敕令逃往广陵。一个叫郭的人抢走了的玉玺。郭把玉玺赠给北齐的御使,御使再赠给北齐。玉玺当时归高所有,他是从黄河中下游分离出来的。后来,陈楠取代了南梁,但没有国家法令。我该怎么办?很简单。自己雕刻玉玺。于是封印越来越多,每个割据政权都声称掌握在自己手里,是真命天子。公元577年建德六年正月,北周皇帝宇文雍灭亡北齐。传玉玺入北周。四年后,外戚隋文帝废北周景帝,建立隋朝。郭川于成为隋朝的国宝,隋朝改称于为“任命印”,所谓隋天命天成。公元589年,陈朝灭亡,隋朝统一全国。那些私刻的玉玺都被隋朝没收了。
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玉玺牢牢掌握在皇室手中,被命名为国宝。没有传说。唐末朱温篡位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玉玺又一次遭遇了乱世和厄运。朱温建立的后梁掌握了玉玺,仅仅几年后就被后唐取代。公元937年65438+10月11日,石敬瑭和后唐河东契丹军向洛阳进军。晚唐末年,李从科皇帝抱着国家的玉玺登上宣武楼自焚。玉玺的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