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传奇》简介

看史书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有近3000年的历史。在这一历史篇章中,不仅有朝代的兴亡和农耕经济的发展,还有中国早期的众多商人。那么,在以农业文明为主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商人是如何产生的呢?

商人的起源与商朝有直接关系。商朝的人很会做生意。商朝被周消灭后,商朝遗民,尤其是贵族,惯于养尊处优,不会种地,也没有什么本事。那么这时候他们能靠什么养活自己呢?他们继承了祖先的传统,以经商为生。无论是商朝建立之前还是灭亡之后,商部落的人都非常善于经商,所以日积月累专门经商的人就被称为商人。原来商人这个词指的是商部落或者商朝的人,就像后来的汉人叫汉人,唐人叫唐人,意思是一样的。但由于商部落的人很会做生意,商人就成了商人的代名词。

所以,无论是商人,还是商品,还是商业,这些词都是和商部落,商朝直接相关的。这些词语的演变及其背后的历史兴衰,在《史记》中都有记载。事实上,《史记》不仅记录了中国早期的商业发展,也记录了早期工商业者的许多故事。那么,在这些故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理解?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李姣教授将带你走进商业的历史长河,追根溯源,为你讲述一个关于商人传奇的精彩故事,商人诞生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部专门为商人写的传记《货殖传》,而在《货殖传》中,司马迁提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历史上有名的姜子牙。我们知道姜子牙协助周文王建立了周朝,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那么,姜子牙是如何出现在司马迁专门为工商业者撰写的传记中的呢?姜子牙和工商业有什么关系?他著名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反映了怎样的商业智慧?

事实上,“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体现了姜子牙的人生智慧,知道人才的价值,能够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明智的君主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我们怎么知道一个人是不是一个明智的国王呢?这个需要测试和检验。于是姜子牙跑到渭河去钓鱼。其实一方面他在打一个很吸引眼球的广告。另一方面也是抄底的机会。这种讨价还价不是指多要3.5美元,而是在考验这个周文王是否真的明白人才的价值,是否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买家,是否值得把自己卖给他。

所以就这样,姜子牙在做小商贩的时候,虽然经营业绩不是很理想,但是多年的经商生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所以才会想出奇招来吸引周文王的注意。那么,辅佐周文王之后,他是如何将自己的商业智慧运用到治国上的呢?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李姣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商人的传说》。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管鲍的友谊,指的是朋友之间的友谊和友谊。这个成语让两个人名垂青史,一个是管仲,一个是包。说起这两个人,管仲的名气远远大于包的。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但奇怪的是,正是因为包,这个被人们所忽视的人,管仲的名字才被载入史册。其实这两个人本来就是生意人,正是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他们闹出了一段佳话。那么包在经营包友谊的过程中做了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商人要注重利润,要赚钱。但在包与管仲的合作中,管仲往往是越取越多,而包却总是向管仲让步。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商人的目的是为了获利,但在鲍身上,他却一再“获利”。那么包是一个怎样的商人呢?他为什么要“利”管仲?

作为商人,包是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从他与管仲的交往中可以看出,实际上他把自己的资本押在了管仲身上。他看人很有眼光,认为管仲能成大事。后来,事实证明,管仲成了一个著名的人物。不仅如此,李姣老师还认为管鲍和他的妻子成功地将商人的独特智慧运用到政治中,并使他们后来声名大噪。发生了什么事?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李姣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商人传奇》系列中包书的知人论世。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儒教”往往会让人想起“穷则己,勿施于人”的话题,而“商”则会引出“无奸不商,无奸不奸”等贬义词。儒家和商业无论如何也融合不到一起。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成功做到了这一点。他是第一代孔子子贡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子贡作为儒家的弟子,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正宗的儒商。那么自贡做了什么生意呢?他和其他商人有什么不同?

子贡作为一个商人,大概在历史方面更有学问。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子贡是一个大商人,但在商业之外,他学习非常刻苦,为人谦虚。那么孔子对这样的学生是什么态度呢?

子贡早在投靠孔子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商人了。他出身贫寒,通过经商发了财。作为孔子的弟子,子贡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因此子贡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儒商的始祖。那么这样的商人和其他商人有什么不同呢?子贡获得了孔子学说的真谛和儒家思想的精髓。他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孔子门下“言”科的高材生。《论语》中,子贡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问答最多。所以在这次外交中,子贡真的是尽可能轻松地举起了砝码,仅仅几句话就为鲁化解了危机。那么自贡胜利的秘诀在哪里呢?这和他的商人经历有什么关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商人传奇》系列中子贡救鲁的故事。越王鞠坚拼尽全力打败吴王夫差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打败吴国的战争中,有一个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越国著名的政治家。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著名的政治家。正是在他的帮助下,越王鞠广大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实现了做富国强兵霸主的梦想。越国最后的胜利,据说和一本奇书有关。

可以说,在整个吴越战争中,范蠡的贡献最大。然而,成功之后,范蠡最终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财富,离开了越南,选择去其他地方做生意。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如此巨大的决定?也是这本精彩的书——《计然的策略》。那么,范蠡为什么选择弃官从商呢?这个计然战略对范蠡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范蠡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时,一个做大官的机会落在了他的面前。一个国家邀请他当首相,但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范蠡无动于衷。更奇怪的是,每次范蠡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他都会把赚到的钱再分配一次。

那么,范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的实践和计然的战术有什么关系?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李姣教授将带您走进商业的历史长河,追根溯源,为您精彩讲述商人的传奇,致富之书。经过多年的努力,范蠡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的儿子却在一次事故中被绳之以法,生死未卜。消息传来,全家人都很难过。另一方面,范蠡对于救他的儿子犹豫不决。最后,在家人的要求下,范蠡勉强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大儿子用钱去救二儿子,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对大儿子的营救直接导致了对二儿子的死刑。更令人惊讶的是,当他儿子的死讯传来时,范蠡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反应。在救儿子的整个过程中,范蠡的行为让我们迷惑不解。他一方面不在乎儿子,但还是找到了办法。另一方面,他没有尽全力,最终导致了儿子的死亡。

那么,为什么范蠡在救儿子的问题上有如此矛盾的心态呢?当他的儿子被杀时,范蠡为什么如此无情?这件事背后隐藏着什么故事?事实上,这件事反映了范蠡对教育孩子的态度。在治国和经商上,范蠡有别人赶不上的能力,在培养继承人上,范蠡也有过人之处。那么,范蠡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以及他的教育思想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李姣教授将带你走进商海历史长河,追根溯源,为你讲述一个关于《商人传奇》第六集陶铸教子的精彩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位伟大的商人,名叫白圭,他不仅通过商业经营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而且还总结了自己的商业实践,形成了一套商业理论。与此同时,白圭还公开收徒,开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商学院”。后世追随他理论的商人,都在生意上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么,白圭的商业理论是什么?

个人觉得主要是12字。这12是什么字?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部分,包括八个字,我们可以称之为“八字秘笈”,还有四个字,我们可以称之为“四字箴言”。所谓“八字秘诀”,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八个字:“人弃我而取我,人取我而予我”。那所谓的“四字箴言”呢?这是白圭提出的“智慧、勇气、仁爱和力量”四个字。那么这四个字是干什么用的呢?这属于在白圭设立商学院教育商人的教学内容。众所周知,孔子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私立大学的校长,所以孔子授课的内容主要在六个方面,即“礼、乐、射、御、文、数”,也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六艺”。于是白圭开办了一所商学院,他的教学内容就是那些四字箴言。白圭自己也说过,如果一个人“缺乏智慧和应变,勇气不足以做决定,仁不能从他身上取,力不能留,虽欲学我之术,绝不会告诉他”。你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能智勇双全,仁者见仁,那么即使他跟随白圭学习,成为一名学生和学徒,也不可能真正理解最根本的企业管理哲学。

白圭的一些理论已经过实践的检验。司马迁说:“白圭有所尝试,可以尝试,善于尝试,但不满足。”也就是说,白圭的布道和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在实践中是成功的,不是在忽悠人。事实上,白圭的理论不仅在他自己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影响了许多工商业者,并在他们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两千多年后,白圭的商业理论对我们今天的商业活动还有什么价值呢?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商人传说》第七集商始祖的故事。秦汉时期,四川有一位冶铁大商卓,他们的辉煌历史就是一段商业传奇。卓家女卓文君,有着更传奇的婚姻。据《史记》记载,天才司马相如的琴声打动了卓文君,两人私奔了。婚后,卓文君甚至在街头卖酒,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但如果我们深入这个爱情传奇,就会发现爱情传奇的背后,其实是有商业营销策略的。原来,司马相如家一贫如洗。司马相如呆在家里,吃了最后一顿饭但没吃下一顿饭,整个沦为一个贫困无业青年。林琼县令王绩是司马相如的好朋友,所以他派人邀请这位司马相如访问林琼。起初,王知府每天都在县政府招待所看望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还算客气。过了一段时间,司马相如竟然装腔作势,经常说自己身体不适,不愿见人,不想见这个知府。王县长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殷勤恭敬。

按道理,司马相如此时还不出名,而且他是在王县长的地盘上。他有什么资格,有什么必要摆架子?而且王县长是地方官员,他有什么必要向司马相如献殷勤?表面上看起来有点离谱,但如果从商业营销的角度去理解,就会有新的发现。那么,我们会发现什么?

原来这两个人是在一起表演钓鱼的把戏。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在为“钓鱼”铺路。「钓鱼」,你钓的是什么「鱼」?他们要“钓”的是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一到,就从县令王那里听说了卓文君的事。他听说卓文君人很漂亮,而且,精通音乐,有艺术修养。现在在家守寡。然后,司马相如立刻爱上了卓文君,一个才貌双全的女人。但他也听说卓文君为人傲慢,难以接近,于是和王县令设计了这样的“钓鱼”情节。那么,司马相如能成功吗?这里面有什么样的商业智慧?刘邦建立汉朝后,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汉朝的国力在汉武帝时期已经很强大了。为了解决边境问题,汉武帝开始大规模抗击匈奴。连年战乱消耗了汉朝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时,有一个名叫卜式的商人,他主动提出将自己的一半财产捐献给国家,不要求任何名利回报。那么,卜式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汉武帝派来调查这个问题的官员得知卜式的情况后,不禁肃然起敬。回去后,他们向汉武帝详细报告。然而,汉武帝听了之后,仍然犹豫不决,于是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当时的宰相公孙红。听了这话后,龚把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反复说这不是人之常情。世界上有谁做好事不求回报?这太荒谬了。这不是表演吧?恐怕这个卜式动机不纯,别有用心。陛下,这样的人我们不能信任,更不能以他为榜样,免得坏了我们大汉的规矩。陛下,不要和这个卜式说话。然后汉武帝还在犹豫。听了龚的讲座后,他更加怀疑了。我认为卜式的这种做法相当可疑。那么,武帝犹豫什么呢?卜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西汉建立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有了一定发展。汉武帝时期,由于连年与匈奴作战,财源入不敷出。汉武帝于是找了一个叫桑弘羊的“理财专家”帮他“理财”,桑弘羊制定了商业政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盐铁官营政策。

盐的官方运作是民卖盐,即政府招募一批制盐者,给他们提供煮盐的铁锅,但严密监控他们的生产过程。盐生产出来后,不能随便卖。必须卖给政府,然后政府再组织销售。铁官营呢?其做法叫做官产官销,即政府在各地设置铁官,从铁矿石的开采冶炼到铁器皿的铸造,再到产品的销售,各个环节都由政府覆盖。那么这种官营盐铁的政策实行后,私人不允许生产和销售盐铁,违反了就要受到刑法的制裁。这个刑法在当时被称为“钛左脚”。“钛金左脚”呢?就是用铁做一个类似袜子的刑具,套在犯人的左脚上。这个刑具很重,有六公斤重,也就是今天的1.5公斤。那么这种“钛左脚”的刑法,据说是要取代以前那种叫剜刑的刑法。所谓剜就是砍掉犯人的脚。现在不剁脚了,穿铁袜子了,应该是文明进步了。但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走路还是工作,或者吃饭还是睡觉,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都穿着这样一双厚重的铁袜子,是什么滋味?那滋味大概比切掉一只脚好不了多少。

那么这个盐铁官营的政策制定出来之后效果如何呢?桑弘羊制定的这个经营策略,历朝历代都在使用。但桑弘羊本人却被后世很多人唾骂。那么,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