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七大艺术书是什么?
《五经七书》是中国古代七部伟大的军事著作。即《孙子兵法》、、司马法、刘韬、简介、魏僚子和李的提问。宋神宗在元丰时,有七种兵书被列为武学。南宋初,宋政府将这七部兵书定为选拔军官的考试内容之一,并规定入武学的学生必读。自宋代以来,《五经七书》成为古代军事著作的主要内容,并一直沿袭到现代。
另一个:
十大军事书籍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伍兹》、《刘韬》、《廖伟子》、《司马法》、《太白静音》、《虎铃经》、《纪效舒心》、《练兵》并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兵书。
《孙子兵法》又名《孙子》、《武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是春秋末期孙武所作,共三卷。孙武,字长庆,齐国人,后归吴。他和吴元一起帮助吴国攻打楚国,树立了以少胜多的榜样。孙子兵法代代相传。第一卷:策划、战斗、密谋攻坚、塑造;卷中:势篇、虚篇、兵争、杂篇、行军篇;卷二:地形学,九地,火攻,效用。共7000多字。作者以唯物主义战争观为基础,强调主观能动性,用辩证法观察和运用战争规律,认识战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劳而饥”成为两千多年来的军事指导思想。被誉为“兵学圣书”、“世界上第一部古代兵书”的《孙子兵法》,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后被翻译成法文、英文、德文、捷克文和俄文。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孙膑所著。孙膑是孙武义的孙子,大约与商鞅和蒙克同时代。图中有4卷98本原书,已失传1000多年。1972山东临沂貘子山西汉墓发现,整理成11000字,30篇。第一部分包括15篇,如擒庞涓、见魏王、问魏王、问陈基、选兵、月战、八阵图、守地、备势、选兵、杀兵、延气、等。下篇包含15篇,包括:十战,十问,微甲,主客分,好人,五五荣,败兵,义,德,败,败,成雄,五度九得,积疏,奇。《孙子兵法》在《孙子兵法》和伍兹的基础上发展了先秦军事思想。如“胜不骄,败不馁”,“动不动就准备”,“胜不骄,败不馁”,对未来的军事家影响很大。
伍兹战国吴起(?——前381年),两卷。吴起是一个爱国的人。他以曾参为师,善于用兵。起初在鲁为官,后去了魏、赵、楚等国,被楚贵族谋杀。吴起可以和士卒同甘共苦,在强兵工作。相传汉初伍兹有48篇,今仅存6篇(18),计3000余字。六章分别是:图国、预敌、治兵、议将、应变、励志。尊礼义,明察秋毫,是他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伍兹》是研究吴起和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刘韬传奇《刘韬》为西周吕望所作,共六卷。姜,字尚,字子牙,籍贯不详,足智多谋,善战。曾助周灭商,封于齐国,为氏,俗称。经考证,确定《六韬》一书是战国时期在其名下编撰的!“道”就是用兵之道,“六道”就是陶文、吴涛、龙涛、虎道、豹道、狗道。《六韬》共六十篇,两万余字。这60篇文章的名称分别是:文人、、国事、文采、明传、六守、卫国、崇贤、授贤、赏罚、军事之道、发起、启蒙、文削、顺启、三疑、王义、论将、选将、立将、指挥权、磨砺军队、阴符等。先秦所有的军事编制、管理、训练、行军、布阵、攻防、作战工具、武器及其军事理论几乎包罗万象。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讨论,有笔记,语言生动,说理充分。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代军事专著。
战国时魏辽子所作,共五卷。廖伟的生活故事是不同的。一说是秦国大臣,魏国(今河南开封)大梁。他游说到秦国,受到秦国政府的重用,所以被称为魏丑。他是魏惠王人,擅长军事战略。《卫燎子》5卷22条:一日官兵谈之,控制之,争权夺利;第二卷:攻击力、防御力、十二墓、军事讨论和一般管理;卷三官、治本、权斗、重刑令、戒严令、分塞令;卷四捆五令,单令,单令,将军令,军令;第五卷士兵教导和命令。共4400多字。前12篇是政见和战争观,后10篇讨论军令和军制。如“自求”的政治观是“前世不可及,来世不能等,求己者也”,战争原则是“惩暴禁非”,作战思想是“审敌而后出兵”,蕴含着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
司马法在春秋时期写了三卷。当尊田为傅时,改姓。《司马法》是齐威王的大臣们编撰的,被称为《司马兵法》。这本书以前有155篇,现在3000字以上的有5篇。这五条分别是:仁、天子之义、决爵、严位、公用。他的文字大体上以道、德、仁、义为基础,儒道结合,阐述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制止战争,并以夏、商、周三为例,任命皇帝指挥军队,在军队内部设立衔级,严肃军纪,善于利用群众。司马法侧重于军事理论。
太白静音的全称是太白静音,是唐代李贽写的。共10卷。全书共分10门,分别是人民战术、杂器、攻器、准备、阵图、祭文、舒洁、药方、杂业、杂体。这本兵书以王昌明为蓝本,国家富强,内外兼修。在军事攻防战的方法上,包含着相当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的因素。
虎铃经典《虎铃经典》为宋代徐东所撰,共20卷,120篇。其内容主要是发挥《孙子兵法》和太白静音的观点。第一期10卷主要讨论实际用兵。
姬晓的新书《纪小舒心》,又名姬晓,是明朝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时所作,共18卷,每卷都有自己的图纸。卷首有“申请”、“培训”、“公调”、“或题”,其中“或题”最为重要。正文分为18篇,如武功、作战命令、战斗命令、士兵命令、法规、比武、营垒、操练、远征、长兵、卡牌、短兵、射击方法、拳经、各种武器、旗帜、岗哨、水兵。这本书注重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是研究明代军事史的必备书籍。
《实用练兵法》是戚继光在甄姬镇练兵时写的。本书共9卷,有6个杂卷。它和纪孝一起被称为《齐书》。
吴京七书
《五经七书》是中国古代七部伟大的军事著作。即《孙子兵法》、、司马法、刘韬、简介、魏僚子和李的提问。宋神宗在元丰时,将这七种兵书列为武学。南宋初,宋政府将这七部兵书定为选拔军官的考试内容之一,并规定入武学的学生必读。自宋代以来,《五经七书》成为古代军事著作的主要内容,并一直沿袭到现代。
孙子兵法见“十大兵书”。
伍兹评出“十大军事书籍”。
见司马法《十大兵书》。
刘涛看“十大军事书籍”。
黄石公的三部传记由黄石公撰写,共三卷。黄石公,也被称为老人,有一个不祥的生活经历。相传张亮刺秦始皇失败后,逃到邳(今江苏睢宁北),在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赠张亮太公兵法1册,声称13年后“冀北古城山下见我,黄石是我。”13年后,张亮跟随汉朝始祖刘邦经过冀北,果然在古城山脚下得到了一块黄色的石头。张亮没有忘记老人的恩情,死后和黄石葬在一起。《孙子兵法》中的“黄石公三观”在后世流传,并传到了黄石公手中。
参见魏辽子《十大军事书籍》。
李问约全称“李问约”,又称“唐李问约”。旧题目是李菁写的。其实出自唐末宋初人之手。全书共三卷,记述了和李靖(冯卫国公)的军事问答98次,65438余字。李的问答很大程度上是以贞观遗风为基础,辅之以一般法典和军事法典,包括作战和训练。攻防原理,阵型变化和兵力指挥等战术,军事教读等方面都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对前人的军事理论也有一些独到的解释,是研究唐代军事思想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