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的一生

冯梦龙生于明末万历二年(1574),卒于1646。他出生的时候,是世界西部的文艺复兴,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有很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比如李贽、顾、黄宗羲。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一大批文人以其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南明唐王隆武二年,即清朝顺治三年,享年73岁。在这一年前后,出现了许多有成就的作家,如凌濛初(1644)、侯同曾、、黄道周、吴、夏、祁彪佳、刘(1645)、阮大龙、王思仁(65438+)。一场带有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中国式文艺复兴,在清兵入侵的铁蹄下夭折了。

冯梦龙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常州(今苏州)。生于1574年(明万历二年),出身名门。他的哥哥(冯梦贵)和哥哥(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誓”。哥哥孟贵是画家,哥哥孟雄是学生,作品流传至今。冯梦龙除了写诗,主要以写历史小说和言情小说为主。他自己的诗集如今已不存在,但幸运的是,由他整理的30部作品代代相传,为中国的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瑰宝。除了广为人知的《三言》之外,还有《新传》、《遂平三魔补传》、《古今女英雄演义》、《广孝赋》、《智囊团》、《古今笔记提要》、《情史》、《莫寒斋传说》等,还有很多解说和历史。

他一生作品如此之多,既与他自身的兴趣和才华有关,也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冯梦龙从小学习刻苦。在童年和青年时期,他和封建社会的许多学者一样,专注于为科举而读经典和历史。他曾在《林箐之约》一书中的《法范》中回忆说:“我幼年受教育,人人问我,四方之密皆疏;经过20年的苦心经营,我学到了更多。”久违的好友王挺说:“上下几千年,21世纪的历史已经翻过来了。”但他的科举之路非常坎坷,屡遭失败,后来在家著书立说。他疯狂地爱上了一个名叫侯惠卿的艺妓,频繁地接触苏州茶馆酒楼的生活,这为他熟悉民间文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他的民歌集《桂枝儿》《山歌》就是在那个时候创作的。

直到崇祯三年(1630),才以57岁的高龄被招为龚升。次年破例,授丹徒。第七年(1634)升任福建寿宁县。四年后我回到了家乡。

在世界局势动荡,清兵南下的时候,他不仅积极宣传反清,出版《中兴微略》一书,而且以七十岁高龄亲自跑反清大业。冯梦龙是一个爱国者。崇祯年任寿宁县令时,陈述了国家衰落的原因。清顺治三年(1646),春悲愤而死,被清兵所杀。

受李卓吾的影响,冯梦龙敢于突破传统观念。他提出:“世俗但知理是情的典范,谁知理是理的维度?”(《情史》卷一《总评》)强调真挚的感情,反对虚伪的伦理道德。

在文学上,他非常重视通俗文学中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巨大启示。他认为通俗文学是“民间气质的声音”,“天地之间自然的文本”,是真情的表达。在《山歌》中,他提出了“借男女真情发展名教假药”的文学主张,表现出突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他非常重视通俗文学的教化功能。在《古今小说序》中,他认为“每天背诵《孝经》、《论语》不一定那么迅捷深刻”,通俗小说可以让“怕的人勇敢,不道德的人忠贞,瘦的人抑郁,顽固的人冒汗”。这些观点是对鄙视通俗文学论调的有力打击。

终其一生,他虽有以天下之志治国,但不愿受封建道德的束缚。他对敢于鼓吹混乱、误导世人、诬告人民的李卓吾的崇拜,他与妓女的厮混,他对俚语小说的喜爱,都被新儒家认为是不道德、放荡、不可容忍的。于是,他不得不长期沉入下层社会,或努力工作以维持生计,或作为书商的编辑来养家糊口。

从出版的角度来看,冯梦龙编的这些书有一个* * *的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实用性。他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作品在当时是很有新闻价值的;他解释儒家经典的教材受到研究科举的学者的欢迎。他的仿作,小说,小说,剧本,民谣,给普通人的段子都有更大的读者群,给书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使得冯梦龙的编辑工作具有了现代市场经济下出版业的某些特征。在《智库》这本书里,这些特点也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