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区的由来
越秀区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秦朝统一中国后,设立南海郡。郡守任骁选了白云山与珠江之间的一个地区(在今越秀区)为县令,番禺城建于公元前214年(番禺城遗址在越秀区)。此后,海洋发生了变化,珠江两岸南移,内湖消失,河流淤塞,冲积平原不断增加。番禺城在此后的各个历史朝代都在不断扩张,如汉代的西扩城,宋代的多次扩城(朱子城、东、西翼城河燕翅城),明初的三城墙过秀山,清代临江建新城。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广州城市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在越秀区进行的。正是由于上述地理和历史原因,越秀区具有以下特点:
自秦在此设南海郡,西汉南越王赵佗建南越国宫,南汉皇帝刘称广瀛宫。历代东吴设广州,唐代设岭南路,宋代设广南东路,元代设中书省,明清设广东省。相应的军事和行政中心都在越秀区。民国时期,孙中山当大总统的时候,总统府就在越秀山南麓(孙中山纪念馆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以及广州市委、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均设在越秀区。
三国时期,俞凡凡讲学,魏晋南北朝大量海外僧人来华,都是在光孝寺译经讲经。自唐代以来,广州成为省内学者求学深造的地方。至今,越秀区仍保留着南海书院、越秀书院、粤华书院、颖园书院、西湖书院、庐江书院等众多古代地学宫殿、书院、学校的遗迹,成为广州历史文化以及中外文化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