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简介(简单)

“哈密瓜”是康熙皇帝的一句名言。康熙三十七年(1698),清廷派军事院校阆中布尔萨为哈密制作锦旗。哈密我回到伊本杜拉国王受到热情接待,多次品尝哈密瓜。布尔萨伊称赞哈密瓜脆甜,风味独特,建议艾本德拉把哈密瓜做成贡品献给朝廷。康熙皇帝和大臣们品尝了这种甜如蜜、酥如梨、香味浓郁的“圣物”,都赞不绝口,却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康熙皇帝问了他的大臣,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第一次入朝时,埃布杜拉国王跪下答道:这是哈密臣民的贡品,是专门给皇帝、皇后等大臣表示心意的。康熙皇帝听了这话后想,这么好的瓜,应该有个响亮好听的名字。它不仅作为哈密生产,而且作为哈密贡献。为什么不直接叫“哈密瓜”呢?康熙说完话,众大臣都高兴得跳了起来,一起欢呼。从此,哈密瓜名扬天下。

民国二十八年(1939),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到新疆工作,途经哈密,住在一家招待所(即尧乐博楼)。他在回忆录《新疆的风暴》中写道:我看见阿三(茅盾之子)拿着一个橄榄球似的东西上楼来,那东西绿中带黄,布满灰色的网状。德志(茅盾夫人)借刀。切开一看,是绿色的果肉,有两寸厚。“哎哟!”德志哭道:“不过是个瓜!”阿三抓起一块,咬了一口,叫道:“好吃,像生梨。”果不其然,这哈密瓜脆如生梨,却又香甜醇厚,还有一种别样的清香。梨子不能与之相比,也和兰州的“醉瓜”有很大区别。大家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这让我想起问桑,你这瓜哪来的?“我在门外的地摊上买的,不过才1200新疆票,相当于法币25分。”大家都惊叹瓜价之低,等于兰州黄河水的一半。

清朝初期,新疆大部分地区处于东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之下,哈密也不例外。1678年,蒙古的另一部分准噶尔击败东察合台汗国,建立准噶尔汗国,哈密也落入准噶尔汗国的统治之下。准噶尔汗噶尔丹是清廷的敌人,经常骚扰清朝边境。康熙皇帝决定征服准噶尔。准噶尔怎么可能是清廷的对手?战争开始后不久,高尔丹遭到了惨败。首先,哈密的回鹘首领额尔古纳脱离准噶尔的统治,向清朝投降。他还主动俘虏了加尔丹的儿子和他的部下,并带走了加尔丹的侄子和女儿。康熙帝认为,艾本德拉顾全大局,了解大局,真心向祖国投降,功绩卓著。1697,10年6月,他模仿蒙古为例。次年年初,袁阆中布尔萨来哈密组建旗队时,品尝了艾本德拉采集的哈密瓜加格达,认为哈密瓜甜脆,风味独特。如果作为贡品献给皇帝,肯定能赢得皇帝的赏识。谁知说者无心,听者有心,于是艾本德拉立即部署部下,分配贡地,挑选甜瓜种植专家,选择了当时哈密瓜农培育的、布尔赛品尝过的耐贮藏、耐长途运输的甜瓜品种加格达作为贡品,精心栽培。

说来也巧,深秋,艾本德拉刚把培育好的瓜甲格达入库,就收到了康熙皇帝关于进京的圣旨。除了哈密的土特产,如刀、鹿角、梧桐、羔皮,伊本杜拉的贡品是精心培育的瓜甲格达。Ebendura亲自挑选了65,438+000个瓜,它们的颜色都是绿色的,网纹均匀,大小适中。然后,邀请编织方面的专家,挑选最好的柳条,编织出外观精美统一的驼篮,内衬马立安,用羊毛绳捆扎。每头骆驼驮着两个篮子,每个篮子驮着两个瓜,再加上其他贡品、食物和水,一行40头骆驼就这样上路了。

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是畜力车和骆驼、马等牲畜。无论是恭子赴任,还是边疆诸侯王进京朝觐,一般都是用畜力车代步,而下面的人条件好一点的是骑骆驼和恭子,条件差的只能徒步。当时规定北京官员去哈密途中115天,而藩王朝觐一般是一天百里,一天一站,在驻地休息。Ebendura是第一次朝圣,比较谨慎,站一天,从不耽搁。当时朝觐一般从哈密出发,途经黄田、秦城、庙尔沟,从明水出疆,途经内蒙古的马宗山、额济纳旗、包头、大同,然后进京,历时70多天。Ebeidur被带到北京卸下他的包,并检查他携带的所有瓜仍然完好无损。就连他遇到的那家医院阆中布尔萨也很惊讶。他认为这是皇帝强大的仁慈,是诸神的祝福,是埃贝杜尔朝圣的吉兆。

在元旦的宴会上,朝臣们品尝了这种甜如蜜、脆如梨、软而可口的奇特瓜果。他们都觉得从来没有尝过这么好吃的水果,但是不知道这是什么,产自哪里。连康熙帝都很惊讶,马上请教朝臣。布尔萨立即跪下回答:“年初去哈密搭旗阵,发现哈密这个瓜怪怪的。我建议把它作为贡品。听到皇帝的询问,埃布杜拉吓坏了,马上跪下回答说:“这是哈密种的瓜,是我的官员出钱买的。我们维吾尔族人称甜瓜为库洪,哈密库木勒,意思是甜瓜收获或收割的地方。"康熙皇帝听了很高兴,接着说:"哈密是瓜的沃土,那我们就以瓜的名字来命名这些瓜吧,就给它们起名叫哈密瓜吧!”听了这话,埃布杜拉和他的大臣们都离开了,并且鞠躬行礼。三呼万岁,谢皇上赐瓜名。皇帝金玉良言,哈密瓜从此被称为哈密瓜。

因为康熙皇帝给的名字,哈密瓜闻名全国。不仅新疆其他地方产的瓜叫哈密瓜,就连甘肃金塔寺产的瓜也叫哈密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