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最初是如何接种的?

接种疫苗是英国乡村医生陈钠发明的一种预防天花病毒的方法。

正如1980年5月8日第三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郑重宣布的那样,天花这一危害人类数千年的头号瘟疫,已经从地球上彻底根除了!全球根除天花委员会确认,1977+00年6月在非洲索马里发现的一名天花患者是人类传染病史上最后一例天花病例。

所以在此之后出生的人都没有再接种过疫苗。

陈钠——天花的征服者

天花曾经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每四个天花患者中就有一个死亡,另外三个留下难看的痘坑。天花的历史似乎和人类历史一样长。公元前1000年保存的埃及木乃伊有类似天花的麻子。据说曾经非常强大的古罗马帝国被天花削弱,最后走向灭亡。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天花的巨大危害。14世纪,天花在欧洲蔓延,死亡人数达到150万。天花就像一个可怕的恶魔,它容不得任何人,从皇帝、贵族到老百姓。几个世纪以来,天花就是死亡的代名词,人们谈天花色变。

天花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人一生只患一次,如果天花患者能侥幸活下来;那他就再也不用担心会得天花了。人的一生可以不患一次天花吗?

在古代,我国人民从防病治病的实践中认识到了天花的这一特点,提出了“以毒攻毒”的思想。10世纪的宋真宗时代,“以毒攻毒”的思想得到具体应用,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疫苗”。他们把天花病人的痂放在健康人的鼻孔里。这个健康的人会感染一些轻微的天花症状,但从此不会得天花。这个过程被称为“接种疫苗”。中国古代用“接种疫苗”的方法预防天花,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这种方法后来由中国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又通过土耳其传到欧美。

“疫苗接种”的应用是中国人对免疫学的一大贡献,但遗憾的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疫苗接种都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为疮痂源于人,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直到公元18世纪,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1749 ~ 1822)发明了“疫苗接种”,才让这种古老的“疫苗接种”大放异彩。实际上,“疫苗接种”是在“疫苗接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65438年到20世纪70年代,爱德华·塞纳对牛痘产生了兴趣,牛痘是牛的一种疾病。所谓牛痘,是一种轻微的天花病。因为它存在于牛和其他家畜中,所以被称为牛痘。

秦娜在自己生活的村子里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和农场动物打交道的人都没有感染天花,那些女挤奶工也从来没有患过天花,这让秦娜很惊讶,也让他很纳闷。

詹纳决心要解开这个谜。他仔细观察后发现,挤奶女工并没有感染牛痘,只是症状很轻微,手上有一两个水泡,有时甚至不自知。詹纳想,难道他们没有感染天花,却感染了牛痘,一种温和的天花?

詹纳观察了很多年,尤其是中国的疫苗接种传入欧洲后,对他的启发很大。詹纳最终认定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他认为挤奶女工曾经患过牛痘,牛痘可以给她们一种抵抗力,可以保护这些挤奶女工不患天花。他决心做一个实验来检验他的想法。

1796年5月4日,秦娜从一个患牛痘的挤奶女工身上取了一些痘浆,然后注射到一个叫菲普斯的8岁男孩身上,这个男孩以前从未患过牛痘和天花。两天后,男孩感到有点不舒服,但他很快就康复了。

两个月后,秦娜确信小菲普斯的反抗已经确立。现在的任务是通过实验证明小菲普斯对天花有抵抗力。詹纳从患天花的病人的痂上取了一些脓,注射到小菲普斯体内。

一个星期过去了,小菲普斯没有感染天花。

一个月后,小菲普斯依然安然无恙。

詹纳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是的,秦娜成功了。他首次证明了给健康人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这是多么大的成功啊!

两年后,秦娜找到了另一个患牛痘的挤奶女工。他重复了上述实验,结果再次证明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天花。

痘苗在医学上叫“牛痘”,是拉丁语,意思是“牛”。秦娜给人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叫“疫苗接种”。“疫苗接种”由秦娜宣布,并很快传遍全球。从此,“疫苗”所到之处,天花就消失了。

陈纳德的工作将人类从天花中拯救出来,并发现了对付传染病的新武器——免疫力。所谓免疫,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让身体获得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在詹纳之后,免疫学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相继获得,奠定了免疫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