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港珠澳大桥?

原因:

1.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的伶仃洋大桥。在八十年代初期,虽然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路交通路线不断改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的交通联系却受到伶仃洋屏障的限制。

2.上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跨海通道,以发挥香港和澳门的优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路线方向:

港珠澳大桥采用狮山石湾至拱北明珠的线形方案。主桥段东起香港新界离岛区大屿山西北部的石三湾,与香港口岸相连,经香港水域,沿23日锚地北侧依次经过珠江口铜鼓水道、丁玲西水道、青州水道、九洲水道,经珠海拱北湾东南,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

拓展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意义

这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座大桥的政治意义在于,它是“一国两制”在实践中的丰硕成果,真正体现了“一国两制”在大桥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具体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形成。如果粤港澳大湾区没有实现陆路交通的联通,那将只是“珠三角”的概念。有了这座桥,大湾区将在交通方面形成概念。大桥通车后,将形成三地“1小时生活圈”的战略目标,珠三角城市化、一体化时代即将到来。

改善珠江口两岸经济不平衡的现状。增加香港对西海岸乃至粤西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这座大桥为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了最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最大的社会覆盖面,在整个广东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便捷的东西通道。

百度百科-港珠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