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的历史记录

古时候,金井山区古树参天,竹林连片,郁郁葱葱,鸟兽成群。清初以后,由于士兵和乱砍滥伐的影响,古树被砍伐一空,植被锐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区种植了许多树木,并人工种植了大量的松树、杉树、樟树、桐树、茶树和果树。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并举,先后引种了24科65种园林树木和观赏植物。植被逐年恢复,森林覆盖率达82%,已知植物300多种。

凤凰在金井洞内载歌载舞,这是道教的福地。相传西汉初年,柴女张得了两个南极神仙,仙桃。吃了一颗后,她处于漂浮状态。她不吃不睡,就住在山洞里修行,成了神仙。长沙王吴锐,生得异类,极美,欲为妾。李英指着石山对来人说:“这座山通向天上的一个洞。如果你能挖到,我应该跟着挖。”于是吴锐发兵凿石,当他看到李英仰面躺在石头上时,突然紫云涌动,李英腾空而起,对吴锐说:“我是维纳斯的精华,我将统治这座山。”之后冲天而起,金井洞之名由此而得。金井洞以其陡峭的墙壁,幽静的洞穴和贝壳而闻名。洞穴夹在石鼓两峰之间,悬崖绝壁陡峭秀丽,凉风习习,鸟语花香,竹影婆娑,茶香四溢,花草芬芳。洞南有灵泉,《宁都直隶州志·山河志》记载“两山相交,飞瀑自顶至石台,蜿蜒成渠,泉极清。夏天,诗人们每圈坐在一块石头上,泉水汇聚成“金线吊葫芦”的人造景观。据清干隆三年《干郡张志》、《宁都县志》记载:此处水质奇特,表面张力大于普通泉水。有人尝试把镍币平放在水面上,而不是沉下去,特别甜,广泛用于泡茶。金井洞有许多宋明时期的摩崖石刻。宋代崔宇植的诗说:青壁崖倚青穹,一壶天地画。青鸾隔三山,玉洞清净空。空房依旧冷,灵泉直入海。游客要在这里来回穿梭,感觉神仙不一样。是金井洞美景的真实写照。

汤怡九子和崔维峰

明朝亡后,清初“宁都三味”(魏继瑞、魏和)隐居在翠微峰,不为清廷服务。他们与当时宁都的其他六位著名学者、李腾蛟、、曾参、彭、林诗艺交游,并在建馆讲学,被称为“汤怡九子”。他们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魏是清代最著名的散文家。唐毅学派也被称为江西三山学派之首。

当时,由唐毅的九个儿子创建的唐毅遗址仍然存在。他们收了100多个徒弟,在这个悬崖上读历史,教他们做老师。不仅如此,在唐毅鼎盛时期,* * *建了72栋房子,甚至还耕地、种树、挖塘养莲,成为一个繁荣的村庄。

国民党黄镇中坚守翠微峰。

黄镇中是宁都县昌盛镇人。1930年春,他奉精卫团团长颜之命,到红军服役。后历任江西省第八行政区督察兼保安司令,江西省张羽绥靖司令部副总司令,第三战区及宁、广、石、瑞、永五县联防司令部司令。

1949年,国民党节节败退。8月6日,国民党军政要员白崇禧、何来到宁都,在翠微峰金井洞召集第八行政区军政要员开会,指示集中兵力,修筑工事,坚守翠微峰,将电厂、机修厂和大量粮食搬进翠微峰金井洞。3月18日,黄镇中在翠微峰召集宁都、广昌、石城、瑞金、杜愚、兴国、会昌、崇仁、永丰、程楠、南丰、宜黄、临川等地主要负责人300余人,召开“平叛建国”会议。黄镇中曾夸口说,这里有能坚持两三年的“永久工事”,并发表了“哪里有翠微峰,哪里就有江西”的狂言。

8月29日,1949,解放军占领宁都县城后,于8月30日发起解放翠微峰的外围战。9月23日早上6: 30,最后的总攻开始了。四野48军114师全部432团、428团一个营、陆军一个炮兵营、师一个炮兵营参加战斗。经过7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处于守势,无一漏网。超过250人伤亡。、国民党江西省第七区专员唐、副司令吴、李福斋、副司令、、何平、参谋长、国民党宁都县长兼张羽山银行经理曾桂秋、国民党兴国县长徐洵、国民党南城县长梅润林、国民党南城县长陈洪

解放翠微峰是四野48军在赣南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赣南最大的一次战役。翠微峰之战后,何金年的军队指挥官和他的卫兵沿着一条石缝爬上了主峰。

早在20世纪50年代,抓捕翠微峰的战斗故事就被拍成了经典电影――《翠岗红旗》,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肯定,并在1951第六届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这是新中国电影第一次得到世界院线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