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近代史上研究外国的时候,他照搬他国的经验和模式,却没有成功的例子…
1,洋务运动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义新与桂良、文祥一起,打出了“统筹外事六条”,发动了针对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
1861心有政变后,慈禧又起用洋务学堂,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甲午战争1894,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持续30多年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2.1898年的改革运动
戊戌变法实施于6月1898+01。其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改革者;鼓励私营企业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学校吸引人才,翻译西文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他们的意见;同时规定科举要废除八股文、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由于改革损害了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遭到强烈抵制和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皇帝下狱,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失败。
扩展数据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新的军事工业,培养新的海军力量,建设北洋水师等现代化海军。其中最大的现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此外,还有福州船政局、天津机械厂等一系列军工工厂。
2、打着“求财”的旗号,兴办船舶、铁路、电报、邮政、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例如,在上海成立的最大的民间企业是“船舶招商局”。同时,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创办新学校,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科技人才。史静文同博物馆1862成立于北京,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
百度百科-戊戌变法
百度百科-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