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前三
比如日本和大清帝国的大规模海上战争,从一开始就不是有预谋的。当时李鸿章识破了日本人的阴谋,主动撤退。日本没有借口在朝鲜半岛乘虚而入,动用武力,所以日军不得不撤退。但就在这时,突如其来的国内要求和清朝的战争呼声限制了日军的退路,民众的好战激情促成了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对外战争。
再比如,10年后的激烈战争,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社会上涌动的好战思想推动的。至于后来日本挑起的太平洋战争,根本就不是在冷静理性指导下做出的决定。关于这一点,赖肖尔有非常深刻的评论。他认为,与德国和意大利不同,日本没有独裁者,日本的整个体制也不是一场明确界定的群众运动的产物,而是由暧昧的情绪变化和日本社会精英力量对比的变化造成的。归根结底,人(包括* * *)的心情在这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日军的战略战术也可以看出这种民族性格。众所周知,日本军队擅长突然袭击。中国的电影(《地道战》)和(《列兵张嘎》)描述了日本鬼子在漆黑的夜晚潜入村庄进攻的情节,并非凭空杜撰。日本近代史上几次对外战争的胜利,几乎都与这种突然袭击和先发制人的成功有关。麻痹对方,趁其不备给予致命一击,向来是日本人的拿手好戏。1941年65438+2月7日偷袭珍珠港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偷袭珍珠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风险极大。日本庞大的舰队要穿越太平洋航行近3000英里,极有可能被美方发现。但是日本海军良好的纪律和精心的准备,加上美军的麻痹大意,使得这次进攻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日军在周日凌晨选择这样一个美军士兵,在他要么睡觉,要么玩乐的时候进行攻击。不成功有什么原因吗?
这种奇袭在日本自古就有,是古代武士的拿手好戏。
阿川弘之的传记((山本五十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山本在美国华盛顿大使馆工作的时候,和一个叫法华律的人下棋,其中写道:饭后,山本走到法华律面前说:“你会下棋!”“惠”法华律话音一落,山本就来下棋,摆好棋子。这两个人“打死”了。趁对方还没想好自己的棋路,山本发动了突然袭击,从中间飞出一辆“车”。法华律没想到他的举动。他输了第一场比赛。
法华鲁头脑冷静。他仔细观察山本棋艺的特点。发现山本只注重猛攻,不注重撤退,主要采用奇袭的方法,以求速战速决。法国和中国针锋相对。首先他们主动自卫,然后抵抗对方的猛烈进攻。然后由守转攻。这一招挡住了山本的进攻,让他处于被动状态,结果连输三局。据说从那以后,山本再也没有要求和法华律下棋。这一盘棋让法华律想起,他深有体会地说:太平洋战争前,如果美国对日本海军主力大将山本的个性稍加注意,至少可以估计到他可能会对夏威夷发动奇袭。山本的性格典型的代表了日本军人的性格。不仅在太平洋战争中,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日本海军也用这种战术打败了北洋海军。
9.18年,关东军也是用这一招占领沈阳的。闪电式偷袭是日本在战场上取胜的秘诀。这个角色确实有其可怕的一面。十有八九,觉得自己迟到的人会吃亏。通常在他们能做出反应之前,他们就被打败了,失去了反击的能力。中国吃过这样的亏,俄罗斯吃过这样的亏,美国也吃过这样的亏。历史的教训值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