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皇家茶园的历史。

武夷御茶园位于福建武夷山九曲溪四曲河畔,是元明时期政府监管配制贡茶的地方。元朝至元十六年(1276),浙江平章欣然路过武夷山,监督将数斤“石乳”茶送进朝廷,深得皇帝赏识。至元十九年(1279),他高兴,命崇安县令亲自监管贡茶,说“年贡二十斤,采摘者八十人”。大德五年(1301),庆幸儿子高九柱是邵武路总管,到武夷山附近做贡茶。次年(1302),在武夷山九曲河四曲河畔的平坂设立皇家拱北局,故名“御茶园”。从此,武夷岩茶正式成为朝廷贡品,每年精制成龙凤饼,直接送到当时的首都(北京)。

皇家茶园建筑华丽。一进仁风门,就有拜堂,还有沈青堂、泗泾堂、烤汤芳、宴家亭。还有通仙井,上面盖着龙亭,叫通仙亭。皇家茶园也有场官和工人。元二年(1332),建宁总经理在通贤井旁筑高台,称“寿山台”。寿山寺依山而建,供奉茶神。直到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皇帝下令“大小龙组”不得揉捻,芽茶才按照新的制作方法改为贡品。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由于疏于管理,茶树枯萎,建筑年久失修,最终成为一片废墟。时至今日,遗址仍在,树上立有纪念碑。正面题写“御茶园遗址”一书以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