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的历史和文化
宋辽时期,查干湖叫大水泊,辽代从圣宗到天祚帝,每年春天,官员、皇后、嫔妃都要从北京一路带队到查干湖渔猎,称为“春博纳”。当时,他们会见部落首领,举行“第一次鱼宴”和“第一次鹅宴”。
查干湖东北部的辽金古城塔胡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吉林省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辽金古城之一。
相传1211年,成吉思汗来到科尔沁草原征服晋国时,在大水泊(查干湖)烧香祭拜。从此,查干湖被传为“圣湖”。直到现在,查干湖在冬季捕鱼前,都要举行传统而神奇的唤醒网仪式,一方面是对查干湖的尊重。
查干湖也与清代孝庄皇后关系密切。孝庄皇后父母去世后,顺治皇帝下诏,在查干湖旁设立父母陵墓,并追认父母为“何太子”和“钟仙妃太子”,赐满蒙碑文以示其德。铭文中有清朝“北婚南王”的政策,是研究清朝的法规制度和满蒙民族的历史文化。
在清朝时期,它也是方圆方圆数百公里内的宗教和文化中心,有苗银寺等寺庙。
现在,苗银寺经过恢复重建,以苗银寺为载体,形成了庙会、茶马舞、千灯仪式、祭湖、敖包等一系列宗教文化活动。
时至今日,这里形成的独特的蒙古族东方文化和民族风俗仍保存完好,尤其是查干湖冬捕,是人类渔猎文化的活文物。
在查干湖所在的郭谦县,“郭尔罗斯”源于古代蒙古族部落名“霍洛拉斯”的音译,意为“河”。
前郭尔罗斯位于松花江南岸,所以前郭尔罗斯蒙古语意为“江南”。
西周,春秋,战国都是污秽之地。
汉、魏、晋、南北朝中期属于扶余国。
初唐被高句丽占领。
唐代渤海时期,属渤海扶余府。
辽朝时,当地为契丹20个游牧地,属长春府管辖,位于上京路,皇甫附近。
长春遗址是郭谦县八郎乡北台子村北塔胡城遗址。
金代初,仍属长春府管辖。
天德二年(1150),长春府降为一县。
成安三年(1198)在长垣县设立泰州,隶属泰州常德军。
元代属开元道。
元朝二十三年(1286)后,归辽阳省和中书省管辖。
明初由元初英雄木华黎的后裔那霸楚控制。
明洪武二十年(1387),那霸出明。
洪武二十二年(1389)五月,明设泰宁、多言、扶余三味为提督。此时当地已归三味管辖。
明朝弘熙元年(1425),东方“鞑靼”内乱,元太祖的弟弟哈布图·哈萨尔十四世孙奎蒙·哈塔沙拉被迫游于扶余卫,后成为扶余卫的队长。
明十二年(1447)春,泰宁、多岩、扶余三围进攻明确,被明军击败。
此时蒙古瓦拉先攻,三卫疲惫不堪。泰宁和多炎先倒,独福队长奎蒙克塔沙拉避脑温江(嫩江)。根据它的位置,它被命名为嫩科尔沁。
明嘉靖年间,嫩科尔沁分为四部,即科尔沁部及其右翼扎赉特部、杜尔伯特部和左翼郭尔罗斯部。
郭部分放弃了第二面旗Kwaimengtas Hara(Habutu Hasal XVI的孙子)的孙子a Shi。
清崇德元年(1636),乌帕石之孙(奎蒙克塔斯哈拉五世之孙)因有功参加了册封皇太极的仪式,功勋被封为“扎萨克辅佐护国公,世袭诏书不更换”。
从此,郭尔罗斯部两旗归古牧管辖。
顺治五年(1648),古牧的弟弟布木巴被封为“扎萨克镇公爵,改封世袭”。
郭尔罗斯二旗分为松花江沿岸前后(南、北)旗,古牧派(俗称南宫)前旗,布木巴派后旗。
这是高尔罗斯旗制的开端。
清代实行旗制,郭尔罗斯前后旗与哲里木科尔沁六旗、杜尔伯特旗、扎赉特旗结盟。
郭尔罗斯前旗属于哲里木盟十旗之一,隶属于清朝范丽元。
1912,中华民国成立,最初跟随清朝建立,郭尔罗斯前旗仍属哲里木盟。
1932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归吉林省管辖。
1945年,东北光复后,由于时局变化,郭尔罗斯前旗易属。
1946 1月,隶属吉江省行政公署;同年2月,郭前奇成立* * *,6月隶属辽吉省三特署;9月,隶属辽吉省第二特务机关;1948年7月,属嫩江省;1949 5月划归吉林省管辖。
1955年9月27日,国务院第19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撤销原郭尔罗斯旗设立原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决定》。
1956 65438+10月1、原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正式成立。
1956年4月归属吉林省白城区,后归属松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