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理爵士官邸的历史和概况

1919,埃利·嘉道理位于黄陂南路的住宅起火。嘉道理的妻子莫卡塔为了营救被困在房子里的家庭教师而被杀害。因为原来的房子被烧毁了,为了避免触碰现场,嘉道理带着两个儿子去了伦敦生活。同时,他委托自己的好朋友、建筑师拉汉·布朗(Rahan Brown)负责新宅的建设。新居位于大西路,也就是现在的延安西路。拉汉·布朗虽然是建筑设计师,但由于嗜酒如命,他根本不负责新宅的设计,委托马海洋行的设计师斯金森负责,不再过问施工事宜。

1924年,历时五年打造的新居竣工,嘉道理回到上海。当他回到上海时,发现他看到的是“一座宫殿式的建筑,一个醉酒的布朗躺在医院里”。此外,整个宅邸的日常维护需要近三四十名仆人。更让他惊叹的是整座豪宅高昂的设计建造费用,高达1万两白银。按照当时的价格,654.38+0万两白银可以买5000万斤大米,供654.38+0.4万人吃一年。尽管造价不菲,但嘉道理对豪宅建筑漂亮精致的设计还是相当满意的。随着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大量犹太难民开始逃离欧洲。当时因为世界各国都怕纳粹德国,上海是免签的自由港。因此,大量犹太难民来到上海。1938,大量移民出现。作为犹太人,嘉道理家族也投身于难民救济活动。嘉道理爵士的儿子霍勒斯·嘉道理第一个站出来召集营救会议。后来,上海所有的犹太社区和社会救济组织在这里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上海欧洲难民委员会”,采取一致行动帮助犹太难民。嘉道理爵士本人捐了很多钱,创办了上海犹太青年会附属学校,接收欧洲的犹太儿童。

1941 65438+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此时,嘉道理一家正在香港度假,霍勒斯·嘉道理掌管着上海公馆。那一天,日军入侵上海公共租界和香港,嘉道理家族成员全部被关进集中营。这座宅邸被日本军队没收了。后来由于埃利·嘉道理年事已高,被日军特许返回大理石宫殿,但只能住在原来的仆人房里,被软禁,但霍勒斯被允许照顾他的日常生活。1944年,埃利·嘉道理死于豪宅。1945年,抗战胜利后,萧少校率领的一支美国先遣队在上海登陆,通过瑞士驻上海总领事馆与嘉道理兄弟取得联系,希望暂时在嘉道理公馆工作。抗战胜利那天,嘉道理兄弟把大宅里的灯全部打开,庆祝战争结束。

抗战胜利后,嘉道理公馆成为美、澳、英等国军人的活动场所,也是上海许多慈善活动的举办地。孙中山夫人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会的前身)曾多次在这里举办游园会、慈善舞会、慈善义卖会等各种慈善活动。嘉道理一家1940s年底从上海搬到香港。1953年,经嘉道理家族同意,宋庆龄于当年6月1日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少年宫——中国福利院少年宫。并邀请毛泽东为少年宫题写名字。

1979年,劳伦斯·嘉道理夫妇回上海参观时,感慨地说,豪宅已经成了孩子们的天堂:“我父亲喜欢招待朋友,大理石建筑在各国朋友中很有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被改为少年宫,从各个学校挑选出来的学生在这里接受艺术培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很高兴地知道,我父亲特别喜欢的这座建筑现在被成千上万的孩子使用,他们从那里提供的课程中受益。”从65438年到0989年,嘉道理大厦成为上海优秀的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