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厦门的历史

历史的发展

厦门是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六个区,讲闽南话。相传古代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鼓浪屿的郑成功雕像

金太康三年(282),设同安县,属晋安县,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大同场设在南安县西南,五代后于唐四年(933)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隶属清原军、平海军、泉州军。元属泉州道。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建“厦门城”,意为国楼之门,“厦门”之名从此载入史册。清顺治七年(1650),郑成功驻厦,十二年(1650),驻思明府。康熙十九年(1680)废止;二十三年(1884)在台下设驻防道,道隐驻台(雍正六年,台府改为台道),二十五年(1686),泉州府分设防御厅,雍正五年(1727)设兴泉道。光绪二十九年(1903),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同安县嘉禾里(厦门)、金门等地位于思明县,九月升为思明府,废弃。

193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立厦门特别市,废止。同安、思明两县属于第五行政监察区(在同安)1934。1935年4月,设立厦门、鼓浪屿等7个岛屿,撤销思明县鹤山特区。与同安县同属于第四行政监察区(同安境内),5月1938至6月1945。1949年9、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为第五区(1950年改泉州区、晋江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6月厦门市设立开原、思明、鼓浪屿、厦门。同安县集美镇1953隶属厦门市管辖。1958,1年撤离赫山区,设置为郊区。8月,同安县被锦江区划入厦门市。1966年8月,开原、思明区更名为东风、向阳区(10月更名为1979)。1970年2月,同安县归锦江区,1973年6月,归厦门市。杏林区成立于1978年9月。1987新增湖里区,郊区更名为集美区。1997同安县划区。至此,厦门下辖鼓浪屿、思明、开原、杏林、湖里、集美、同安。

2003年4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52号)厦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厦门市鼓浪屿区、开元区,其行政区划划归厦门市思明区管辖。思明区人民政府驻民族路。厦门市杏林区杏林街道办事处、杏林镇划归厦门市集美区管辖。集美区人民政府驻银江路。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杏林南路29号迁至海沧镇。设立厦门市翔安区,将厦门市同安区管辖的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新店镇人民政府。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翔安6个区。

根据2007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2007年末厦门常住人口总数为243万人,比2006年净增65438+万人,增长率为4.3%。其中男性人口为1218600,占501%,女性人口为121400,占49.9%,人口性别比为100.6(女性比为6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