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代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唐朝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由陆路贸易转变为海上贸易,再由海上贸易转变为海上禁令。
汉代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隋唐以前,中国对外贸易以丝绸之路为主,主要贸易国也是丝绸之路周边国家。隋唐以后,由于少数民族对陆路贸易通道的堵塞,陆路贸易越来越困难。再加上当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人们逐渐将对外贸易的目光转向了海上贸易。唐政府还设立了市舶司来监管水路贸易。由于少数民族的阻挠,唐朝开始加强对互市的监管,但开始加大对海上贸易的支持,鼓励和开放海上贸易。
宋元时期,海上贸易进一步发展。宋元统治者希望通过海上贸易获得更多的海外珍宝,积极鼓励海上贸易,以“朝贡”的名义免除官方贸易,在广州、杭州、泉州、温州等地区设置外贸官,并定制了“城市海运法”,加强对海上贸易的管理。
明清时期,洪武皇帝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防止日本入侵,开始实行海禁政策。洪武元年,法律明确规定,海民不得私自出海,不准进行金银、钢铁、绸缎、武器等海上贸易,只允许官方的“朝贡”贸易。长期的海禁并没有阻断所有的海外贸易,更多的人选择走私贸易。走私贸易的出现进一步导致当地沿海地区的社会混乱和海盗行为。这期间并不是没有君主想废除海禁,只是没有成功。于是中国的海外贸易发展成了海上禁令,这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