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炉烧雪的历史背景。

中医痰病学术体系发端于秦汉,发轫于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近代有较大发展。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代医家的研究和应用,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完善,至清末已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成为中医学术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痰病的学术研究,既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也不仅仅是口头经验。自宋元以来,因其普遍的应用和独特的实用价值而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一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分支,成为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随着明代中医的进步和成熟,痰病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阶段。以痰治痰已经成为各种著述中的通病,甚至医学书籍中也有很多专章专类论述。方剂和本草著作中的解释比前几代都多,尤其是大部分方剂。医家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而且对过去和当代的经验、理论和观点进行了研究和综合,使之在理论上更加系统、深入和显著提高。在临床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一大特色。不仅在临床各学科疾病方面,而且在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明清时期的许多临床医案和著作中,都有大量治痰的病例,也有许多医案家专门从事治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临床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头晕、中风、胸痹、癫痫、哮喘等危重疾病的急救,甚至一些怪病的诊治中,痰治法都体现了独特的疗效。甚至还有《吐火引雪》这样的专著。这些对今天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仍有启发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