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带了什么让后人诟病的东西?
一般认为,早在东汉初年,日本列岛上的小国就与东汉朝廷有了交往。隋唐时期,处于统一状态的日本不断向隋唐派遣使团,学习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这种学习在安史之乱后才告一段落。
唐朝的官民也感受到了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真诚和诚意。所以唐朝对日本留学生表示了热情的接待。日本的一流人才在唐朝学习后,很多都选择留在唐朝,甚至有才华的人在唐朝朝廷当了官,比如著名的阿部中马陆。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化名人也选择前往日本传播文明的种子,鉴真大师就是其中的典范。
鉴真的生活
鉴真出生的时候,世界还处于吴周时代。武则天信佛,改变了初唐确立道教为国教的国策。在这种氛围下,吴周世界出现了全民学佛的高潮。在这种背景下,出身贫寒的鉴真在十四岁时选择出家,并在武侯退位时受戒。
鉴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除了在佛学上有一定造诣外,在艺术和医学领域也有一定成就。这预示了大师鉴真后来的成就。
唐玄宗统治时期,大唐国力进入巅峰。日本一些佛教高僧也认为,唐代佛教的成就值得日本学习。当时日本对佛教的管理非常混乱,佛教理论在逻辑上无法自洽。而且由于缺乏管理,日本佛教成为日本社会的沉重负担。所以日本的和尚都是求上进的。因此,许多僧侣跟随唐朝使节来到中国。鉴真大师的名字受到这些日本僧侣的敬仰。所以这些日本和尚请求鉴真大师去日本传播佛教。此前,日本僧人曾要求其他僧人向东穿越,但均被其他僧人避开。
要知道,8世纪初的世界,人们的航海技术很差。虽然中国和日本近在咫尺,一衣带水,但中日之间横渡大洋的成功率很低。往返于中日之间的船只经常会因为风暴等问题遇到意外。所以去日本旅游是一辈子的事。所以很多和尚都不愿意。
鉴真知道穿越到日本的困难和危险,也知道其他僧侣选择了沉默拒绝。但是鉴真没有。鉴真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对于佛教徒来说,生与死没有界限。毕竟在佛教的世界观里,众生都是不断轮回的。因此,鉴真同意了日本佛教界的要求,选择了东去。
天宝二年(公元743年),鉴真开始了第一次东渡。然而,这一次,鉴真失败了。在这一年和随后的十年中,鉴真的东渡遭受了五次失败。鉴真的第五次失败是由于船上的暴风雨天气,最终导致鉴真一行漂流到海南岛。鉴真的眼睛失明了,因为他无法忍受热带气候。
然而,鉴真并没有气馁。天宝十二年十一月,鉴真开始第六次东渡。终于,鉴真这次成功了。当鉴真到达日本时,他不仅传播了佛教,也把许多中国文化的精华传播到了日本。
事实上,从中国佛教史的角度来看,鉴真等僧人的东传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中国后来遭受了许多战争,这导致了文化断层。到19世纪,汉朝密宗和其他中土佛教流派在中国已经失传了几百年。随着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许多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佛教流派得以从日本回到中国。
鉴真对日本的贡献
从日本文化史的角度来看,《证人》为日本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鉴真向日本人传授了中医知识。这直接影响了日本的医学发展。直到一千多年后,荷兰人到达日本后,从鉴真传到日本的医学技术的影响才减弱。
此外,鉴真还向日本传递了中国的饮食、美术等文化。这些也对日本之后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目前许多人认为鉴真去日本旅行时做了错事。那是鉴真去日本旅行的时候,他也带了很多珍贵的书籍、字画到日本。这包括王羲之父子的原作,也是由鉴真带到日本的。此外,鉴真的这一行为导致了这些字画和古籍的永久留在了日本。
但是,个人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们不能忘记这一点:鉴真是生活在8世纪左右的唐朝人,而不是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在鉴真时代的观念中,不存在文物不准出境的现代观念。即使在鉴真的观念中,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也从未存在过。
对于古代远东来说,远东人有世界观。所谓世界观,就是整个世界是一个。比如在唐朝人的观念里,唐朝皇帝是天下* * *主,周边国家都是臣服于唐朝的诸侯国。至于朝贡体系之外的国家,则被视为外国人。日本积极学习唐朝的文化制度,对于唐朝的人来说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所以,对于鉴真把王羲之父子的书画带到日本,对于唐朝的人来说,这并不意味着珍贵的经典还在,因为毕竟?这个世界?在…的范围内。
所以不能用21世纪的概念去要求一个八世纪的人。
现代学者郭沫若曾写下这样一首诗,赞美鉴真针对鉴真东渡的行为:
鉴真在东海盲目航行,真诚的照片太清晰了。
舍身教德,唐风洋溢奈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