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随后统一北方,占据了幽、冀、青、河、燕、豫、徐、(今河南洛阳)八个州的领土,形成了一统中原的格局。随后出兵平定辽东地区的乌桓势力,基本稳定了大后方,成为当时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但对于一向野心勃勃的曹操来说,“山不嫌高,水不嫌深,周公呕哺,天下归心”,统一北方只能算是万里长征后的第一步。他的宏伟目标是消灭一切分裂势力,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于是积极投入南下江南的战争准备:在邺城修建玄武池训练水军,并派人到凉州(今甘肃)将马腾赏赐给魏国笼络,以免南下作战时受到威胁。万事俱备,曹操击鼓起兵,浩浩荡荡来到南方地区。

当时南方主要有两股分裂势力。一个是东吴孙权政权,建立国三,他在扬州拥有六郡。这些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当时战争较少。北方人的南迁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东吴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军事上,孙权拥有数万精兵,包括周瑜、程普、黄盖等名将,内部团结,加上长江天险,成为曹操吞并天下的主要障碍。南方另一大割据势力是荆州的刘表。他基本上采取维持现状的政策,但是他年老多病,他的儿子刘启和刘聪在争夺继承权,所以政权并不稳固。

至于刘备,他当时也没有自己的固定住处。他原本依附袁绍,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刘表让他在新野、樊城驻军,为自己设立关口,阻止曹军南下。但刘备肃“倾”是以“复辟汉朝”为目的,于是她借此机会扩军招贤。此时他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谋士和将领,这是曹操吞并天下的又一重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