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繁荣的皇帝画过画?

唐代绘画在隋代的基础上全面发展,鞍马画成就非凡。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相继成熟,花鸟动物也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可谓是异彩纷呈。唐初人物画发展最大,山水画沿袭隋代工笔风格。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花鸟画,宗教绘画的世俗化倾向逐渐明显。虽然詹子谦的《游春图》赏心悦目,但在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唐代(618-907),山水画并没有成为主流。皇帝们一如既往地把绘画作为维护自己政治统治和文化权威的工具,而宫廷画师们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肖像、历史和宗教人物上。

贵族颜李奔(?~ 673)堪称其中的佼佼者,不仅是绘制人物故事的大师,更是杰出的建筑师和工匠。他曾是掌管皇家建筑事务的“大师”。作为“画中之王”的颜,仍然感觉到画家地位的卑微。他曾告诫后人:“我读书少,字不减同龄人。现在我的画出名了,我和我的同行一起工作。若曹参不学。”颜根据唐太宗的旨意,完成了《历代帝王图》、《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行贡图》等重要著作,其中《历代帝王图》、《行贡图》流传至今。

《历代帝王图》描绘了从汉朝到隋朝的十三位皇帝的形象,包括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57年在位)、魏文帝曹丕(公元220-226年在位)、吴王孙权(公元222-252年在位)和晋武帝司马燕(公元265-290年在位)。还有陈后主(583-587在位)和杨迪(605-616在位)等“亡国之君”。“开国君王”威武睿智,风度翩翩;“亡国之君”们似乎情绪低落。唐朝统治者希望以史为鉴,这一命题创作凸显了绘画的政治功能。颜的宫廷画家身份和绘画才能使他能够胜任唐太宗赋予的使命。对皇帝的刻画沿袭了自汉代以来形成的公式,与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皇帝形象和唐代敦煌壁画中的皇帝供养形象一脉相承。

颜的另一部传世之作《步步高图》记载了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吐蕃王遣使到长安求婚的盛况。《资治通鉴》载:“吐蕃赞普派其同行陆东赞捐五千两银子及数百件宝物求嫁,(唐朝皇帝)许文成为公主之妻。”由于该画描绘了一个更加感性的现实场景,并有生动的材料使用,它克服了历代皇帝地图的概念形式,表现出更多的艺术性。画卷右侧是唐太宗(627-649年在位),周围是宫女。左边有三个人,一个是仪式官,一个是陆东赞,一个是翻译。唐太宗的形象是整个画面的焦点。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女的簇拥下,步行去见吐蕃使者。他面容清秀,目光深邃,表情肃穆。他既保持了皇帝的威严,又显得泰然自若,充分展现了一代贤明君王的至高风范。九个宫女各有各的姿势,各有一把伞,一副棺材,或一把扇子。他们以细腻、明快、动人的身姿,衬托出唐太宗的恢弘、深沉、沉稳,为这一政治历史场景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被召的吐蕃使者一行,也以挺拔的姿态,表现出充分的敬畏和肃穆。整个画面没有背景,以刻画人物为主,结构上从右向左,由近及疏,重点突出,节奏分明。色彩厚重纯正,大面积红绿块交错,富有节奏感,视觉效果鲜明。这幅画完美地结合了装饰性的图形构图和对具体物体的写实处理。主要人物栩栩如生。唐太宗有皇帝的风度,而吕洞赞有异族使者的特点。随行的礼部官员、传译员、仪态也保持了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一定程度,可见画家在肖像描写上的功力。略显杂乱的宫女阵容和使臣、礼仪官的队列,平衡了构图,给了场面一种仪式感,同时也给了不在画面中央的皇帝形象一种对比和衬托。

《卜志图》载于宋徽宗主编的《宣和画谱》和宋代杰出画家米芾(1050-1107)的《画史》。为历代宫廷和藏家所珍视,能代表初唐绘画的最高水平。现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布吉图》是宋人的复制品。颜延续了顾恺之和詹子谦丰富的绘画风格,但颜并没有过分强调线条的典雅美和装饰感。他画出的线条更加稳定、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更贴合物体的形状,被鉴赏家们形容为“铁线描”。在色彩方面,他擅长在帛书上运用朱砂、石绿等矿物颜料,强调工整飘逸的皇家绘画风格。这幅图据说是宋代的临摹,但更为准确,仍然保留了原作的真实性。

“摇手人物”和“鞍马人物”

唐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现代人大不相同。无论男女,都把“富贵”——也就是养尊处优、养尊处优形成的肥胖——当成了美,唐代流传至今的绘画和雕塑为此提供了依据。盛唐时期流行的“一郎图”可谓是最具时代特色的画风。《一郎图》的造型特点是:肥胖的体态,丰满的脸颊,弯曲的眉毛,结合其轻松舒适的体态。历史学家认为,“一郎人物”风格的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唐代皇室和贵族的生活,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时尚。

张夫人尤春图的《一郎图》画,以张轩(生卒年不详,主要艺术活动集中在713-755)和周日本(生卒年不详,早期活动记载在766-779,后期活动约在785-804)最为典型。唐玄宗年间(712-755),张玄以在历史博物馆中画直人而闻名。据文献记载,他不善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尤其醉心于描写贵族妇女闲散奢侈的生活。他的主题包括在春天游泳,欣赏雪,打扮,藏扇子和打鼓。周日本也出身于官宦之家,是个“贵族子弟”。《宣和画谱》说他“见贵人多美”,善画“贵人”,所画对象多为“丰腴丰满”。张轩和周日本的作品,显然是历代皇族的最爱。以爱画著称的从多方面收藏他们的画,他的收藏中有70多幅周日的作品。张轩的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和《道连图》因为宋徽宗的临摹而流传至今。

《郭夫人尤春图》是一幅华丽的画卷。在当时“商汤心体”风气的影响下,画家张璇采用了现实主义题材,与诗人杜甫的史诗《二为路》相得益彰。图中描绘的是唐玄宗年间,尊贵的公主虢国夫人出行的情景:行军队列密密麻麻,虢国夫人等贵妇打扮得花枝招展。在侍从和女仆的陪同下,他们骑着马,沿着道路进行春游。画面中有九个人,其中一个是抱着一个女孩的女士,为高贵的场景增添了生动的气氛。作品重在刻画人物内心,通过精细的线描和色彩的铺设,丰富多彩又不失清丽淡雅,精致而不死板。唐朝的人都爱马,上至皇帝,下至朝廷官员。画家喜欢通过画马来展示自己的技艺,树立自己的名声。画中郭夫人等仕女骑着红马,古称“华翔”,与主人一样雍容华贵,出类拔萃。

《道莲图》相对于皇家仕女,描绘的是一幅平民场景,但画中的女性依然背负着盛唐特有的“富贵”相,因此也在“一郎人物”之列。这幅画描绘了宫中妇女成群加工白色丝绸织物的工作场景。图中人的工序依次是捣固、织补、熨烫。十二个人,或长或短,或站或坐,态度各异。驯兽师手持棍棒衣袖,编织着细细的心理线,驯兽师身体用力后仰,少女怕热,看熨烫少女的好奇心呼之欲出,可见画家的观察细腻生动。卷轴前有一张薄薄的黄绢,上面有金章宗的签名“天水抄张宣捣固图”,全卷分册,落款是章宗的“明昌七印”。张璇用仕女画的形式表现劳动场景。画中人物衣着得体,举止豪爽,打破了汉唐同类题材作品中戏谑的惯常表达方式,将世俗生活场景提升到一个崇高的境界。

周是日本一位综合性画家。历代名画记载,宣和画等。记载他擅长画“一郎人物”,是“著名摄影师”,即著名的肖像画家。他在佛教绘画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他的画《水月观音是菩萨》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宋徽宗收藏了大量周日本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是仕女图,还有一部分周日本的作品因为的珍藏而得以保存。周日本《摇扇娘子》的意境与张轩的《道莲图》有几分相似,只是前者的繁忙景象被枯燥空洞的情节所取代。通过十六个人物相互关联的活动,揭示了长期生活在禁宫中的宫女的忧郁和孤独。周代日本方面创造的“千寻图”尤为奢靡慵懒,造型更为“丰满”。周的仕女画甚至被同代的年轻画家批评说,她画的仕女画一味地夸大奢侈和财富,损害了人物的英俊挺拔。事实上,盛唐的浮华是随着唐帝国国运的衰落而逐渐褪去的,对应的画风时间久了也不再及时。当然,这并不影响人们愿意把这种画作为盛唐社会风尚和理想生活的一个整体样本来看待。

宫廷绘画工整、丰富、婉约的意趣也渗透在山水、花鸟、佛教题材等绘画中。自唐代以来,中国的绘画习惯于分为风景,人物,花鸟等。,而画家在某一范畴形成了自己的专长。仅被历代名画收录,致力于画花鸟动物的画家就有80多位。出于对牛、马等驯养动物的喜爱,“鞍马人物”成为唐代绘画的又一重要题材。

唐代画家曹霸(生卒年不详,713-741期间以画著称),擅长画马。杜甫写了一首《丹青赠曹巴将军》的诗,称赞他把名驹“玉花齐”形容为“九龙出”,画马的本领“万世流马”。韩沃,草坝人,京兆(今安)人,唐玄宗年间。十几岁的时候,我在一家酒楼做家政。在著名诗人画家王维(701—761)的支持下,我转行画画,用十年时间完成。他擅长画人像、人物、鬼神,尤其擅长画马。杜甫曰:“赞韩卧画马,终有情意。”汉沃有一张《夜》的白色原画(现藏于大都会美术馆)。(“夜白”和“玉华旗”都是唐玄宗的坐骑,唐人盛行给爱酷起这样一个诗意的名字。)韩沃画的马健美,结构准确,具有唐代人们所欣赏的美人儿那种肥硕的、宠物般的神气和光泽。他的另一幅作品《裹马图》描绘了一个武士骑着白马缓缓而行,右边是一匹黑马,是典型的贵族“鞍马图”形象。用笔细长苍劲,色墨渲染得当。此画曾被南唐内宅、宣和内宅收藏,有“御题”、“汉真迹”字样。

唐代另一位画家韩云(723-787)画了五头公牛,在元代画家和鉴赏家的题字中被称为“稀世珍宝”。韩明投身农政,政务之后学画。“他能揣摩田家的风土人情,人物性格,水牛,音乐妙不可言。”图为纸质书和长卷。五头牛各自独立,除了一堆荆棘,没有任何景物描写。牛的姿势各不相同,有吃草的,有急冲的,有鸣叫的,有舔舌头的,也有慢慢一瘸一拐的。没有人物出现,表现了农民的爱。画的五头牛充满了欢快昂扬的气质。全图结构准确,透视关系合理,马克笔简洁大方,品种丰富。色彩淡定,画面华丽丰富,充满了高贵的情趣。

严的御画《千手图》、《鞍马图》等,无不透露出盛唐人特有的豪气和自信。从《行图》中领略到的典雅、稳重、庄重,从张轩、周日本、韩沃、等人的作品中看到的丰富、壮美、生动,都是对盛唐气象的某种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