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是欢快舒展、舞蹈坚韧、情感细腻撩人、三向弯曲的姿态。胶州秧歌是一种风格各异的戏曲音乐,由十一种不同的风格组成。胶州秧歌音乐的跨调式以寻调式为主,尚羽调式为辅。

胶州秧歌是由民间舞蹈和秧歌剧相结合而形成的北方秧歌,又称“地方秧歌”、“跑秧歌”、“扭腰”、“三弯”。胶州秧歌起源于宋元时期,经过传承和演变,于明末清初正式形成。

胶州秧歌的表演形式和代表作品有:

1.胶州秧歌的基本角色是两个鼓、两个木棍、两个翠花、两个扇女和两个小芯轴。这些角色诠释了秧歌剧中各种悲欢离合的故事。刚开始是用锣鼓声招人,然后跑出球场。鼓声让角色们跑了出来。演员们一见面就手舞足蹈,男角色多做空翻,女角色则边跳边跳,即兴发挥自己的技巧。

2.在过去,胶州秧歌的女性角色都是由男性扮演的。男演员戴着跷跷板扮演女角色时,前爪着地,裤腿下只露出双脚,模拟缠足步态,形成“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舞蹈特征。

3.秧歌剧的对话和唱腔都是胶州话,大多反映的是邻里之间、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的日常生活。秧歌剧大多是口头传授的。传统秧歌剧目有《大离别》、《小离别》、《关东五表》、《四劝》、《莫拉》、《三贤》、《思念母亲五表》等3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