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的学术成就
2065438+2004年3月至今,中国中古历史文集编委会。6.国家社科基金2012(12 fzs 014)后期资助项目《汉唐时期太原士绅群体研究(专著)》已完成。
5.2009年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FZS005)资助的《中华帝国早期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译著)已完成。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10 (10YJC770024)“魏晋北朝河北省士绅群体比较研究”已完成。
3.《中世纪的家庭与社会》,2013山西省高校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
2.“身份、阶层与地域:华北地区北朝遗存的调查与整理”,山西省留学回国人员研究资助项目2014。《太原市历史文献集(魏晋南北朝卷)》,山西省太原市社科院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2012。5.《茂林风格:魏晋南北朝插图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待出版。
4.《中世纪太原士绅群体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4。
3.[美]帕特丽夏·埃布雷著,范译:《中华帝国早期伯陵崔氏个案研究》,剑桥中国文史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2.《郭传——汉末名士的历史世界》,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太原历史文献集·魏晋南北朝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21.《中世纪太原士绅群体的流动与秩序》,《中国社会科学报》,第681期,14期,17期。
20.《魏末市民新考》,载《中国文史》第1期,2014。
19.动力之源:《中世纪研究的理论划分》,《学术月刊》第3期2014,转载于《新华文摘》第114期;光明日报2014,16,14版,论点摘录。
18.唐代太原士族的通婚关系与门第的消解。第五届中国中日学者古代史论坛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7.魏晋北朝山西人口分布的历史演变,载李主编:《中世纪的汾河流域》,三晋出版社,2013。
16.中世纪政治史的历史批判、文本解读与研究——以<魏晋时期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为中心,《中国历史研究》第4期,2013。
15.中古郡表的建立与瓦解——以太原王家谱楼为中心,《厦门大学学报》第5期,2013,转载于《新华文摘》第24期,2013。
14.《北魏鲜卑丧葬习俗考辨》,《学术月刊》第9期2013,《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第1期,NPC抄录,全文转载。
13.北魏城乡关系新论:一体化还是二元对立,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2013,新华文摘,第11,人大抄魏晋南北朝隋唐材料史。
12.论东汉时期避难者与收容所的关系(已译),《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2013。
11.《齐威周时期的家族分歧与政权对抗——以墓志铭中所见太原士人为中心》,《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2。
10.论北魏太原士人的集体复兴,《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2012,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5期,2012。
9.金代之交的士绅生态与幽僻河北的状况——以王钧为中心的考察,《学术月刊》第3期,2011。
8.北魏十六国时期的坞墙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第2期,2011。
7.《民评与汉魏文风之变》,《人文学刊》第5期,2010。
6.党同伐异与魏晋士绅的兴衰——以淮南三反中的太原士绅为中心。
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文案材料史》第1,2010号。
5.西晋士人的婚姻网络与交友活动——以《太原士人》为中心的调查,杜南研究院,2009年。
2008年第5期。
4.《来自东夷的一个上尉与汉晋两汉东北亚国际秩序的变迁》,《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3期。
3.永嘉之乱后的并州局势——以刘琨遇刺为中心,《学术月刊》2008年第3期。
2.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研究丛书1:太原郭氏家族隋唐时期的迁墓活动》。
社会,2006年。
1.西晋社会整合的新视角——再论齐王有,《兰州学术》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