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反都灵理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一系列著名的通信中,多次将马克思创立的理论,无论是关于哲学、经济学还是社会主义的理论,称为“世界观”。“新科学世界观”。那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世界观”的本质呢?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建立世界观的过程中,充分依靠了当时实证科学的最高成就。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欧洲整个历史科学、经济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最高发展。这是合乎逻辑的结论。”当时的实证科学水平为构思真实世界的生动图式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基于这些材料,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他们没有用想象和虚构来弥补科学材料的不足,而是把细节留给后人来补充。所以恩格斯在《反都灵论》中说,他们的理论“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
第二,正如恩格斯所阐明的,他们的“世界观”是指“对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既然是对发展过程的阐明,马克思主义就是一门历史科学,必须随着历史进程的演进而不断发明、发现和创造。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历史科学这一点,本文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再次详细讨论。
可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系统的、动态的、开放的,不是抽象观点的集合,而是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理论总结,是实践之树的奇葩。
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的理解视域中,不应被视为马克思个人的理论活动,而应被视为一门具有特定研究对象的科学,它已经形成了一种“范式”,并能吸引无数人去实践和探索它。这门学科是以使其成为一门科学的马克思命名的。任何人对本学科的研究和对本学科研究对象的探索成果,只要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都是可以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否则,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马克思个人的理论活动,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只具有历史考证和经典注释的意义。
哲学家许衡认为,人“穷”的“理”,既包括“命”(即事物的“理”),也包括“义”(即事物的“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必须包括两个根本方面:本体论和价值论。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是严谨的科学理论和崇高的价值目标的统一,它不仅解释了“是什么”,而且在科学历史观的基础上回答了“应该是什么”。如果放弃了为“被压迫被剥削群众的革命”服务的目标,放弃了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还能叫马克思主义吗?正是这一价值目标,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一批批仁人志士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不惜牺牲生命,也就是在各国共产党人实践这一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可以说,立场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和原则问题。”
除了本体论和价值论,还要用认识论来解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问题。“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学说,而是方法。”(恩格斯)在马克思看来,逻辑、辩证法和实践的认识论是统一的。
从一般原理中直接推导出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是不可能的。列宁说:“在普遍真理的简单逻辑发展中寻求问题的具体答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彻底嘲笑辩证唯物主义。”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即价值观)和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体系的普遍联系中探索具体时代和国家的问题,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为了制定新的世界观,马克思在许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一系列涵盖诸多学科的理论发现和知识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庞大体系,并由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不断补充。但是,这一系列的理论、发现和原理并不是平行的、不可区分的,而是主次的、系统的、多层次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划分。一般很多人从学科划分的角度进行分类,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如列宁在191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的权威意见。直到2000年、文、贾等人编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时,虽然特意增加了学科门类,但仍沿用了学科划分的方法。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在坚实的逻辑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采用基于辩证逻辑的层次划分法,按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进行划分。如果没有等人,中国学者段曾试图划分等级。马克思主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原理
这种原理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关系的共同规律,是世界的普遍规律。比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等等。
2.总则
这种原理反映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中各自的普遍规律,以及从普遍规律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判断。
比如自然场中的引力和斥力原理,物质运动的无限循环,有机场和无机场的统一等。,在社会领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这种普遍规律的指导下,马克思根据历史经验资料,进一步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中的一系列普遍原理,如剩余价值理论、无时不在的小生产的生产资本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存在资产阶级法权等。只要这些原则中包含的类别存在,这些原则就将一直发挥作用。
3.个人判断
这些判断是根据时代、国家、民族的具体特点,基于做出判断时所能获得的有限信息而做出的,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国家、其他时代。此外,随着更多实证材料的掌握,对以往判断的理解也在不断修正。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原则的层次划分,重要的在于这种划分的方法论意义,原则的层次及其重要性不是问题。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的体系,才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历史要求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没有重要和不重要的问题。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原理划分为不同层次,明确不同层次原理的时空界限,是我们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前提。正如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有其确定的时空边界一样,作为正确反映这些事物和过程的原理,也有适用的时空边界。如果我们任意超越这些界限,真理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在马克思《资本论》的“原始积累”一章中,论述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从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中脱颖而出的。这就是生产者从他们的生产资料中分离出来,变成雇佣工人,而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变成资本家。这场历史运动的基础是对农民的剥夺。1877 10俄罗斯民粹主义理论家米哈伊尔·拉斯基在《祖国纪事》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含有对马克思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论述的错误引申。他把马克思的历史概述变成了一般的历史哲学理论。在他看来,所有民族,无论其历史环境如何,都要走西欧的历史发展道路。对此,马克思非常反感。他在6月1877+01给《祖国纪事》编辑部写信,反对任何延伸和扩大(他的理论)的企图。马克思说米迦勒“会同时给我太多的荣誉和侮辱。”
每一个以马克思命名的理论为研究对象的人,都应该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待自己理论原则的谨慎和科学态度,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各种原则的时空界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意义在于应用。只有在中国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才能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从实际出发,研究探索,创新创新,就能帮助和引导我们为当前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寻求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我更新能力,它可以随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并在自身的基础上与历史一起前进。这是因为:
第一,作为世界观,它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的。这种科学世界观在基本框架内是无法推翻的,科学认识是可以修正、丰富和完善的。它的更新是它自己的更新。
第二,它以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根本基础。正如列宁指出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最具有决定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