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县建置沿革

凌源历史悠久。5000年前,古人类在岭北乡牛河梁山上修建庙宇。证明这里是红山文化的故乡。在夏商时期,这里是一个孤立的竹国。西周为山戎、东湖,战国时属燕国右北平郡。西汉为石城县、滋县、白浪县,属游北平郡。后汉时期,乌桓族占据。三国为曹魏之地,金朝先后为前燕秦、后燕、北燕政权所辖。唐是颍州柳城县人。辽为禹州、仲景路(遗址位于凌源十里堡)、忠县、永和县。金是京路大定府和县人。元属大宁道和郡,龙山郡属利州,龙山郡属徽州和徽州。明初为大宁都城史府中屯卫都督,后为多。在清朝初期,它曾是喀喇沁左翼的一面旗帜。乾隆三年(1738)设塔子沟会馆(今灵源镇),其理事通过判词,管理七旗蒙古事务。乾隆四十三年(1778)改为建昌县(现辖建昌、凌源、喀左、敖汉旗),隶属承德府。民国三年(1914)改为凌源县,属热河特区。民国二十年(1931),岭南、凌源两县分治,1937年(伪满四年),两县合并为建昌县。1940(伪康德七年)改为喀喇沁左奇。祖国光复后,分为凌源、建昌、喀左三县。

解放后,凌源县隶属热河省。1956 65438+10月1、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热河省,凌源县划归辽宁省,隶属锦州专员办领导。朝阳市建于1959,凌源县隶属朝阳市。朝阳市撤销1964,凌源县划归朝阳地区行政公署领导。1984年6月,撤销朝阳地区行政公署,成立朝阳市,凌源县隶属朝阳市。目前全县有4个镇(凌源、三家子、四官营子、白牛群),24个乡,1个马场,其中5个乡(凌河、五家子、四合当、天生好、道尔登)为蒙古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