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陆的历史

1048年,挪威王子哈拉尔德严格建立奥斯陆城,13年末,成为挪威王国的首都。

由于争夺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制海权,14世纪中叶挪威瘟疫流行,国力衰弱。1536年,奥斯陆被丹麦人占领,失去了它的名字。

一场大火摧毁了奥斯陆的大部分。此时,由丹麦克里斯蒂安四世重建的文艺复兴城市成为了新奥斯陆的雏形。在接下来的300年里,这座新城市以国王的名字命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

1815年,随着挪威和瑞典王国的诞生,城市迅速发展。挪威建国后,20世纪后1925再次使用“奥斯陆”这一名称。

根据萨迦的记载,奥斯陆是由国王哈拉尔三世在1049年建立的。但考古研究在奥斯陆发现了公元1000年前的基督教墓葬,证明当时奥斯陆有人居住。为此,奥斯陆在2000年庆祝建城1000年。

自国王哈康五世(1299-1319)统治时期,奥斯陆就是首都。哈肯五世是第一个定居奥斯陆的国王,城内的阿克斯胡斯·费斯宁也是当时修建的。

1536年,随着挪威和丹麦主邦联的形成,哥本哈根成为邦联的首都,而奥斯陆的首都地位降为省会地位。阿克苏斯城堡奥斯陆在1624被大火烧毁。后来,丹麦-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阿克斯城堡脚下建造了一座新城,并将其命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后来1878中“Christiania”的拼法改为“Kristiania”,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925,奥斯陆改名。

1814年,随着丹麦-挪威邦联的解体,奥斯陆(克里斯蒂安尼亚)重新获得了首都地位。许多城市地标建于19世纪,包括奥斯陆宫殿(1825-1848)、议会大厦(1861-1866)、大学、国家剧院和证券交易所。当时,居住在奥斯陆的著名艺术家和作家包括亨利·易卜生、爱德华·蒙克、克努特·哈姆生和西格丽德·温塞特(哈姆生和温塞特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斯陆在1850超越卑尔根成为挪威人口最多的城市。

市内大教堂前还有一座基督雕像,纪念现代奥斯陆的缔造者。1905年独立时,政府设在奥斯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挪威被纳粹德国占领。1945解放后,政府回到奥斯陆。传说中“奥斯陆”的意思是“上帝之谷”,但在挪威语中,它的意思是“林间空地”。1050年,挪威最后一位海盗王哈罗德·哈德拉德在伊卡博恩山脚下奥纳河与奥斯陆湾交汇处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政府。他把首都命名为奥斯陆,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624。1624年9月24日,一场大火烧毁了整个奥斯陆城。重建后,这座城市被重新命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丹麦和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作为杰出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亲自设计了新城的蓝图。

1814之前的奥斯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首都。事实上,它只是丹麦任命的总督的住所。拿破仑战败,基尔条约签订后,奥斯陆这个沉睡的“村”镇逐渐苏醒,成为挪威真正的首都。

从发展和人口来说,奥斯陆是一个起步很晚的城市。900多年前,它只是奥斯陆峡湾一个不到3000人的小商港。同样颜色的木屋又矮又小,只有少数公共建筑是用石头建造的。

19的八九十年代,著名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把奥斯陆画成一座充满鬼魅的城市。男女都穿着黑色的衣服,帽子压得很低,脸色苍白。对和尚来说,他们就像“活死人,从曲径走向坟墓”。这是过去的奥斯陆,一个阴郁的城市,缺少哥本哈根或斯德哥尔摩的活力。蒙克离开了这里,搬到了柏林和巴黎。

近100年后,19年的80年代中期,奥斯陆的很多文化特征还是外来的,中国的人才也不愿意留在奥斯陆,纷纷到更光明的城市寻求发展机会。即使在20世纪初,奥斯陆的人口也只有10000。奥斯陆唯一的文化景点是一些以探险家和滑雪者事迹为主的博物馆。这座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展览馆。

直到19的80年代后期,奥斯陆才开始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一部分是因为人们意识的觉醒,一部分是因为石油带来的财富。如果能吸引优秀人才回国,情况必然会有很大改观。他们已经回到中国了。随着石油带来的经济繁荣,越来越多的钱花在了艺术上,很多艺术家曾经靠奖学金留在国外,但是突然发现国内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让他们想回国。有一个著名的挪威人,在她的艺术生涯中一直忠于奥斯陆。她就是女演员莉芙·厄尔曼,她经常回到奥斯陆演出易卜生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