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洪亚东这么热?为什么洪亚东是网络名人?
这几年五一国庆,“重庆让出一座桥宠粉”成了美谈。据说五一、国庆的时候,来洪亚东打卡的游客太多了,很多人跑到附近的前四门嘉陵江大桥给洪亚东拍照,人满为患。重庆官员干脆关闭了这座桥,只供“粉丝”们旅游和拍照。
由此,可以看出洪亚东的受欢迎程度。
然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来洪亚东办理入住手续的游客大多是外地游客,但重庆本地人很少来。他们大多认为它的建筑密度太高,到处都是人,但它只是一条商业购物街。“白天没什么好看的,晚上的夜景真的很漂亮。”
甚至一些重庆人认为洪亚东只是商业上的胜利,这对重庆的传统文化是不利的。
那么,洪亚东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呢?对重庆的传统文化意味着什么?
简单说一下吧。
国庆期间游客在前四门嘉陵江大桥上,摄影|不寻常
美院教授:“到了洪亚东要绕道走。”
2002年,洪亚东景观工程开始招标。
洪亚东作为一条有着2300年历史的老街,古迹众多,留下了洪雅崔迪和嘉陵赵茜巴渝两大景观,以及原生态的吊脚楼群落。可以说是一部活的重庆历史,也是当时重庆仅存的老山城文化景观。
因此,其投标受到各方关注。
参与竞标的地产商和企业有龙湖、协信、小天鹅等。
小天鹅集团最终中标,四川美术学院规划设计方案也获批。
该方案保留了原洪崖洞的所有建筑符号和原住民的自然生活形态。保留了洪崖洞原有的原生态,如河边码头、洪崖洞入口、洪崖洞后的悬崖、最具特色的石阶等。
但这样一个田园风格的设计方案最终没有被采纳,取而代之的是重庆大学建筑学院李湘北教授的方案。
根本原因是前一个方案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设计的,后一个方案是从商业开发的角度设计的。
如果你是开发者,你会选择谁?
“这两个方案有天壤之别。原来我们设计的容积率只有0.2,也就是两万多。后来反复修改,看着变成三万多,然后五万多,最后现在九万多,已经超过原来的四倍了?如此密集地铺设,我觉得采光是个问题。”四川美术学院王林教授说。
“重庆最后一座吊脚楼的原生态群落已经永远消失了。我只能说非常抱歉,非常抱歉。”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洪亚东项目原设计者郝大鹏在谈到洪亚东时甚至感叹。
几年后,当洪亚东真正建成时,郝大鹏教授在个人博客中说,他现在开车经过洪亚东所在的嘉宾路和苍柏路时不得不“绕道”,因为他不忍心看到它变成这样。
何永志:我为洪亚东摔断了腿。
重庆小天鹅集团总裁何永志,也是洪亚东民俗风景区的创始人。
作为商业地产的圈外人,估计连她自己都有点惊讶于洪亚东的中标,因为她是在和龙湖这样的地产巨头竞争。
中标后,何永志开启了“火力全开”的模式,带领她的设计团队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国各地,寻找适合洪亚东的设计灵感。
在山西平阳乔家大院,她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下来,摔断了脚。在建造洪亚东的过程中,她被钉子刺穿,她的鞋子被鲜血浸透?
可以说,何永志还是够拼的,他把自己奉献给了洪亚东,希望能让它看起来像她。
经过三次修改,小天鹅的设计终于成型。
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中间最初与小天鹅合作的设计师和四川美院的设计团队已经与其“分道扬镳”。
“单方面指责开发商或设计师可能会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发商拿到项目必须要赚钱。这是商业逻辑决定的,所以他们把容积率等指标发挥到了极致。你能责怪他们吗?他们也想保留原来的路数,但是现在已经造成了遗憾。其实政府的初衷也是好的。它不仅要恢复历史区域,而且要使其成为重庆新的旅游增长点。既然要搞商业地产,设计师的规划当然不会错。”
郝大鹏教授的评价其实很中肯。
那么,有什么问题呢?
洪亚东今天怎么了?
从进门到突然红,就因为这个。
2006年洪崖洞建成后,按照何永志自己的说法: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我们损失了五年。我到2016就要死了?”
事实上,作者在洪崖洞建成后不久就去参观过。
当时的感觉是,除了顶楼的观景台和四楼的餐饮街,其他楼层几乎没有门,有的楼层甚至可以观光。
对于这条新建的商业“老街”,笔者一直没什么感觉。
然后把它打入冷宫,置之不理。
就这样,洪亚东开放了十几年,一直不温不火。外地人不来重庆人不去,对里面的企业经营者和小天鹅集团来说是一种煎熬。就像何永志之前说的:到2016就要死了。
2018情况好转。
今年,小天鹅集团投入巨资重建洪亚东的照明系统。
可以说,这个决定太明智了,神武!
到了晚上,洪崖洞被五光十色的灯光加持着,层叠的房屋变得富丽堂皇,如梦如幻,像一座“天空之城”,就像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子,在晚上盛装打扮后出现在一场奢华的盛宴中,突然颜值高得离谱,惊得所有人下巴都掉了下来。
那一年,外地游客发的“Tik Tok”视频中,十有八九是洪亚东的短视频,成了重庆的流量明星,沉鱼落雁。更多的外国游客蜂拥而至打卡,也给洪亚东的生意带来了火。
很多重庆人都很不解。“洪亚东已经存在了十多年,这没什么。它为什么突然生气了?”
然后,我听外人跟他们解释,晚上的洪亚东很像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里的汤屋,很梦幻,很动画?云韵。
“哦!”
《千与千寻》在重庆成立,重庆第一个网络名人景区诞生。
《千与千寻》的汤屋,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谁赢了?谁输了?后人评之。
重庆文化界有一种非主流观点:洪亚东项目,商业是赢家,文化是输家。。
听到这里,许多人可能想开始诅咒:“这显然是一个双赢,开发商,企业,游客,政府,税收?”
但其实有一个失败者,而且是主角。
它是重庆最后一个原生态吊脚楼社区——消失了。
如果按照结果导向的理论,无疑会证明开发者是对的。因为洪亚东的生意非常好,它甚至在全国旅游景点中排名第二。
虽然我不喜欢洪崖洞那种纯粹的商业味道,但我也认为就洪崖洞的设计形式而言,开发商的设计理念并不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吊脚楼的建筑魅力,因为重庆的吊脚楼从来就不是什么高楼,只是一些穷人的居住形式。真正的吊脚楼是这样的,层层叠叠,不讲究容积率。像积木一样,沿着山体堆积起来。
重庆“山城”之名由此而来。
但是,我不得不说但是?
有必要牺牲原生态的吊脚楼小区吗?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它的历史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它的建筑,别的都在讲故事。一个有历史感的建筑,不是自己推倒重来就能建成的,更不是自己发明一个。只能保养,重建,维修?
“假设洪亚东项目最终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那么我们还需要在洪亚东取得这样的成功吗?像这样的江景建筑和商业地产在洪亚东可以成功,那么在江北、南坪任何地方都可以成功。那里的江景可能更美,为什么非要以洪亚东的名义开发商业地产?”
这是一些专家的观点。
听听不同的意见没有坏处。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原来洪亚东只是一些贫民窟的烂房子,没有保护价值。虽然是吊脚楼,但你会住在那里吗?”
这是一个认识的问题。
想想吧。如果每一代人都不保护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几百年前的老房子怎么能活下来?更重要的是,洪亚东是重庆公认的最后一个原生态吊脚楼群落。虽然破旧,但对展示重庆人的居住形态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不是烂房子。
至于要不要住的问题,就像丽江古城的老房子。如果在政府出资保护维护后继续居住,就是原住民,给它带去烟火。不想住了可以租出去(生意收入很好,足够在市里租个好点的房子),自然有人愿意经营?
但它变成了一个有历史感的地方。
什么是历史感?
是看古人所见,感古人所感?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我们留给后人的历史也应该是具体的、看得见的,而不是停留在书本、影视剧或者传说中。
夏夜之梦
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再次站在洪亚东河的对岸拍摄,看着眼前五彩缤纷的“天空之城”。船只在河面上拉出一条条光带,几个渔民在河中的岩石上钓鱼?
一切都是真实的,却又像梦一样迷幻。
我突发奇想。
如果老洪崖洞还在,而且保存完整(申请世界遗产不是梦~)。
一层层古老的吊脚楼走上石阶,人们在里面上下穿梭,就像老郭的“空中市场”,它的右边(现在戴家巷的悬崖公园一带)是新的洪崖洞。两个洪崖洞相得益彰,像是两个时代的对话。
这样重庆还会有另一个世界级的景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