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养猪市场前景如何?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牧原(002714)、正邦科技(002157)、石闻(300498)、新希望(000876)等。

本文核心数据:生猪规模和出栏规模、能繁母猪规模、人均猪肉消费量、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生猪养殖业市场规模。

工业概况

1,定义

猪是指种猪、商品猪、仔猪等。生猪养殖是经过种猪、育肥仔猪等一系列饲养繁殖,直至达到商品猪的过程。

从猪的繁殖周期来看,新生母猪出栏一般需要18个月。母猪一般出生后4个月育肥成为后备母猪,后备母猪4个月育肥成为能繁母猪。然后母猪怀孕4个月就可以生小猪,小猪育肥6个月后就可以出栏成为猪了。

2.产业链分析

从生猪养殖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由猪饲料和猪用兽药组成,生猪养殖业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下游主要由牲畜屠宰业和肉类加工业组成,最终产品流向终端消费市场。

目前,中国猪饲料生产企业有新希望和海达集团。猪用兽药生产企业有中牧、瑞普生物等。生猪养殖行业包括牧原、正邦科技、石闻,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包括雨润食品、双汇发展、龙达食品。

受猪价周期性波动影响,以牧原、石闻、新希望为代表的中游生猪养殖企业毛利率、净利润率波动较大。上游兽药行业平均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分别在25%-65%和9%-25%之间,盈利能力整体高于上游饲料行业。下游屠宰行业明显受到中游生猪养殖业的影响。平均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在7%-10%和-5%-5%之间,盈利能力低于下游肉制品行业整体水平。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

1978之前,猪肉生产不发达,猪肉供应不足。中国的猪肉年产量较低,这导致对公众的猪肉供应实行配额制,猪肉券作为分配凭证。当时,猪肉生产依赖于农村的千家万户(小农和自给农业),一些废弃物如草、粗饲料和麸皮等是主要的饲料。主要品种有约克夏梗、伯克希尔梗、苏联白狗。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猪肉生产。广东省一些猪肉生产企业成立中外合资企业,从欧美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创建了工业化猪肉生产体系。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城市食品基地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许多城市建立了大规模工业化的猪肉生产体系,猪肉生产部门发展迅速。1985年,我国第一个猪饲料标准发布,配合饲料、预混料、饲料添加剂在猪日粮中广泛使用。同时进口了更多的丹麦长白猪、英国约克夏猪、美国杜洛克猪等瘦肉型品种。然而,在此期间,大多数生产者每年贡献了500头屠宰猪。同时,政府补贴的廉价化肥可以用来提高农作物产量,替代猪粪和泥浆。缺乏运输和处理动物粪便的复杂商业技术也导致在作物生产中放弃使用粪便。相反,粪便和泥土越来越多地被排放和掩埋。因此,养猪业的现代化和廉价化肥的供应促进了生猪生产和农作物生产的脱钩。

随着规模化猪肉生产的扩大,猪肉生产正在向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现代育种技术,如分子工具在育种中的应用和奶粉替代等特种饲料产品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猪肉生产的发展。然而,随着工业化的猪肉生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饲料资源的浪费、传染病的快速传播、抗生素的滥用、食品安全等。特别是,忽视猪粪和泥浆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可持续养猪和作物生产系统的主要威胁。同时也刺激了粪便处理和回收技术的重新探索。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市场的规模和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对生猪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政策如下:

行业发展现状

1,我国生猪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作为一个养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至2018年,年生猪出栏量约7亿头。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和部分地区禁养的叠加,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出现了很大程度的下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生猪存栏31041万头,生猪存栏5441.9万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恢复的政策措施,生猪生产形势开始好转。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加10.55438+0%。出栏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37%。2022年,到上半年末,中国生猪存栏量为43057万头。

根据《生猪生产力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我国能繁母猪正常存栏量为4100万头,正常存栏量的95%-105%范围(包括95%和105%两个临界值)为绿色区域,表明生产力波动正常;能繁母猪正常存栏量的90%-95%-105%-110%之间的范围(包括90%和110%)为黄色,表示生产力波动较大(下降/上升)。红色区域为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的地方,表示生产力波动过大(下降/上升)。

截至2021年末,全国能繁母猪4329万头,为正常人群的105.59%。能繁母猪存栏量在正常存栏量的105%-110%范围内,能繁母猪的生产力仍需降低。

2.中国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提高。

2021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持续增加,规模化养殖(能繁母猪存栏量>;50头的比例达到74.9%。(以手头能繁母猪数量为准)。今后,国家仍将把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推进现代养猪业的重要举措;同时,大型养殖企业积极探索竞争性养殖模式,如以温氏家族为代表的“公司+农户”,以牧源为代表的“自繁自养工厂化养殖”。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引导下,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将进一步提高。

3.受“非洲猪瘟”影响,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波动下降。

猪肉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肉类,每年的需求量相对稳定。2017年以前,我国年人均猪肉消费量约为30公斤/人。2018受非洲猪瘟影响,人均消费受到干扰,2020年降至22.72kg/人。2021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小幅增长至23.68公斤/人。

4.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其在肉类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波动较大。

从2014到2020年,我国猪肉消费量及其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受2018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也影响了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信任。202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其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至39.94%。2021年,我国猪肉消费量及其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呈一定上升趋势,上升至46.8%,较2020年上升6.86个百分点。

5.中国生猪养殖业市场规模始终保持在1万亿元以上。

中国作为生猪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生猪养殖业市场巨大。这里以生猪出栏量*生猪出栏平均重量*生猪平均价格作为衡量行业市场规模的标准。其中,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生猪均价为22个省市生猪均价的年均价,平均出栏体重按照120kg/头计算。2016-2020年,中国生猪养殖业市场规模始终保持在1万亿元以上,尽管猪价波动,出栏数量变化。2020年,随着猪价的大幅上涨,中国生猪养殖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16万亿元。2021年,由于猪价下跌,中国生猪养殖业市场规模下降至1.63万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牧原生猪份额遥遥领先。

从生猪屠宰量来看,2021年全国13家上市生猪养殖企业中,牧原股份生猪屠宰量遥遥领先,达到4026.3万头,前五名分别是正邦科技、石闻股份、新希望、大北农,生猪屠宰量分别为14.927万头和18头。

从生猪出栏量增速来看,牧原、大北农、傲农生物、巨星农牧、罗牛山同比增速均超过100%,同比增速分别为122.3%、132.8%、1465、438+0.1。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减少养猪业的碳排放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提高我国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种公猪站建设已成为政府推动下完善国家或区域良种繁育体系的重点。建立以种公猪站为纽带的种猪繁育体系,完善种猪遗传资源共享机制,实施种猪联合养殖新模式,保障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非洲猪瘟病毒污染范围广,临床毒株多样复杂。非洲猪瘟将持续发生,首要任务是消除污染源,有效防控。此外,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压力下,减少生猪养殖的碳排放,实施营养平衡管理,控制臭气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2027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万亿元。

2021,65438+2,65438+4,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十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优化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重点建设生猪、家禽两个万亿级产业,奶畜、肉牛肉羊、特色畜禽、饲草饲料四个万亿级产业。落实生猪稳定生产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可以看出,未来几年,我国国内生猪养殖产量将进一步提高,从而改善国内猪肉供给,实现猪肉自给率的提高。展望未来,考虑到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猪周期对行业的影响,预测2022-2027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呈波动上升趋势,到2027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22万亿元。

有关该行业的更多研究和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