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时期叙事散文的发展
《史记》体例是在先秦编年史和国史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汉纪》、《子同治简》等则是对《春秋》和《左传》编年史的直接继承。
先秦时期的叙事散文具有直接讲故事、褒贬分明的特点,《左传》和《战国策》高超的写作艺术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传记文学作品,它吸收了《左传》和《战国策》的写作技巧,对一些史实稍加改动就加以运用。
几篇特别精彩的文章,连改都不改就直接进入了。
司马迁、班固、陈寿和叶凡继承了《左传》开创的写史传统。他们既是历史学家,也是作家,他们的作品既是历史作品,也是文学作品。
《左传》重视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过程、在偶然中描写历史事件、叙述历史事件有条不紊、变化多端等叙事艺术,在后世的史传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左传》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为后世史家所继承,而《史记》的奇幻风格显然与战国政策的雄辩和狂妄有直接关系。
总之,先秦叙事散文是中国史传文学的最初成就,这在后世是不言而喻的。
先秦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左传》、《国语》、《战国策》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典范。
秦汉以后,《左传》的文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代作家,对《左传》推崇备至,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在韩愈的古代著作中,包括《左传》中说他“浸淫英语,仰慕中国”。
宋人把《左传》与《史记》、朝鲜人、杜甫的诗相提并论,视为文学典范。
情感丰富的《左传》散文,也受到清代桐城派散文作家的推崇。
对于《国语》的语言艺术,一直有很多好评。
虽然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批评了《国语》的一些思想,但在他的序言中,他仍然认为“其文博大精深,卓尔不群”,认为“国语”是他写作的法则。
在汉初散文中,尚有战国遗风,而在贾谊、邹杨等西汉初年散文家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战国政策的其余风貌。
这种影响一直延续着,在苏洵、苏轼等后世作家的散文中也能领略到先秦叙事散文的魅力。
《战国策》一文也促进了汉赋的产生。
汉赋中主客问答的形式,以及其精雕细琢的风格,可以看作是对战国政策的借鉴。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独特艺术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先秦叙事散文表现出明显的褒贬历史事件的倾向,对中国古代小说教育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左传》、《国语》等著作中对事件的评论,在《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文言小说中,甚至在明清白话小说中都被直接借鉴。
其次,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叙事结构。
中国古代小说往往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连接情节,特别注重对故事的起因、过程、结果的完整描述,通过倒叙、插叙、补充叙述来追溯事件的起因,通过前叙来暗示故事的结局。
这些都是《左传》等杂文已经形成的叙事传统。
第三,中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经初具雏形。
中国古代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个性化言行来刻画人物,通过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大论地描写外貌和心理,这是《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的共同特点。
第四,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对历史题材的强调也受到先秦时期叙事散文的启发。
这不仅是指以先秦叙事散文为题材的作品,如《东周史》,也与中国叙事文学最初的成就产生于历史作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