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元宵节习俗构成

与汉族不同,土家族要“赶过年”,土家语称之为“起床老嘎卡”,是湘西土家族中最大的节日。赶上过年的时间是:腊月大的话是二十九天,腊月小的话是二十八天。因为总是比汉族早一天,所以叫赶上过年。

土家族赶过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即从腊月二十三到“赶过年”那天,每天都有具体的安排;第二阶段是祭神,即“过新年”当天下午3时左右,依次祭拜祖先、彭公、灶神、土地神、四官神、门神等神;三、官方“赶过年”,即全家男女老少,* * *吃团圆饭,边吃边唱敬酒歌,一派热闹气氛。团圆饭后,全家人围着火堆烤火庆祝新年。就在凌晨,他们放鞭炮,挑水,推磨,砸磨抢年货。

土家族过新年在湘西北的龙山、永顺、保靖三县广泛流传,一直延续至今。

土家族的“赶年”始于明朝中期,相传在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5),由于政府腐败,倭寇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朝廷多次派兵抗击倭寇,均以惨败告终。历史大臣张静前往朝廷,要求湘鄂情士兵抗击日本侵略者。明世宗允许他玩,派胡宗宪监督。永定叔茅岗土司秦耀之自知难归,决定陪亲戚过最后一年,于是下令:“蒸饭,切肉,倒一大碗酒,提前一天出门过年。”

土家族庆祝新年的习俗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纪念土家族抗日胜利的一年一度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传承土家族、祖德古代文明的伦理教育。是土家族饮食文化的集中展示;是对土家族年度农耕文化未来的热烈祝贺和美好祝愿。

因为时间紧,很多菜都没时间做,就把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也就是所谓的“合菜”。我吃好就上路了。这道菜后来演变成了“三口锅”。士兵上了前线后,很快就打败了敌人,收复了失地。世宗赐匾,上书“东南战功第一。”编年史书记是这样写这段历史的:“十二月二十九日,将士阵亡,除夕之夜,日军毫无准备,因此大获全胜。后人沿袭,成为家风。”

“赶过年”的习俗,体现了土家族人意识到大局、愿意为国捐躯的宽广胸怀,是土家族人的骄傲。

土家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征,为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和伦理学提供了很好的学术研究价值。

苗族的开门红节是苗族人的“春节”,又称“客家年”。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庆祝丰收。我希望来年天气好,庄稼丰收。按照习俗,苗族人通过对唱歌曲来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愿和希望。一大早,贵州、湖南、重庆交界地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处的天星坡脚下,用歌声表达迎接新年的喜悦。我也想唱《春之歌》,歌词大意是春意盎然,憧憬春天,珍惜春天,抱抱春天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