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武曲山

一大早,我和《靖远民歌》摄制组一起走进了武曲。

武曲山位于靖远、会宁、平川的交汇处,属于祁连山东端的残留脉。

从靖远出发,汽车行驶在高湾镇山沟里的蜿蜒道路上,经过200个村庄,几英里后,它到达了武曲山脚下。一眼望去,四周群山环绕。有个规定是大巴车不能进山,我们一行人沿着山沟里的硬路走。山沟两边的悬崖如刀斧,岩石嶙峋,形态各异。这就像是在“蜀道”上攀爬。沿着峡谷的茂密的树木形状奇特。树并没有完全绿,或许就是所谓的“高处不胜寒”吧!山间沟壑的泉水沿着硬化的道路两旁的沟渠奔流,水质甘甜湿润。

纵观寺庙建筑,总体规模是东西向、南北向建筑。潮云观寺是最早的,建在东崖上,呈阶梯状结构,气势非凡。现存的寺庙建筑多为后期修缮重建,雕梁画栋,色彩明亮,给幽静幽雅的山谷增添了一份肃穆之感。

虽然现在是万物复苏的暖春季节,但这里的榆树等杂树却没有春暖花开的感觉。但在寺庙两边的山上,种着太阳树,虽小却有一种青翠润泽的感觉。然而,几声清脆的鸟鸣却增添了几分生机。置身于寺庙庭院中,犹如置身于一个神秘的境界,被称为张春,是北京八大名胜之一。

风景方面,与荆古的另外两个景点——永新雪山寺和石门——哈思山的雪岭堆砌的银装素裹相比,显得苍白无力。

论建筑,这里的亭台楼阁是宏伟的。历史悠久,相传唐朝贞观十九年(645年),僧人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经靖远到武曲讲学,一时名流云集,盛况空前。

曲乌山总佛寺出土的佛像和万佛殿地下挖掘出的象牙剑,经考证为唐代遗物,相传是玄奘在此收徒传法时所赠。清代,著名的龙门道士刘大师游览山,隐居山中,在静园善缘寺撰写并修改了他已写好的《西游记笔记》,山因此而闻名。

这也是红色革命的根据地。1936年9月,朱德、许率红军在山扎营,暂歇,在万佛堂北山山顶设立侦察哨。几天后,张、朱德和彭在达拉池成功会师。红军在武曲留下了艰苦的足迹,继承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和我打太极传的漂亮同事小曲、小谷姐姐一起,猿猴爬蛇爬上山顶。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显得矮小。!俯瞰汹涌澎湃的黄河,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一个白雪皑皑的世界。这是一个农民的甜西瓜基地,覆盖着塑料薄膜,这是一个壮观的繁荣。是农民的希望,也是秋后的收获!

登高望远,顿觉豁然开朗。身边漂亮的同事如花似玉,脸上一片春风,仿佛置身桃花丛中。它们是这山顶上春天最美的底色,是四月绿花的曼妙触感。

时间总是迷失在快乐中,转眼间就在从山上回家的路上。乡村的野花第二次盛开,花影落在小溪上,流得很远。山脚下有几间烟火房,不知名的杂草满天,香味还在燃烧。被风轻轻吹起来,是一缕青烟,让人心疼。